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英語十年,流利度卻不如外國人一年的漢語?

學英語十年,流利度卻不如外國人一年的漢語?

本文1844字,需要5分鐘閱讀時間。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外國友人動輒會幾門語言,並且每一門都可以實現簡單聽說交流。他們學漢語,進步好像也比我們快。一年的時間,他們就可以在中國暢行無阻。

有人說,那是因為他們在中國學的中文。我要是在英國學英語,一年也能到這種程度。可是,我在國外也接觸過一些外國朋友,他們也是在本國學了一年的中文。然而,他們的中文竟然很順溜,比很多中國人講英文要順溜。要知道我們從小學+中學+大學可是學了不止十年啊!這怎麼解釋呢?

歸根到底,是因為一個簡單的邏輯「學為所用」。我們總把這個詞當成一個結果來理解,認為有朝一日如果我們用上了以前所學的,就叫學為所用了。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啊,用不上的話,當初學它幹嘛?

外國朋友們學中文,把「學為所用」當成了起點。我是為了用,所以我才學。

所以,我們在學習外語時,各方面的差異都很大。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一些差異。

1. 啟蒙起點不同

從啟蒙方式來看,我們學英語的起點,是字母,即文字。我們要學習字母的字母音、字母名還有字母形,然後區分大小寫,然後用這些字母來拼單詞,然後用這些單詞來拼句子,再使用這些句子。外國朋友學中文的時候,他們直接是從這些句子開始,主要目標是實現語言功能,知道這些句子可以什麼時候用,以及怎麼用。當然,這同時意味著,大多數外國朋友對中文的文字都是不太感冒的。我遇到過很多中文特順,但是不認識中國字的外國朋友。

2. 學習重點不同。

我們學英文,看重的是辭彙和語法。比起如何達成溝通目標,我們更重視使用語言在語法和用詞上的正確性。每當遇到使用困難時,我們想到的不是從已知的語言素材中重新整合來「湊合用一下」,而是要追求100%符合你表達需求的「正確答案」。外國朋友學中文時,他們更重視語言的功能是否能達成,所以,他們會將已掌握的語言素材各種重構使用,會有很多犯錯的時候,但是基本上可以達到既定的溝通目標。

3.課堂氛圍不同

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中,我們更強調正確性。外教主導的語言課堂里,他們是更鼓勵並包容錯誤的。因為他們認為表達意願是第一位的,語言功能的實現是第二位,正確性排在後面。這同樣反應在外國朋友學中文的情境下。他們被鼓勵講話、鼓勵犯錯、鼓勵糾正錯誤。他們在意識上認為error是個好東西,可以幫助語言學習者越來越棒。我們在意識上認為error不是個好東西,阻礙我們講出流利、標準並正確的語言。

4. 學習目標不同

我們大部分人學英語,是沒帶個人目標的,尤其是年少的學生,學英語都是因為家長給送到了英語班裡,或者英語是學校的必修課程。所以老師怎麼教,我們怎麼學。除了考試,也沒想過要用英語來幹什麼。外國同學通常都有特定目標,或者他們希望用來交友,或者希望用來旅遊。而且中文課在國外都是選修課,只有你真的感興趣,才會去選。

5. 對待發音的態度不同

我發現中國同學對於英文發音要求挺高的,不僅要清晰標準,很多人還有特定口音的偏好,例如英音或者美音。外國朋友學中文的時候也在乎發音,但是更多的要求是在「讓對方聽得懂我的發音」上。當然,由於我國大力推行普通話,貌似他們也沒什麼其他的口音選擇。他們的口音都是在居住地耳濡目染來的。當我聽到一位旅居東北的美國人說「你瞅啥,瞅你咋的」的時候,也是好驚喜。

基於以上內容,我整理了一個表格:

對比中外同學學習外語的路徑,還是很有啟發的。

在英語教育行業中,你會發現,知識類的內容大多由中教來執行,技能類的大多由外教來執行。外教不理解中教的教學方法,覺得怎麼都是老師向學生的單項輸入啊?為什麼不能多組織學生們做task、做討論啊!中教也不適應外教的教學,感覺他們怎麼一直在組織學生做活動啊,這樣講課的時間就很少了,能完成教學目標嗎?歸根結底,是我們都在重複著自己當年上學時我們老師的操作。我們是一路這樣成長過來的,這種操作簡直是寫到了我們的基因里。

所以,那些勇於對抗自己的慣性、甚至對抗學習基因的老師們,特別值得尊敬。如果你進了一間教室,發現老師們在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幫助學生們練就實際的聽說讀寫能力,請確定以及肯定他們的努力,別總想著「要是減少兩個活動多記兩個單詞該多好啊」。應用型教學是縱深維度的實踐型課程,如果想要淺層的寬度型學習(不在乎能不能聽說,關鍵是記住多少知識),字典就行了,還要老師幹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語教與學 的精彩文章:

EFL和ESL本質上是兩種英語課程,你知道嗎?

TAG:英語教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