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 呂克·貝松 卡梅隆奉為偶像 他是漫畫黃金時代巨匠
本文授權轉自:崇真藝客
ID:lovetrueart
歐洲最頂級科幻漫畫小說家「墨比斯(Moebius)」完整而系統的作品鮮少現身國內,與宮崎駿相比,他在中國的知名度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然而,50年的職業生涯,讓墨比斯的藝術作品早已成為現代科幻漫畫和奇幻小說的核心,並斬獲如宮崎駿、大友克洋、鳥山明、雷德利·斯科特、喬治·盧卡斯、呂克·貝松、外山圭一郎等一眾大師級別的粉絲。
他的影響力不僅滲透漫畫、動畫、影視及遊戲等各類文化領域,我們熟悉的很多作品都與他緊密相關,甚至「賽博朋克」,墨比斯也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
站在經典身後的大師
宮崎駿將奉其為偶像,成名之作《風之谷》的創作靈感便來源於墨比斯(Moebius)的作品《阿扎克(Arzach )》。由於兩人私交甚好,作為對好友的回饋,墨比斯(Moebius)將自己女兒的名字取為Nausica?——就是風之谷里,那個勇敢的女孩。
墨比斯《阿扎克》
宮崎駿《風之谷》
墨比斯《阿扎克》
「墨比斯看待世界的角度令我驚訝。他的畫,以最單純的線條來描繪人物,包含了各種要素,呈現出既孤獨、又高傲的空間感。我覺得這是墨必斯最大的魅力。」——宮崎駿
墨比斯《阿扎克》
墨比斯《阿扎克》
墨比斯《阿扎克》
如果說人的『想像力』將人類區別於其它物種,墨比斯(Moebius)充滿異想的作品也在激發讀者的想像。
《阿扎克(Arzach )》是其於1975年開始連載的漫畫系列作品,整個系列作品通篇沒有出現任何文字描述、沒有漫畫人物間的對話框、甚至沒有渲染聲效的象聲詞,這完全顛覆了同時期科幻漫畫的創作套路。
墨比斯《阿扎克》
「畫中人物是如此神秘,而沉默是神秘的一部分。就像無聲電影,但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顏色。雖然沒有針對圖像中人物和風景進行文字描述,但圖像有自己的力量。每一幅圖畫都可以是一個故事」——墨比斯(Moebius)
墨比斯《阿扎克》
「無字漫畫」《阿扎克(Arzach )》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未知的奇幻時空中,主角阿扎克騎著無尾白色翼鳥,穿梭在一個充滿未來感工業設計與異域風情的架空世界裡,沿途遇到各種造型堪稱奇怪的人物角色。
墨比斯《阿扎克》
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在70年代中後期初次接觸到了墨比斯(Moebius)的作品,並在《阿扎克(Arzach )》的影響下創造了《堂-吉訶德》等與日本當時最流行的——以日常生活為舞台創作的棒球漫畫和校園漫畫所截然不同的作品。漫畫中的主角「探險家」在充滿西部風格的黑白荒漠場景中開啟了一段奇幻的沉默旅程。
大友克洋《堂-吉訶德》
大友克洋《堂-吉訶德》
「他筆下的世界令我震驚。就在我們小心翼翼地描繪現實世界時,墨比斯先生卻創造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大友克洋
墨比斯作品
墨比斯作品
墨比斯作品
墨比斯作品
墨比斯作品
大友克洋稱其為「走在漫畫進化最前線的藝術家。」 關於這點,墨比斯(Moebius)自是當之無愧,豐富的想像力讓他在二十世紀的漫畫世界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在《異形》、《星際大戰》等科幻電影被搬上熒幕之前,他早已在二維世界中,通過天馬行空的想像,為讀者打造了一個又一個荒誕的生物形象、迷離奇幻的故事,以及光怪陸離的科幻時空。
外山圭一郎《重力異想世界》場景
作為製作了《寂靜嶺》、《重力異想世界》的日本著名懸念遊戲製作人外山圭一郎曾公開表示「墨比斯的作品中人物個人的印象有著能刺激人想像力的能力,我一直想做出具有類似於墨比斯世界觀的遊戲。」
其實,《阿扎克(Arzach )》只是墨比斯(Moebius)畫風多變的眾多作品中的其中一部,「墨比斯(Moebius)」也只是漫畫家本尊負責進行科幻類漫畫創作的一個分身。
誰是墨比斯(Moebius)
讓·吉羅(Jean Henri Gaston Giraud)
「墨比斯(Moebius)」真名:讓·吉羅(Jean Henri Gaston Giraud),出生於1938年,是法國漫畫家、藝術家、作者與設計師,被認為是繼《丁丁歷險記》作者埃爾熱之後最重要的歐洲漫畫家之一。
吉羅早期漫畫創作,以西部寫實風格為主
3歲時父母離異,由祖父母撫養長大,吉羅的繪畫天分在很小的時候便已顯現。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自己大概在3、4歲時就已經開始畫畫了,而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堅持了下來。12歲時,吉羅就已認定自己是最優秀的畫家。
