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山文化的太陽神崇拜

紅山文化的太陽神崇拜

紅山文化的太陽神崇拜

陳逸民 陳鶯

太陽神崇拜是石器時期人類普遍的現象,在中國大地上,這種崇拜也遍布中國各地,成為一種相當引人注目的原始文化現象。佐證這種文化現象的實物,就是相當普遍的太陽神玉器和石器。

1 瀚海1996年拍賣的太陽神

2 震旦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文化太陽神

在最出名或者說最為民眾知曉的太陽神遺物中,應該是紅山文化的太陽神玉器(圖1),它因拍出上百萬的高價而引起社會驚呼,它也因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高聳在震旦館的屋頂而引起爭議(圖2)。了解紅山文化時期的類似玉器,對於探索我國新石器時期的太陽崇拜現象的普遍性,極為有益。

公元1996年11月15日,北京瀚海拍賣公司拍出一件命名為紅山文化「太陽神」的玉器,高7.7厘米,其成交價為242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公分的售價為31.4萬元。這樣的天價,是激發收藏家追捧紅山文化玉器的誘因。古玩市場上因此出現了數以萬計的紅山文化玉器太陽神,在百度上打上「太陽神拍賣」幾個字,就可以出現一系列類似的太陽神拍賣,價格由低到高,正可謂五花八門,其中真真假假要讀者自己領會了。

我們要討論的是:誰命名它們為太陽神?它們有出土品嗎?為什麼叫太陽神?它們是紅山文化系列的玉器嗎?

這種頭上有角,狩首人身的小件玉器是誰賦於它們太陽神這樣的美名呢?這樣的命名有道理嗎?

最初給這種器型的玉器命名為太陽神的專家是北京原瀚海拍賣公司的老總秦公。秦公非別號或尊稱,而是這位老總的本名,他曾經是中國藝術品拍賣業公認的代表人物,北京瀚海拍賣公司在他的領導之下,在中國的拍賣行業中曾經風雲一時。據香港文匯報介紹「他收購的遼寧出土的紅山文化時期的古玉器,就是靠著他廣博的知識和聰慧的眼力。遼寧紅山文化時期距今已有五千二百多年,很多人都不相信那時的東西還能流傳在世。但秦公通過鑒定認為是真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名叫『紅山太陽神』的玉器製品。此件文物後來拍價達到三十萬元(筆者註:原文如此)。」

為什麼秦公確定它是一件史前遺珍呢?為什麼又把它們和紅山文化聯繫起來呢?

顯然,秦公是根據這類玉器的雕工和紋飾來做出器物學的認證的,也許秦公是根據我們所熟知的紅山玉器的瓦溝紋、穿孔方式等工藝特徵,來判定它是紅山時期的東西。它的器表特徵確實和我們了解的紅山文化玉器十分相似。

問題是這種頭上有角,似牛非牛的人身雕像,能稱之為太陽神嗎?

西晉皇甫謐著《帝王世紀》,是專述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書,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內容多采自經、傳、圖、緯及諸子雜書。載錄了許多《史記》及兩《漢書》闕而不備的史事。據《帝王世紀》載:「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

請注意炎帝的形象,為「人身牛首」,和我們上面所討論的太陽神的形象基本一致。牛首,當然有角,而且是雙角,牛角應該彎曲的,這和我們現在能見到的石器時代的太陽神太相象了!不管這個形象是炎帝部落的圖騰還是接近炎帝本人的長相抑或是他所佩戴的面具,這類在文博界和收藏界熟知的形象應該是炎帝或者炎帝族的真實寫照。炎帝是「以火得王」,也就是說,他在當時,是以善於利用火的一位能人,因火的利用而受到愛戴成為部落的首領。炎帝又稱赤帝,號烈山氏,這都是和「火」有關的稱號,而在石器時代,最容易引起森林大火的是自然界的太陽,對原始人類最具威力和殺傷力的也是自然界的太陽,因此把炎帝這位善於用火的領袖比作太陽是最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事實上,在古籍記載中,炎帝也是我國傳說中的太陽神。古籍《拾遺記》就記載了:「炎帝神農築圓丘以祀朝日。」這是把炎帝和太陽相提並論的一個註腳。這樣的一位傳說中的英雄,他因火而被崇拜,因火而被頌揚,因火而被雕像,他的形象在石器時代被雕塑成牛首人身像就應該是十分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這種雕像有大有小,小不盈掌,顯然是祭祀時佩戴所需;大如真人,顯然是祭祀時崇拜所用。這就為我們留下了不同大小的太陽神像,供我們研究和探討。

