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奇是我們打開世界的方式

好奇是我們打開世界的方式

當一個人想知道比他已知的更多的東西的時候,他便有了好奇心。在某種意義上說,好奇心比經驗更重要。因為前者是改變,後者帶來的可能是僵化。

記得曾有一篇童話。它講述了這麼一個世界:這是一個會下豬的世界,而且不是玩具豬而是那種粉紅色的還冒著熱氣的活豬。這下可有意思了,不妨想像一下:一個人走在路上悠閑地開著車,突然飄來了一陣烏雲,然後就開始嘩啦啦地下起豬,圓滾滾的落了一地,豬山豬海,豬頭攢動,那這個人一定目瞪口呆,嘴巴「O」形。

一開始,我以為我對這個世界已經很了解。上了這麼多年學以後,什麼「馬列毛鄧」、「天體運行」、「電場磁場」、「基因遺傳」,自然、人文、社會諸多科學全都有所涉獵。當然知道,天上不可以「下豬」。一隻豬大的幾百斤,雲層再厚,恐怕也難以托住。熱空氣上升冷卻,成雲致雨,這是地理課早就背熟了的。這些前人總結出來的知識是經過不斷地校正的。毫無疑問這些知識是正確的。可是這又怎麼樣呢?這些知識讓我們連假設一下都不敢了。它讓我們在既有知識框架下喪失了好奇心,它讓我們懂得足夠多了,然後再也不允許我們想像一下「下豬」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驚心動魄的好玩場景。

打開世界有很多種方式,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種是通過好奇心來打開。這樣,你看到了世界才是豐富多彩的。

哥白尼之前,托勒密的地心說是當時的主流。我們看天上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從西方落下,這是被我們的感覺和經驗印證得習以為常的,所以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可哥白尼卻對此產生的疑問和好奇,於是有了後來的日心說。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這地球繞著太陽轉又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了,可是對於擁有好奇心的人來說,他還會繼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地球為什麼要繞著太陽轉呢?我想大多數人是答不上來的,因為它成了我們的經驗。

事實上日心說與地心說的區別從表面上來看,其實只是參考系不同罷了。

可是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比如兩個人散步,一個人向東散步,另一個向西散步。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以地面作的參考系。可如果我以其中一個人作為參考系呢?那結果就不一樣了。就像我們乘坐一輛車,看路上的人,他們在向後退;但路上的人看我們時,我卻在向前進。

一個人的可怕之處,在自以為是,在思維僵化。我想也許因為如此,有人才說了「知識越多越反動」吧。一旦知識固化了你的思想,讓你不敢大膽懷疑,讓你止於好奇,那世界就少了探究的目光,那人類就少了前進的動力。要知道,好奇心是打開世界的鑰匙,是創造的靈魂所在。因為好奇心,霍金這樣的科學家才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驚嘆,也因此比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走得更遠,活得更偉大。

點評:一個會下豬的世界是一個怎樣令人驚奇稱嘆的世界?好奇心和想像,讓世界開出更為燦爛妖嬈的奇葩。本文僅僅這一個例子就勝過無數庸凡之作。本文不滿足於一般同學僅僅圍繞驚嘆來寫,而是尋找到驚嘆背後的原因之一「好奇心」來寫,並追問好奇心丟失的原因之所在,於是文章在層層追問之下引向深入。這就營造了優秀習作的一大亮點:寫深刻。所以寫一篇作為一定要注意思考「為什麼」等問題,不要就事論事,浮於表面泛泛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山小俠 的精彩文章:

一個時代的輓歌

TAG:山山小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