吉羅早期漫畫創作,以西部寫實風格為主
16 歲,進入法國巴黎應用藝術學校就讀,開始進行一些美國西部風格的漫畫創作。1954 年,當他還在學校就讀時,開始為雜誌Far West創作漫畫,並發表了自己的第一本漫畫作品《Frank et Jeremie》(Les Aventures de Frank et Jeremie),從此開啟了漫畫創作生涯。
畢業後的吉羅在阿爾及利亞服了兩年軍役,並參與軍隊雜誌的創作工作。1961年,軍檢被退後,他成為當時著名比利時漫畫家吉蘭(Joseph Gillua,Jije)的助手學徒,並參與西部漫畫作品《Jerry Spring》的創作。
《藍莓上尉》(Lieutrnant Blueberry)封面,充滿濃重的西部風格
《藍莓上尉》(Lieutrnant Blueberry)封面,充滿濃重的西部風格
《藍莓上尉》(Lieutrnant Blueberry)封面,充滿濃重的西部風格
此時的吉羅,畫風還是以圍繞西部風格的現實主義寫實畫風為主。不久,吉羅在老師的推薦下,與比利時漫畫家讓-米歇爾·沙利耶(Jean-Michel Charlier)相遇,共同創作了令他們聲名鵲起的西部漫畫作品《藍莓上尉》(Lieutrnant Blueberry)。
自1963年開始,這部漫畫連載長達25年,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國民漫畫,不同於美國英雄主義漫畫,這部作品講述了亦正亦邪的藍莓上尉在西部世界的冒險故事。在上世紀60年代,這部漫畫的流行程度不亞於漫威、DC在法國的影響力。
《藍莓上尉》(Lieutrnant Blueberry)封面,充滿濃重的西部風格
以「墨比斯(Moebius)」為筆名進行科幻系列創作
自此,"Gir"或『Giraud』成為他進行美國西部風格冒險類漫畫系列所用的簽名,畫風偏寫實。與此同時,想要做出更多嘗試和改變,釋放自己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幻想的吉羅,開始以「墨比斯(Moebius)」的筆名開展科幻題材的漫畫及插畫創作。外星生物、機器人、工業與中世紀風格混合的建築、造型奇特的飛行器、太空飛船,在他作品中逐一被呈現。
「Moebius」的靈感來源於「M?bius strip」(莫比烏斯環)。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ius,1790~1868)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兩個面可以塗成不同的顏色;而莫比烏斯環的鏈接方式使它只有一面性。
在一個官方傳記中記載,吉羅曾表示「從 Giraud 到Moebius,我轉動了環帶,改變了維度,我還是原來的我,但同時,我也是另外一個人。『Moebius』就是這種二元性的結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熟後的他似乎開始對自己年輕時的這段陳述感到有點難為情「畢竟我還年輕,那時我才22歲。」
以「墨比斯(Moebius)」為筆名進行科幻系列創作
作為「Giraud」的吉羅,將故事背景建立在真實世界中,他從影視作品及小說中獲取靈感,用寫實的方式進行創作;而作為「Moebius」,正如大克友洋所說:他創造了自己的架空世界,對外星文明異想天開,並將其落入紙上,用絢爛而夢幻的色彩和細膩的畫風,創造出無數奇幻的建築和生物體。
「賽博朋克」
「墨比斯(Moebius)」作品
「我們要改變一切」、「我們想要完全獨創的、奇怪的東西,不循規蹈矩,避開傳統敘事,專註於黑暗的幻想,還有超現實的邏輯和虛構的幽默。」——墨比斯(Moebius)
科技進程的加速影響並改變著藝術,藝術作品中對科技的想像,也助燃科技的發展。科幻,基於科技發展的異想世界中似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視頻通話、火星移民、人工智慧、飛行器、探索外太空、外星生物多種族共和···正在逐一實現。「墨比斯Moebius」的作品不僅促進了科幻漫畫的發展,也在影響著同時期科幻小說與電影。
《銀翼殺手》1982年
1982年,被稱為「賽博朋克」美學流派銀幕急先鋒的電影《銀翼殺手》上映,電影改編自菲利普·K·迪克所著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一書。
「賽博朋克」一詞在這一時期誕生,用以概括80年代出現的以電腦自動化控制社會為背景的科幻小說。Cyber指代電腦和控制相關,Punk代表的是反叛意識,它反映了人們對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後的不安。
威廉·吉布森,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
