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正非看重的基礎研究是什麼?未來社會發展就靠它了

任正非看重的基礎研究是什麼?未來社會發展就靠它了

如果說未來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那麼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就決定了一家公司到底可以走多遠。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17年,華為投入138億美元研發資金,僅次於亞馬遜(161億美元)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139億美元)。而阿里巴巴也在2017年雲棲大會上宣布,未來3年將在技術研發上投入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在研發投入上,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的差距在逐年縮小。

其中,逐步攻入行業「無人區」的華為愈發意識到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據透露,華為未來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研發投入比例將提升至全部研發投入的25%甚至更多。

任正非之憂患意識

在外界看來,華為勢如猛虎、譽滿全球,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始終保持著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在他看來,「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

「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演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在兩年前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直言。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實正是任正非的這種憂患意識,讓華為始終屹立在高手如雲的世界競技場上。任正非指出,華為正逐步攻入行業無人區,以往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自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華為累計研發投入達到3940億元人民幣。將近4000億元人民幣,這是怎樣的大手筆?據透露,華為的研發主要分為面向未來的基礎研究和支撐產品的開發投資,當前,超過15%的研發費用投入在基礎研究上,主要載體為華為2011年整合成立的「2012實驗室」。

「我們要求基礎研究費用的比例逐步增長到20%、25%,甚至更多,這是我們的目標。」華為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做到千億規模以後,研發麵臨多路徑,需要同時投入探索多個方向,因此,基礎研究的費用和投資不斷加大。

目前,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在全球有14個研究所,36個創新中心。截至2017年底,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48758件,其中 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基礎研究認知漸更新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在研發尤其是基礎研究上投入不足,一方面因為企業實力不夠強大,一方面也存在觀念上的障礙。大多數人認為,基礎研究應當由院校、科研院所承擔,和企業關係不大。

據科技部資源配置管理司司長張曉原介紹,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從2011年411億多增加到2016年820億多,這其中政府的投入佔到90%多,企業投入比較低。在一些發達國家,聯邦政府財政投入占整個基礎研究的比例不到50%,企業投入將近20%,還有社會力量,慈善基金、社會捐贈等等的投入。

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一些眼光卓越的中國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承擔基礎研究的職責所在,開始深耕和布局基礎研究領域。

國家政策也已適時出台,科技部、教育部等印發的《「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就強調,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和企業化轉制院所重視並開展基礎研究。《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也提出,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導企業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市場競爭力。

據透露,國家將通過稅收優惠扶持等措施來大幅度增加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在探索鼓勵企業和地方政府參與基礎研究重大項目。

未來美好遠景可期

「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走在基礎科學進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礎科學的發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僅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正如任正非所說,目前我們還想像不到未來二三十年人類智能社會的深度和廣度,但在這個大機會時代,一定要有戰略耐性。

以華為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分享過的三個小故事為例——科學家海蒂·拉瑪在1942年發明「跳頻技術」並獲得美國專利,直到55年後,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和wifi應用,才讓她的發明真正進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在1950年發表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概念,同樣在50多年後,隨著演算法、算力、數據技術的進步,人工智慧技術才真正開始發力。

——美國教授Robert在1963年的博士論文中寫出了長碼的編碼方式。直到2016年,經過幾十個公司上萬人的努力,這項技術被國際標準組織正式認之為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一項標準。

「我們要進行基礎研究的投入,否則不可能有持續的產品開發,不可能有持續的發明創造。」陳黎芳表示,企業要重視基礎研究投入,國家更要重視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中小學老師的待遇,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正如任正非所描繪的,「鼓勵華為幾十個能力中心的科學家、數萬專家和工程師加強交流,把戰略技術研討會變成『羅馬廣場』,讓思想的火花燃城熊熊大火。」

在國家倡導、企業重視中,中國企業爭相進入基礎研究領域的現象令人欣喜,未來美好遠景可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5G實現商用在即2020年將掀起換機潮?
謀共同方案 歐盟國家討論非法移民問題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