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上最早的建築設計平面圖原來出自中國?

世界上最早的建築設計平面圖原來出自中國?

文/夜引風嵐

一提起來建築平面設計圖,映入腦海的是不是現代用電腦繪製而成的諸如摩天大廈、工廠的建築設計圖?

那麼在人們沒有電腦、甚至沒有紙張的時候,建築設計平面圖又是在哪個國家發端?

最早的建築平面設計圖是中國的。想不到吧!

戰國時期,在七雄環伺之下,在現今河北平山縣,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家——中山國。史書雖有記載,卻零星不成片段。而我們亦對這個國家知之甚少,直到中山王陵的發現。而出土文物中就有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築設計平面圖的兆域圖。

何為兆域圖?《周禮·春官》中記載著「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簡而言之就是,王公貴族的墓地圖。

那麼實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看不清楚,那麼我們不妨看下面的線描圖。

這塊由金銀鑲嵌的銅板地圖,厚1厘米,更重達30餘公斤。上面圖文由金銀鑲嵌,對陵墓的名稱,宮室的尺寸、位置、構造都做了細緻如實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該圖並非我們現代意義上的上北下南,而是上南下北。一方面,是緣於古代以北為尊,另一方面從實用性講,上南下北,也更利於閱讀。

此外兆域圖上還有中山王的詔令,「退律致法者,死無(若)赦,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

大意就是,按照律令離開的人若擅自進入陵園,死罪不可赦免,不遵從王命的人,其罪要連坐到子孫那。

想像一下,古代的工匠吭哧吭哧的拿著刀子在銅板上刻然後用金銀線勾勒,最後還被國王威脅——不聽我話你要小心點。都說中山以儒治國,但是依小編看其卻將法家的嚴苛學了個十足。

多麼悲催的乙方!

那麼為什麼不用更輕便的竹簡、木牘而用銅呢?要知道在一方5000平方厘米上鑄造平整是很困難的技術,更何況鑄造的還是比例精準的地圖,這要比直接繪製圖形複雜數倍。使用銅和金銀也使得成本上大大提高。

金銀錯的複雜工藝實際上是對王權的尊貴奢華呈現。

學者傅熹年在兆域圖的基礎上對該王陵進行了復原。陵園整體呈橫長方形,為典型的中軸線對稱布局。王陵由兩重城垣、凸字形的覆斗狀封土以及高高在上的享堂而成。享堂為三層台榭式建築,而一、二層用「飛陛升台」,三層可能為「納陛升台」。兩側還有台榭式樓堂。

復原圖如下:

正如傅熹年在其書中所說,「不論在體量宏大上,還是在構造複雜上說,這都大大超出了我們過去對戰國建築水平的估計。」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之看作為秦始皇陵的濫觴。

兆域圖基本具備製圖六體,反映了戰國時期高超的地圖繪製技術。

只可惜,領先於世界的製圖技術,豐富多彩的工藝門類,並沒有給這國家帶來好運。由於統治者昏庸侈靡,好大喜功,最終只遺留給我們這座王陵以及金銀錯的銅板兆域圖。

參考文獻

《中山王的理想:兆域圖銅板研究》

《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圖及其陵園規制的研究》

《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中國的西北疆域為什麼不能越過巴爾喀什湖?
「得荊州者得天下」,小小一個荊州為何被視為南朝政局的關鍵?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