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殖民者搶掠明朝沿海村落,為何不搶錢不搶人,卻直奔豬圈?

西方殖民者搶掠明朝沿海村落,為何不搶錢不搶人,卻直奔豬圈?

西方殖民者搶掠明朝沿海村落,為何不搶錢不搶人,卻直奔豬圈?

作者:我方團隊子繇

明朝末年,西方殖民者滋擾東南地區時,常常會出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他們氣勢洶洶地舉著火槍上岸,卻既不搶錢也不搶人,竟是直奔著豬圈而去。當大批明朝軍隊殺來的時候,這些殖民者立馬把火槍彈藥往地上一扔,卻不是要投降,而是為了騰出手來把搶來的豬拉走。有趣的是,如此奇怪的現象並非個例。

一、錢可以不要,豬得拉走

1633年,明朝與荷蘭的料羅灣海戰前期,明廷因戰力損失,派人與荷蘭協商,荷蘭人一面答應與明廷協商,一面繼續在沿海地區四處掠奪。但他們對金銀珠寶卻不感冒,反而對附近村落的家畜饒有興趣。荷蘭人揚言以攻燒村落為威脅,逼迫廈門、金門、鼓浪嶼等地,必須定期為他們提供一定數量的豬、雞、牛。當年九月,荷蘭殖民者在銅山避風後,又在銅山地區搶奪了大量的豬。

無獨有偶,1637年,明朝與英國展開了史上第一次中英之間的交鋒——明英戰爭。英國為打入中國市場,與明朝進行貿易,特意組織商隊漂洋過海來到東南沿海地區。見協商不成,便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攻取了虎門炮台並掛上英王旗幟。此舉激怒了廣州當局並遭到了當局的猛烈反擊。惱羞成怒之下,英國人在虎門地區焚毀了一個市鎮,並搶奪了30頭豬。如此大費周章,竟沒有搶奪錢物,卻偏偏搶了30頭豬!可是在明朝末年,你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搶這些豬卻並不是為了吃。既不是為了吃,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西方殖民者搶掠明朝沿海村落,為何不搶錢不搶人,卻直奔豬圈?

二、中國古代的優良豬種

豬作為中國家畜的歷史已經相當久遠了,史籍多有記載。而關於豬的特徵的相關記載,最早出現於《爾雅》之中。我們如今所稱的「豬」,在當時有各種不同的名稱。《爾雅·釋獸》中說,「豕,奏者豱」,這裡提到的是一種皮膚褶皺比較多的豬,這種豬有專門的名稱,叫做「豱」。又有「豕,四蹄皆白,豥」,四蹄都是白色的豬叫「豥」。可見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對於豬的品種就已經有了細緻的劃分。此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當時各地的豬種作了十分細緻明確的歸納。如江南地區的豬耳小,而豬耳大的,要數山東、安徽等地的豬;豬皮厚的,要論河北地區的豬;廣東一帶的豬則以白色居多。

由於地域環境和小農經濟體制的影響,中國豬的品種類別繁多。各地環境的差異,使豬在養殖過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區別。但總體來說,中國豬種相較於歐洲豬種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中國豬向來以早熟易肥、肉質鮮美、繁殖率高和遺傳性穩定等特點著稱於世。伴隨著漢唐以來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國豬種也隨之遠渡重洋。於是在西方殖民者侵擾中國沿海地區時,總不忘搶幾頭豬回去,藉此來改良自己國家豬的品種。

西方殖民者搶掠明朝沿海村落,為何不搶錢不搶人,卻直奔豬圈?

三、中國豬的世界足跡

當今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豬種,在育成過程中都有中國豬種的參與,可以說中國豬是真正的走向世界了。

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歐洲人就發現了本地豬晚熟、肉質差、生長慢的缺點。而當時的皇室貴族對於豬肉的品質要求極高,於是特地引進中國廣東地區的豬種,對當地豬進行改良,培育成了羅馬豬。這一事實被記錄在《大英百科全書》之中。而羅馬豬的育成,直接對西方豬種的培育產生了重要作用。

18世紀初,英國開始引入中國的華南豬,培育出體軀豐滿、早熟易肥、肉質鮮美的中英雜交豬種。到18世紀末,這種優良的雜交豬種,基本上已代替了英國當地土豬。著名的英國約克夏豬,也於18世紀後期引入廣東豬進行改良。如今許多豬的品種都與這種約克夏豬有著血緣關係,例如,北美約克夏、西歐約克夏、蘇聯大白豬等等。這也就意味著它們也同樣擁有優良的中國豬的血統。

西方殖民者搶掠明朝沿海村落,為何不搶錢不搶人,卻直奔豬圈?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中國豬在改進歐洲豬品種中,具有高度的價值」,此言不虛。據英國人 1870 年記載稱,在當時豬種的十七個類群中,就有七個類群與中國豬有關。除了英美等地,丹麥、瑞典、荷蘭等北歐國家,也曾明確記載引入過中國豬進行改良。而中國豬對於亞洲地區豬種的影響那就更加不必說了,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地區都留有中國豬的足跡。我們常常用「豬」來作為愚笨的代名詞,如今想來才發現這是深深的誤解,原來我們的中國豬早已是踏遍世界、見多識廣的旅行家。

明朝一個領先世界的技術,破掉了歐洲美術巨匠的傳說

在鐘錶進入中國以前,中國古人都用什麼計時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