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本出自朱元璋,卻被人誤傳幾百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本出自朱元璋,卻被人誤傳幾百年?

在歷史上皇帝說的話,那就是聖旨,不管是口諭還是書面形勢的,那都代表著皇權。身為下臣和子民,那都必須要遵守的,否則就是欺君,那肯定是要被砍頭的。而對於皇帝想要去下達一些指令,特別是很遠的地方,有的時候,說不一定能夠說明白,所以這就顯示出了聖旨的重要性來了。

畢竟有時書面的會更好理解,臣子們辦事也會更方便。這也就是為何,有很多大臣出門辦事,都像皇帝請旨,這才能讓他們辦起事來更加的輕鬆。而在很多電視劇中,皇帝在向大臣或者將軍家裡下聖旨的時候,都能聽到這三個字,那就是聖旨到。其實這也就是再說,皇帝的旨意來了,你們要趕緊接了趕緊去辦。這個時候,一般大臣會在前堂,帶領全家老小全部來聽旨意,當然都是跪著了。

這時宣旨的太監,就會打開聖旨,開始讀上面的內容,不管是對誰宣的,也無論旨意是好是壞,都需要接受,最後還要千恩萬謝的,讓下人帶著宣旨的公公去休息,有好事了,還會給公公塞紅包,以便打聽皇帝還說了什麼。

而大家在明清時期,可能會在太監宣旨的時候,聽到這幾個字,也就是在正文之前,那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在以前的時候,聖旨上是沒有前四個字的,而是只有皇帝詔曰。可到了朱元璋時期,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文化不高,可偏偏運氣很好,就當上了皇帝。

對於他這種出身,總害怕自己被別人嘲笑,為了顯示他的才華,所以就在皇帝面前,加上了奉天承運。而這句話的真實讀法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也就是說,朱元璋把自己比喻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而後面的詔曰,只是為了引出,接下來要說的話。

而不僅出入,他還把自己在南京的宮殿,也改成了奉天殿,又認為自己很有運氣,就成了奉天承運皇帝了,這就是這句話的由來,看似是朱元璋為了包裝自己,而加的名號。可到了後來,這個斷句就被讀錯了,以至於連意思都有些小改變。

之後的讀法,都是四字一句的讀法了,可能看到這樣,更好斷句,或者更通順罷了,今天才知道原來這幾個字是朱元璋發明的,也算長了知識,而在電視劇中常見的太監說的這句話,雖然斷句錯了,可是一直傳到今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涵談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名將救李世民3次,太宗想與他結為親家,將軍不同意
弟弟見此人樣貌不凡,勸哥哥殺掉他!後來此人當上皇帝!

TAG:語涵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