幾年後,威廉·吉布森在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中創造了「賽博空間」(cyberspace),預示電腦網路世界的到來,也將 「賽博朋克」(cyberpunk)文化——這股浪潮推向高峰,大肆衝擊主流文化。
《銀翼殺手》1982年
墨比斯《無盡的明日(The Long Tomorrow)》
《銀翼殺手》中風格混雜的摩天大樓、稠密的人口、密集而雜亂的霓虹廣告牌、充滿後工業設計感的機器、壓抑的城市形象、渺小個體等視覺元素,成為「賽博朋克」的必備經典,並影響了《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等賽博朋克經典名篇。
《銀翼殺手》1982年
而這,自然也少不了墨比斯(Moebius)的貢獻。除了親自擔任《銀翼殺手》角色設計外,影片中末世街景等科幻靈感來源於刊登於漫畫雜誌《金屬狂嘯(Métal Hurlant)》上的作品《無盡的明日(The Long Tomorrow)》。
墨比斯《無盡的明日(The Long Tomorrow)》
墨比斯《無盡的明日(The Long Tomorrow)》
這並非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與墨比斯(Moebius)的首次合作。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電影《異形》時,就邀請了善於創作奇幻場景、想像力驚人的墨比斯(Moebius)擔任視覺設計,主要負責設計宇航服和飛船等電影道具。他所設計的工業感十足、破舊的太空服,也在日後成為電影《異形》系列中重要的電影標誌。
「我會投入科幻片,主因是吉羅(Jean Giraud)──也就是墨比斯(Moebius)的啟發,他令人嘆為觀止的原創插畫刊登在《Métal Hurlant》等雜誌上,思想躍然紙上,我曾拜讀它們,還得藏起來,不讓我的孩子們看到。因為內容充滿暴力與性,它們就像成人漫畫,帶有毫不留情的寫實。我心想:「就是該這麼做!」——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金屬狂嘯(Métal Hurlant)》
《金屬狂嘯(Métal Hurlant)》
《金屬狂嘯(Métal Hurlant)》
《金屬狂嘯(Métal Hurlant)》是一本彙集了當時西歐眾多漫畫家著重於幻想、先鋒、獵奇、黑暗、以及限制級內容的科幻類作品的漫畫雜誌,由墨比斯(Moebius)與好友讓·皮埃爾、伯納德·法卡斯等人共同創辦於1975年。
墨比斯《封閉式車庫(The Airtight Garage)》
在當時審查制度嚴格的法國,這本雜誌為墨比斯(Moebius)及眾多漫畫家提供了自由表達自己的機會與舞台。他一系列極有突破性的作品也均發表於此,如《無盡的明日(The Long Tomorrow)》、《封閉式車庫(The Airtight Garage)》、《貓之眼(Les yeux du chat)》、《阿扎克(Arzach )》等。
墨比斯為好萊塢經典《星球大戰》創作了機器人 C-3PO
墨比斯《第五元素》造型手稿
墨比斯為《第五元素》創作的角色設計
此後,墨比斯(Moebius)相繼參與了諸多影視作品的創作。迪士尼的《電子世界爭霸戰》;1988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淵》;1995年,呂克·貝松拍攝的《第五元素》等等;在商業上,他的跨界也更加廣泛,時裝秀、電視廣告、平面設計等均有涉獵。
由於他在漫畫插畫領域上的成就非凡,法國文化部長授予「Best Artist in Graphic Arts」的頭銜; 1985 年,他更受封法國文化界最高榮譽的「藝文騎士勳章(Chevalie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1988 年,為表彰他的成就,法國政府委任他設計郵政戳章。
2012年,墨比斯(Moebius)因癌症去世,法國世界報法國《世界報》發表他的訃文並評價說,「漫畫世界失去了一員巨匠,最後一個黃金時代的巨人。」
墨比斯,連環畫《伊甸園世界》特刊《修理工》,章節《又見地球》,1990年(《又見地球》墨比斯製作公司/Casterman出版社)
目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正在展出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陌生風景」帶來了墨比斯(Moebius)首部3D動畫《又見地球》。影片改編自其於1990 年創作的漫畫作品,延續《阿扎克》的創作風格,兩位主角在全無對白的劇情中,乘坐飛行器來到未知星球的荒漠中探尋古神廟,並展開一段奇幻旅程。


※最in的新娘,森系3d列印首飾來幫忙
※不要動,我上天摘個橘子給你。夢幻懸浮花園了解一下!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