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唐朝詩人,僅留一首詩,被評「一首如一句」

他是唐朝詩人,僅留一首詩,被評「一首如一句」

唐朝是中國古代的最輝煌的盛世之一,盛時開疆拓土,衰時內憂外患,再加上唐人高昂的鬥志和建功封侯的野望,導致了社會上出現了一種現象:野有徵夫,閨有怨婦,從而催發了「閨怨詩」的廣泛流行,終唐一朝,閨怨詩始終在唐詩中佔有一席之地。

提起閨怨詩,很多人首先會想起王昌齡的《閨怨》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此詩也是唐詩中閨怨詩的代表作,能與其一爭高下者寥寥可數,金昌緒的《春怨》詩,便是其一,後人評價極高,認為可堪一比。

金昌緒其人,就目前的現存史料來看,只能用生卒年不詳、生平不詳來概括,根據一些輔助資料大致可推斷出其可能為今杭州人,現僅存《春怨》一首詩,雖是孤篇,但卻是好詩,流傳甚廣,因此金昌緒也混了一個「唐朝詩人」的頭銜。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這首詩,從表面看,有一些民歌的味道,與劉禹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風格類似,通篇敘一事,從頭至尾,極有邏輯性,句句相承,四句詩一氣呵成。正如《網師園唐詩箋》評:真情發為天籟、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

實際上,這首詩採用層層倒敘的手法寫作,為了不被驚夢而不教黃鶯啼叫,為了不教黃鶯啼叫而把黃鶯打起。而最後詩人給出的答案也引人深思:閨中少婦為什麼做到遼西的夢?在遼西的人和她有什麼關係,是丈夫還是親人?她的丈夫亦或是親人為什麼要去遼西呢?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考空間。

一首表面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在唐朝征戰四方的時代背景下,就賦予了深刻的時代意義。毫無疑問,這是一首閨怨詩,閨中的少婦在懷念她出征在外的丈夫。

金昌緒其人、其事在歷史上無跡可尋,但憑藉一首小詩而名留青史,可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人 的精彩文章:

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紫禁城的第一任主人,卻要遷都南京
浙江省第一個縣級市,市名使用1300多年至今,有「七省通衢」之稱

TAG:青梅煮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