陳逸民和陳鶯在他們的著作《紅山玉器的收藏和鑒賞》里有這樣一段話,它引自該書第35節「紅山文化太陽神像」:「我們可以看出該件玉雕雙首並列,頭部有角狀 突起,龍首人身,整個神像呈蹲坐狀。為什麼象這樣頭部開叉有角的龍首人形玉器被定名為太陽神呢?紅山文化時期是否存在著太陽崇拜呢?」「牛是農業文明的象徵。當原始先民開始役使牛的時候,一定是生產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出現牛的玉雕像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而農業生產的發展,與氣候的變化關係是實在太大了,不要說原始社會,即使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人類農業的收成相當程度上還要受到氣候的制約。而氣候的變化又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後翌射日,就是這種密切關係的最好說明。在這個神話中寄託了古人征服太陽的願望。這是人類最大膽的更多的時候,人類是恐懼太陽和崇拜太陽。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差不多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明都產生過太陽崇拜的原始神話,紅山文化也不例外。牛和太陽這兩個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物體,由於都是農業收成的決定因素,原始先民完全有可能把兩者聯繫起來,一起崇拜。牛角逐漸分叉並列,牛嘴逐漸演變成龍嘴,牛的造型逐漸誇張和變形,成為我們現在命名為太陽神的造型。

我們討論了這類史前玉器可以命名為太陽神的理由,秦公的命名是有道理的,但他是否和陳逸民、陳鶯兩位的想法一致就不得而知了。秦公英年早逝,是我國收藏界、文博界和拍賣界的損失。讓人扼腕不已!這樣一位供職於主流文博系統卻又不墨守成規的專家,這種敢於首肯民間藏品為石器時代真品的胸懷,是當今文博界和學術界最值得尊重的人士。

我們再來看看邵國田先生對太陽神的有關觀點。

邵國田先生在《略說紅山玉器的幾個問題》一文中的第四部分「關於玉器中『太陽神』神面像問題」中說:

「今年一月份,鳳凰衛視到赤峰採訪我時,問及民間收藏很多『太陽神』玉面像是否都是真的,紅山文化有無太陽神?因為編導問的這個問題很突然,很難一時答上,我只是說,儘管迄今未見『太陽神』類玉面具出土,但不能說史前時期「太陽神」不存在,正如『C』形龍也未見發掘出土過,但誰也不能由此否認『C』形龍的真實存在。就這樣搪塞過去。

事後,我也總在思考這一問題,在民間所見各式各樣的『太陽神』玉面像如果存在,他們是屬於何種文化,為何在牛河梁那樣高級別祭祀群遺址不見呢?而寫實的作品——玉人、陶人、石人像卻屢有出土呢。我也主持清理草帽山紅山文化祭祀遺址和墓地,出土了5個各體石雕像均為寫實作品。

目前所掌握的情況,在這一地區發現最早的人像是興隆窪文化期的如下幾例:

1.1982年冬,筆者在首次發現興隆窪文化遺址就採集到一件石人像。

2.20世紀90年代發掘的林西縣白音長汗興隆窪文化遺址時,不見發現立於灶址旁的石人像,被專家們考證為『灶神』(這類石人像在克什克騰旗,巴林右旗均有出土),而且還發現最貼近『太陽神』的巴林石人面像,牙齒為鑲嵌的獠牙。

3.2003~2005年發掘的興隆溝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石人面像,牙齒為鑲嵌的蚌片。

