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善良是一劑良藥

《我不是葯神》:善良是一劑良藥

電影《我不是葯神》正在火爆上映中!「誰家不會遇上個病人,你敢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他才只有二十歲,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麼罪!」……一句句扎心的台詞直擊我們的心臟,面對王傳君的自殺、黃毛的車禍、程勇的入獄,我們該去怪誰呢?怪醫保體系的不健全?怪律法的不通情達理?怪原研葯企的唯利是圖?還是該怪這該死的窮病?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而改編,通過製造各種衝突推動故事的高潮,留下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在生死面前、在利益面前、在法律面前、在道德面前,我們該何去何從?作為一家專註健康醫療產業投資服務的企業,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1

任何時候都要選擇善良,因為善良是一劑良藥

2002-2005年,正處於中國第一輪醫改啟動期。上世紀末的醫藥產業市場化留下的諸多問題尚待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瓦解、城鎮職工醫保不堪重負,醫療支出中個人支出比例攀升到頂點,醫療機構虧損,以葯養醫為業內心照不宣的遊戲規則。電影中的故事便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發生的,圍繞程勇代購500元的印度仿製葯而展開的,而這種葯在國內售價近4萬塊。於法律他是一個「罪人」,因為他「販賣假藥」;於病友他是救星,因為他給了他們希望;於現實他又是一個自處危境而不忘義不取利不作惡的「葯神」 。原本就是為了保護公民權益的法律陷入了困境,需要去制裁一個保護他人健康權的「葯神」,因為他挑戰了現有的法律,好在現實中司法終於發現保障人權其實大於對舊秩序的維護。但依然可以從這喜劇包裝的電影中看到,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法治完善之路的漫長,看病貴看病難再加上現在大病多發,費用高昂的現狀,缺乏保障體系一病就返貧負債纍纍。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於部分患病群體,比如慢粒患者,絕望與希望之間其實只隔著一張紙,一個人陷入絕望這張紙就是鈔票,一群人絕望的時候這張紙就是醫療保障體系,好在有人絕望的時候,旁人的善良從未缺席,這次的正義也未遲到很久,現實中陸某被判無罪,格列衛也最終納入醫保,所以任何時候都應該選擇善良,因為善良是一劑良藥。

2

發揮資本的優勢,助推健康醫療產業的發展

直接金融具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天然優勢。發展健康醫療產業,實現產業升級,讓更多的葯企有足夠的資金去進行抗癌藥等各種技術的研究,取得更多技術上的突破,降低老百姓看病用藥的成本,就需要更多地利用資本市場,在對戰略性產業推動過程當中要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中國的健康醫療產業相比較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技術不確定性和龐大的市場需求確定了很多醫藥企業和醫院常常難以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或者獲得的資金不足以滿足其發展需求,而資本市場包括股權、債券、風險投資、私募、股權資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資方和投資方風險共擔、利潤共擔的機制,這也為健康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作為一家專註於健康醫療領域投資服務的企業,遠景資本一直以助推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提升社會醫療服務品質為發展初衷。辦企業是帶領一群人創造財富,如果在創造財富的過程當中同時又能讓人們更健康、更美麗、更富有的活著,那便是一份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相信在未來,隨著醫改政策的深入、法律對人權更多的關注、社會資本對健康醫療產業的大力注入,我們國家的醫療水平將得到巨大的發展,讓我們這個社會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看病不貴、看病不難。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景資本 的精彩文章:

TAG:遠景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