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智性與空性

智性與空性

智性與空性

智性與空性

所以,修行人,感性要受理性的支配,理性要受智性的支配,而智性要與空性匯合。你悟到空性你就無我,就沒有執著,知道世間是幻化的,剎那生剎那滅沒有實體。我們平常講自己有理性,佛教講理性還要有智性的支配。為什麼要加一個智性?Why?靠理性,兩個人還會吵架,因為,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有理性,都覺得自己對,就幹起來了,所以理性還是不可靠的。你從小接受的教育背景會影響你的思想,後天教育會把我們本性的智性掩蓋起來,然後透過主觀的色彩就是業力,去扭曲一切。所以,沒有破掉執著的人講出來的話,大都是不公正的。

人都自私,他要愛護自己的兒女,愛護自己的面子,他需要金錢,哪會為眾生著想呢?佛菩薩剛好相反,都是為眾生去犧牲,所以佛菩薩沒有六道輪迴。而凡夫就是執著、放不下,就沒有辦法跳出六道輪迴。我們一定要用智性、用智慧來支配理性,它才不會偏差,智性就是我們智慧的本性。智性一定要回歸到空性,不然還不究竟。空就是絕對的平等。

我們修學佛法有四個步驟:感性、理性、智性、空性。我告訴諸位,世間人最懂得感情的,不是在家人,而是我們出家人,你相信嗎?在家人他哪裡懂得感情呢?兩個人很好,不能發生一點點事情,發生就吵架。師父對眾生好,我沒有什麼目的,頂多你們給我一個紅包,給我紅包我又不會自己花,我一天吃的不到三十塊台幣,真的。我持午八年沒有體力,後來胃酸過多、十二指腸潰瘍、幽門阻塞,一直嘔吐,現在都吃一點點。持午本身是很好的,但是要根據各人的身體情況。

空性的東西才是究竟堅固的,我希望諸位要好好地去悟道。所謂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無常;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放下;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絕對;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平等;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自由;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獨立;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洒脫自在;空,你可以把它解釋作無所著、無所住;空,一切法不立一切法,就是佛法。空,就是一塵不染,就是一絲不掛,所以空是很好用的。

今天你恨一個人,缺少什麼功夫?「空」!今天你貪,缺少什麼修養?「空」!空可以把它解釋作除掉,所以空是很好用的。你要慢慢地去體會。空的最方便法就是觀無常,沒有實體的,沒有實在的,這個是假的不要被騙。有很多人聽了師父的演講,如飲甘露,三天七天不生氣,經過七天以後又恢復原狀。再來問:「師父,我聽你的錄音帶,都很清楚,可是為什麼還生氣?」這談何容易,知道是一回事,證悟又是一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簡釋佛義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