4.巴林右旗那斯台遺址於20世紀80年代調查採集到一件黑色石人像,其面部神話得十分怪異,很接近我們見到的『太陽神』。在《考古》雜誌上發表的報告中,著者認為是紅山文化的,後來證實,那斯台遺址不僅存在紅山文化遺存,也有興隆窪文化遺存,根據已發現的興隆窪文化人像多有『神化』特點,筆者有理由認為,這件黑色石人像因該屬於興隆窪文化的。

5.在巴林右旗博物館收藏兩件碧玉人面像,其中一件形象怪異,牙齒外暴,推測這兩件玉面像也應屬於興隆窪文化的(見《紅山玉器》一書)。

以上只是收藏與各文博單位的有出土地點的玉,石人面像,在民間收藏見有多例,不一一例舉。

在這次考察中有兩件事引起筆者的注意:一是8月19日在烏丹鎮見到一件碧玉佩,只有兩個雙連璧似的大環,左右上方各出一勾雲角,與以往發現紅山玉佩——即中部是勾雲孔,四角出勾雲角截然不同。第二件事是在翁牛特旗海日蘇鄉白廟子看到幾組岩畫中的『太陽神』圖案,均為兩個大眼睛下面為牙齒,上雖無角,從整體圖形上看極似這件雙目紋出角的『玉佩』。此類圖案的岩畫尚見於松山區三座點夏家店下層文化山城遺址,在南城址基岩上發現一組岩畫,均疊壓於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迹之下。由此可以推斷,同類岩畫的時代要早於夏家店下層文化,屬於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先民的傑作。那麼文化是否屬於紅山文化同步尚無法確定。而我們都隱約地感覺到應該屬於早於紅山文化的趙寶溝文化時期。其理由如下:

趙寶溝文化的線刻藝術達到這一地區史前的高峰階段。我們所見到的陶器上紋飾充分反映當時這些藝術家運用線條的高超水平。如著名的陶尊上所刻畫的被學者譽為『中華第一藝術神器』(蘇秉琦語),『中國畫壇之祖』(郭大順語)透視畫——龍鳳圖(圖9),顯示運用線條來突出主題的能力。同一地點出土一件石斧也刻一幅『神人』面像(圖10),也應與崇拜有關。赤峰地區的岩畫中,有大量鹿紋出現,並多伴有太陽神。鹿神是趙寶溝文化的主神,已見報導的三個地點出土陶尊神靈圖像中,豬首龍僅一例,鷹首見有三例,而鹿首龍見有十餘例,便是明證。

發掘出土的趙寶溝文化的陶人像只見於趙寶溝遺址,出土很少的原因里趙寶溝文化遺址目前為止僅兩個地,而且發掘房址才只有20餘座,墓葬情況尚不清楚。

岩畫斷代很困難的。赤峰地區岩畫的一部分屬於以線刻見長的趙寶溝文化時期當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海日蘇鄉白廟子岩畫中雙目太陽神和那間雙目太陽神玉面像的年代應該是同一時代的。根據這種比較,我們在結合興隆窪文化的神話面像和神人像和紅山文化的寫實為主要特徵的石陶雕塑神像,感覺到趙寶溝文化出現玉面像的空當。這種現象正如興隆窪文化和紅山文化均有玉器出土而趙寶溝文化目前尚未見有玉器出土的報告一樣,不能由此來判斷趙寶溝文化就沒有玉神像。

現在民間收藏類似『太陽神』的神面像,我們不排除其中有相當多的是仿品,但正如筆者這次見到這件雙目帶勾雲角的神像一樣也有很多是真品,而且很多是帶角的。這正如我們前面提到那件藝術神器中豬的頭頂也出有勾雲狀角一樣,當時的藝術家們把本來沒有角的人也安上雙角使之更具有神力。這也許正是當時人們表達神靈偉力的一種藝術風格吧。

(原文刊於《檢察風雲》雜誌)

這裡,邵國田先生提出了幾個很重要的觀點:

第一:儘管類似的器型的玉器沒有出土,但石像在遺址採集了幾件;

第二:有類似的岩畫和陶器上的紋飾;

第三:這類人像可能是趙寶溝或興隆窪文化的遺物:

