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血糖高但還不是糖尿病:要不要用藥?怎麼用?

血糖高但還不是糖尿病:要不要用藥?怎麼用?

糖尿病前期指空腹血漿葡萄糖和 (或)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OGTT)2 h 血漿葡萄糖 (2 hPG)升高但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即存在空腹血糖受損(IFG)或糖耐量受損(IGT)或兩者兼具 (IFG+IGT)。

糖尿病前期是處於糖尿病和正常血糖水平間的糖代謝異常階段。早期診斷、早期干預糖尿病前期,能減少並延緩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診斷

治療

糖尿病前期人群理想的控制目標是將血糖水平逆轉至糖耐量正常 (NGT)水平。如無法逆轉至 NGT 水平,至少應儘力維持在糖尿病前期,力爭阻止或延緩其進展為糖尿病。

1. 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是基礎

推薦肥胖或超重者控制體重至正常體重指數 (<24 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 5%~10%;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 400~500 kcal;飽和脂肪酸攝人佔總脂肪酸攝入的 30% 以下;體力活動增加到 250~300 min/周。

開始生活方式干預後,須定期隨訪其執行度。

糖尿病前期干預方面,生活方式干預最重要且安全有效,是基礎亦是首選。

但是,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很難在短期內被完全糾正,需要有專人進行健康教育、飲食運動指導,且臨床工作中其依從性並不十分理想,常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 降糖葯干預

對執行強化生活方式十分困難者可考慮首選藥物干預或強化生活方式干預達 6 個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 (空腹血糖>6.1 mmol/L 和 (或)餐後血糖>7.8 mmol/L),或高血糖進展,且年輕、經濟條件好、有高的健康需求及醫療條件者可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空腹血糖受損

推薦使用二甲雙胍 (750~1700 mg/d);若要減重,平均劑量 2000~2550 mg/d。若二甲雙胍不耐受可使用阿卡波糖 150~300 mg/d(若要減重,平均劑量 300 mg/d)或噻唑烷二酮類 (如羅格列酮 4~8 mg/d、吡格列酮 15~45 mg/d)。

糖耐量受損

推薦使用阿卡波糖(150~300 mg/d);若要減重,平均劑量 300 mg/d。如不能耐受阿卡波糖,可使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如羅格列酮 4~8 mg/d、吡格列酮 15~45 mg/d)。

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

推薦使用二甲雙胍 1750 mg/d(若要減重,平均劑量 2000~2550 mg/d)或阿卡波糖 150~300 mg/d(若要減重,平均劑量 300 mg/d)。若 6 個月單葯控制血糖不達標可聯合使用。如不能耐受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可使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如羅格列酮 4~8 mg/d、吡格列酮 15~45 mg/d)。

3. 監測

開始生活方式干預後,需定期隨訪其血糖變化情況,建議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至少每年 1 次於醫院行空腹血糖和(或)OGTT 檢查。

每次隨訪時空腹血糖受損主要檢測空腹血糖,糖耐量受損人群重點監測餐後血糖。

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人群至少每 6 個月 1 次於醫院行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或)OGTT 檢查。

定期監測體重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CCVD)危險因素。

4. 特殊人群的干預

應該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區別對待。

如已患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或超老年、阿爾茨海默病、精神障礙、臟器功能受損、預期壽命<10 年以及老年獨居等的糖尿病前期者。其重點是健康教育、血糖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控制與監測及血糖監測,一般不需要針對血糖做特別干預。

控制目標

1. 血糖控制目標

強調個體化,並根據其年齡與預期壽命、是否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是否存在可導致嚴重低血糖的疾病及危險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如醫療條件、經濟條件和健康需求等制定血糖控制水平。

理想水平:空腹血糖 ≤ 6.1 mmol/L,OGTT 2 hPG ≤ 7.8 mmol/L,自然餐後 2 hPG ≤ 7.8 mmol/L。

糖尿病前期人群理想的控制目標是將血糖水平逆轉至糖耐量正常(NGT)水平。如無法逆轉至 NGT 水平,至少應儘力維持在糖尿病前期,力爭阻止或延緩其進展為糖尿病。

2. 體重控制目標

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體重應減少 5%~10%,並使體重指數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

3. 血糖以外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控制目標

簡言之,針對不同個體遵循個體化的原則決定干預方式。

干預糖尿病前期的方式中,強化生活方式適宜於非老年的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和 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阿卡波糖適宜於所有的糖尿病前期者,尤其是糖耐量受損和老年糖尿病前期者。二甲雙胍適宜於 BMI>24 kg/m2的非老年糖尿病前期者,特別是空腹血糖受損者。

對老年糖尿病前期若預期壽命較長,有心腦血管疾病或有糖尿病前期以外的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血脂紊亂、高血壓及肥胖等疾病時,應進行干預。

干預措施包括健康生活方式 (非強化)、阿卡波糖,沒有其他禁忌證時也可選擇二甲雙胍。同時必須強調,血糖以外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管理同樣甚至更重要。

參考資料: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成人 2 型糖尿病預防的專家共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分泌時間 的精彩文章:

3M聽診器和史必銳聽診器,您要哪個?

TAG:內分泌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