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殺倖存者的故事是幫助自殺者的關鍵

自殺倖存者的故事是幫助自殺者的關鍵

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表明,精神健康系統缺少一個關鍵因素——倖存者的忠告。有效的治療和持續的支持是幫助自殺者的關鍵。

1

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健康專員說,應該讓自殺未遂者的故事推動心理健康干預,但是,政策討論卻缺失了這部分內容。Ian Hickie教授說,如此的疏漏源自於社會對自殺的冷漠態度。澳大利亞精神衛生慈善機構和新英格蘭大學進行了一項針對31名自殺未遂者的研究。

採訪顯示,絕大多數人嘗試自殺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負擔,如果沒有他們,他們的家人和朋友會過得更好。這些自殺未遂者在珀斯舉辦的全國性的自殺預防會議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2

在這項研究中,幾乎90%的受訪者曾經都被診斷出至少患有一種精神疾病,其中有11人報告了多次的自殺意圖。

研究發現,這些自殺意圖的扳機因素包括精神疾病癥狀、缺乏專業支持、親人的自殺、吸毒和酗酒。

「像許多遭受過糟糕身體狀況的人一樣,那些企圖自殺的人,常常對那些有著相同困難的人有著深刻的了解,也非常熟悉醫療系統如何幫助或阻礙了他們的康復。」Hickie說。

3

「有很多癌症倖存者的故事,艾滋病毒攜帶者以及其他疾病的故事,但我們往往迴避了自殺的故事,因為這太困難了。」

這就導致了社會上的很多關於自殺理論。悉尼大學的大腦和精神研究所的執行主任Hickie說。

Hickie說:「每個人都在談論他們所認為的自殺意圖。有的時候,你會聽到那些從來沒有受到過自殺影響的人說:『他們肯定想要自殺,或者說,這個人只是『自私』。」

「但是,我們從絕大多數自殺未遂者那裡聽到的是: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出於無私,因為他們把自己看成是一種負擔,他們非常慶幸自己的嘗試沒有成功。

「企圖自殺的人,通過僥倖的運氣存活下來,這種深刻的認識常常出現在他們想要活下去的時候。」

Hickie還說,自殺未遂者也極度震驚的意識到:他們會讓他們所愛的人自殺。

4

「從歷史上來說,我們對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是冷酷無情的,而我認為,對於抑鬱的人來說,這種態度正在轉變。一些人,包括醫學界,仍然對極端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自殺現象有著感同身受的情緒感受」Hickie說。

了解人們的痛苦有助於增進感同身受的能力。但是他說,對自殺的感同身受,最好是通過包括自殺未遂者故事在內的一系列教育得以實現。

研究發現,有機會獲得有效的治療,有機會和健康專業人士(如精神病醫生)建立信任關係,就如同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一樣,對於幫助人們的康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5

Hickie說:「我們已經學會了理智而敏感地處理其他疾病的故事。」在澳大利亞,媒體非常擅長以敏感和非恐怖的方式報道自殺。但是恰當報道自殺故事和根本不報道是有區別的。

「我們確實不贊成自殺的行為,在明確表達了不贊成的同時,我么也不反對或拒絕這個人。我們不想讓人們自殺,我們必須把它弄清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嘗試過自殺之人的一手資料,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為此後悔。」

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殺是導致15~44歲澳大利亞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年男性自殺死亡率最高。在2012年,超過2500人自殺,這是十年來最高的數字。這促使了澳大利亞呼籲澳大利亞聯邦、州政府和地區政府將作自殺教育為緊急事件,並承諾,在10年內將自殺率減半。

6

Terry不是他的真實姓名,他生活在新南威爾士州,自殺未遂兩次。在這兩次狀況中,他都以「精神不適」來描述自己。在他第一次嘗試之後,他說,他被送往一家大區醫院的急診部,但是為了出院,僅僅見了一位精神科醫生,並且沒有給予轉診或隨訪信息。

他說他當時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他的工作「非常困難、報酬很高,同事和客戶都很難相處」。他尋求經理的支持,但經理沒有提供任何幫助。

他在戒毒和酗酒期間嘗試了第二次自殺,他說,他的精神健康問題從未得到解決。

他說,他參加這項研究是希望自己能幫助別人。更多是因為他的精神科醫生對他的持續支持,他現在更健康了,他說心理上的支持「讓我變得更強壯,更穩定」。

7

澳大利亞自殺預防機構的管理者Sarah Coker領導了這項研究,並且說,像Terry這樣的故事凸顯了醫院護理方面的缺陷,以及心理健康服務的缺口。

「在我們的樣本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找到有效的治療和持續的專業支持,同時,也一些人受到過積極的支持,許多人講述了他們經歷的恥辱,這些恥辱也會來自醫療服務系統」她說。

他們最常談到的一點是,他們覺得他們沒有被認真對待,或者太快的允許他們離開,或者打法他們走了,無論是急診部還是醫生都有這種情況。

她說,在澳大利亞缺乏這些經歷的研究。

她說:「許多研究都集中於預防、臨床,以及專家的意見,忽視了那些自殺嘗試倖存者的個人生活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空間網 的精彩文章:

都怪大腦太貪吃?

TAG:心理學空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