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賴寧母親:兒子退出大眾視野是遲早的事,但我們家永遠有他的位置

賴寧母親:兒子退出大眾視野是遲早的事,但我們家永遠有他的位置

賴寧,這是一個90後都會熟知的名字,95後也都聽過,能想起他是誰,但對00後說起他,00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不知道他的。用賴寧母親的話來說,兒子退出大眾視野是遲早的事。

賴寧作為一個1973年出生於四川雅安的初中生,他在自己只有15歲的時候,就主動參與到了當地一次撲滅火災的行動中,當是的時間是88年的3月。他在這次行動中起到了保護山村,保護衛星接收站等作用,他是主動而且自願的,但他當時只有15歲,在和火災搏鬥五個小時後,他因為種種原因不幸遇難。

同年5月,列寧得到了「英雄少年」的頭銜,除此之外,他還獲得了「中國少年先鋒隊肖主席」,「全國十佳少先隊員」「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感動中國人物」等一系列的頭銜,媒體上對他的報道鋪天蓋地,這種勢頭一直持續了好幾年,一直到了90年,賴寧依然是中國中小學生們「見義勇為」的榜樣。

但是,到了本世紀,賴寧的名字似乎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引起社會持續探討的問題就是:未成年面對危險或者災難來臨時,他們應該怎麼辦?是應該奮勇向前,還是應該先保護好自己?

這個問題目前已經有了一個獲得了一個得到普遍認同的答案:未成年人應該選擇的是後者。他們遇到壞人壞事應該敢於鬥爭,但鬥爭的方式是告訴那些有能力處理掉這些問題的人,這些人可以是自己的家長,老師,公安力量......也就是說,人們不在鼓勵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一身涉險了。這是一次社會的進步。

但是賴寧精神卻沒有過時,誠如《賴寧的世界》的作者所說,賴寧精神絕對不是提倡未成年人救火,它指的是一種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品德,而這種見義勇為是一種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見義勇為,是一種對社會法子內心的愛和維護,如果我們能從這個方面看,我們就會知道,賴寧精神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有它存在的珍貴价值的。

人們在將目光聚集到賴寧這個小英雄身上的時候,常常會忽略到他那位飽嘗喪子之痛的母親,她說自己常常在夢裡見到自己的兒子,醒來後甜蜜又苦楚,夢裡的兒子還是當初15歲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話史 的精彩文章:

抗日老兵為什麼會說:當初的八路軍其實更像丐幫?背後有這些緣由
此戰進行了一個月,俘虜了17位國民黨將軍,他感嘆一切都完了

TAG:麻辣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