第四:太陽神角和勾雲形佩角的關係。

在邵國田先生的論述中,他把太陽神和人形器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這是一個值得研究者借鑒的重要途徑。因為在不少史前遺物中,都發現了人和太陽結合的出土物。

3 紅山岩畫

4 湖北太陽神紋石刻

5 湖北太陽神紋石刻

在赤峰地區發現的紅山岩畫中,就有十分醒目的類似圖案,如圖3所示。其圓形的圖案中,周邊光芒四射,為典型的原始時期表達太陽的一種圖案,而中間的人面,雙目圓睜,極具威嚴,應該是原始的太陽神圖案。而城背投文化的太陽神紋石刻(圖4),用寫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軀修長、兩手下垂、雙足分立的人,頭頂上刻著有幾十條光芒的太陽,腰部兩側的圓點暗示太陽神在行星中運行。它是我國稻作文明時期我國太陽神崇拜的重要佐證。這件帶有紋飾的石刻圖案已經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7 瑪瑙雕太陽神

我們這裡要介紹的是一件白色瑪瑙透雕的太陽神(如圖6所示),它不僅材質稀有,而且圖案表意清晰,是太陽神作為紅山文化時期的圖騰的原始物證,揭示了紅山文化太陽神崇拜的社會現象。

這件太陽神瑪瑙雕像,是鹽城市喬木先生的藏品,它以其材質的稀缺性、雕像上的刻劃痕迹、瑪瑙的受沁變化、整器的稚拙程度和形象的類似度,而被鑒定為紅山文化時期的遺物,應當是毫無疑義的。而此件雕像的珍貴程度,不在於它是否紅山文化的遺物,而在於它揭示了我國新石器時期,廣泛存在的太陽神崇拜這樣一個歷史事實,在於它是一件不多見的把太陽和人物形象有機結合的原始雕像。上述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城北投文化的太陽神紋石刻已經受到學界廣泛的重視,而喬木先生的這件太陽神瑪瑙雕像,是一件透雕又接近於圓雕的古代遺物,從審美的角度判斷,其工藝美學的價值應該高於紋飾的刻劃。更為重要的是,這件瑪瑙雕像,把人像置於太陽中間,雙蹆跨蹲,兩手彎曲下垂,若駕駛狀,整個圓圈外有放射狀尖角,如太陽光芒,也許有人會解釋為原始人類看到外星人駕駛飛船的場面而創作的太陽神雕像,這需要豐富的想像力。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定是紅山文化時期原始先民對太陽旋轉的一種猜想,他們或許認為,太陽至所以能夠在天空旋轉,一定是有神在駕馭著太陽,使天空能夠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而這個能駕馭太陽的神那當然是太陽神了!而把這個存在於原始人類頭腦中的意念轉化為神聖的雕像,那是一件十分神聖而艱難的工程,而能夠完成這個工程的人物,只能是部落中的巫師,而巫師在部落中的地位,不僅在於他能和神通靈,也就是他是人類和神之間的中介,也在於,巫師還掌握著一種特殊的的技能,也許巫師就是當時是部落中最成熟的能工巧匠,只有他們能夠講述太陽神的形象,也只有他們能夠把太陽神的形象雕刻出來,供部落民眾頂禮膜拜。這種供民眾頂禮膜拜的雕像,有大有小,在的可以和山體融會一體,小的則可以掛在身上。這件瑪瑙太陽神,應該就是掛於胸前,以表明巫師身分的神聖小雕像。因此,這件小雕像的學術價值,也非一般的刻劃符號可比,它能夠完好無損的保存至今,實在是一件幸事。喬木先生能夠與之邂逅,實在是有緣有幸和有福。

我們在這裡介紹了紅山時期各種太陽神玉器,由此想告訴讀者,太陽神玉器的確值得我們去研究,它不應該還遺留在荒山野地,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應該從人類的童年中走出來,在共和國的考古中刻下沉重的銘記,使我們祖先的輝煌成為我們乃至全人類永久的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高第里 的精彩文章:

良渚陶器「豆」上的刻劃符號和文字

TAG:西高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