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歲削髮為僧,畫風影響深遠,被稱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石濤,清代畫家,她是明朝的皇親國戚,明朝滅亡後家遭不幸,失去親人,五歲削髮為僧,得以生存。他曾拜旅庵本月為師,傳學佛學,雲遊四方。
石濤善畫山水,他的用筆看似率意而成,實乃功力深厚,筆筆送到。
石濤與八大山人處同一時代,且都是前朝皇族後裔,與其他兩人合稱"清初四僧"。據年譜和史料研究,八大應該輩長於石濤,年齡相差16歲。過去有不少人認為八大和石濤是叔侄關係,其實不然。八大是嫡系皇族,而石濤則為旁出。按照宗族輩分來看,應該相差四輩。且不論他們在宗族中是什麼關係,但畢竟他們心心相印,相互推崇,不僅有書信往來,還有畫事上的合作。
他對後世影響深遠,揚州八怪的繪畫早已深入人心,可謂婦孺皆知,但追本溯源,八怪繪畫受石濤的影響卻是不爭的事實。著名鑒藏家呂立新先生指出:「石濤自康熙三十二年,回揚州後便常駐於此,留下數量可觀的稀世名作。八怪中,鄭燮、李鱔的花鳥畫受石濤影響最大,羅聘學石濤山水最著,汪士慎也曾研習過石濤的繪畫。」
齊白石評價他是這麼說的,石濤的題畫詩中有「明暗高低遠近,不似之似似之」,這與齊白石的「似與不似之間」可謂異曲同工,由此可溯萍翁思想之源。縱觀北京畫院所藏齊白石山水冊頁,很明顯受到石濤晚年冊頁風格的影響,只是齊白石又加入金農的意味。齊老曾題《大滌子畫像》云:「下筆誰教泣鬼神,二千餘載只斯僧」,其對石濤的推崇備至由此可見一斑。
傅抱石曾言:「余於石濤上人妙諦,可謂癖嗜甚深,無能自已。」抱石原名瑞麒,因慕石濤而改名抱石,抱者,持守也。陳傳席先生就曾精闢地指出:「傅抱石師法石濤並不是持守於技法,而是秉承其精神,敢於衝破古法、敢於自立新法、敢於放筆直取、敢於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詠乎我」。
石濤是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傑出畫家,在繪畫藝術上有獨特貢獻,成為清代大畫師。摹古派的領袖人物王原祁評曰:「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他被稱為清以來三百年第一人。
石濤在《畫語錄》中所歸納出來的繪畫原則不僅屬於美術,也同樣普適用於其他藝術領域。這部著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學與藝術觀念,讓人耳目一新。它與石濤本人的繪畫實踐一起,極大地影響了當時與後世的眾多藝術家的創作。在中國近現代美學藝術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是山水畫大家,其畫立意高遠,是當代畫壇的代表人物!
※欣賞文徵明的行書,領略大家風範,寫好行書要掌握這七個要點!
TAG: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