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丕篡位後,漢獻帝為何不去投靠劉備呢?

曹丕篡位後,漢獻帝為何不去投靠劉備呢?

原標題:曹丕篡位後,漢獻帝為何不去投靠劉備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丕篡漢又稱曹丕廢漢稱帝、曹丕代漢,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的事件。在公元220年之前,曹操掌握了東漢朝廷的大權,而漢獻帝劉協則如同傀儡一樣。在曹操病逝後,漢獻帝宣布退位並將皇位「禪讓」給曹丕。就這樣,東漢正式滅亡,曹操正式建立曹魏。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冊封當時已退位的漢獻帝為山陽公。那麼,問題來了,漢獻帝被曹丕篡位後,為什麼不去投靠劉備,而是選擇留在魏國呢?



首先,在不少網友看來,因為劉備是漢室後裔,而且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所以,漢獻帝在被曹丕篡位後,應該去投靠劉備。不過,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漢獻帝劉協卻選擇一直留在魏國,這是為什麼呢?對此,在筆者看來,第一個原因就是漢獻帝劉協所在地和劉備的益州相隔太遠了。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曹丕篡漢稱帝後,選擇洛陽作為曹魏的都城。與此相對應的是,作為山陽公的劉協,則在洛陽東北方向,在今河南省一帶。



其次,就劉備來說,在拿下了益州和漢中之地後,則將成都作為自己的都城。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當時漢獻帝劉協和劉備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當於現在河南洛陽和四川成都之間的距離,在沒有飛機、火車的古代,劉協想要從洛陽趕到成都,至少需要一兩月才能跨越這千里的距離。並且,更為關鍵的是,在這一路上,漢獻帝劉協如何能夠逃脫曹丕的監視呢?對於魏文帝曹丕,雖然沒有對漢獻帝劉協趕盡殺絕,但是,這顯然不是劉協去投奔劉備的理由。一旦被曹丕知道的話,劉協很可能有性命之憂。




再者,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去投奔劉備無非是希望恢復漢室,重新當上皇帝。但是,經過跌宕起伏的一生,漢獻帝劉協很可能失去了這樣的鬥志。早在8歲的時候,劉協就被宦官挾持,一年後,劉協被董卓立為新皇帝,但是,這只不過是其傀儡皇帝的開始。董卓被殺後,漢獻帝劉協顛沛流離。16歲的時候,漢獻帝劉協被曹操迎到許都,不過,曹操也不是一個甘心忠於漢室之人。在和曹操的鬥爭中,漢獻帝劉協的皇后甚至兒子都被殺害了,這讓劉協逐漸失去了反抗曹操和曹丕的鬥志,從而不願意去尋找東山再起的途徑了。



最後,魏文帝曹丕對自己不薄,也是漢獻帝劉協沒有選擇投靠劉備的原因之一。根據史料記載,曹丕篡漢稱帝後,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曹丕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並且,在曹丕稱帝後,劉備也正式稱帝,建立蜀漢。由此,對於已經是皇帝的劉備,自然也很難接受劉協,總不能將皇帝之位拱手讓於漢獻帝劉協吧?所以,總的來說,基於以上原因,劉協沒有去投奔劉備。此外,234年,山陽公劉協壽終正寢。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劉協獲得了一個善終的結局。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第一位皇后又是誰呢?
為什麼諸葛亮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國為官?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