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徵稅措施落地,對商品市場影響如何?

美國徵稅措施落地,對商品市場影響如何?

GIF

點 擊 牛 錢 網 關 注 我 們

中美貿易摩擦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隨著中美互對第一批商品加征關稅落地,商品市場「神經緊繃」,貴金屬、有色金屬等品種似是在「預警驚慌」中提前作出反應,前提連續兩個交易日大幅下跌。

剛剛,針對美國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中國商務部迅速作出回應:

發言人說,美國7月6日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美國違反世貿規則,發動了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這種徵稅行為是典型的貿易霸凌主義,正在嚴重危害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安全,阻礙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引發全球市場動蕩,還將波及全球更多無辜的跨國公司、一般企業和普通消費者,不但無助、還將有損於美國企業和人民利益。

發言人指出,中方承諾不打第一槍,但為了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擊。我們將及時向世貿組織通報相關情況,並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同時,中方再度重申,我們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護企業家精神,強化產權保護,為世界各國在華企業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我們將持續評估有關企業所受影響,並將努力採取有效措施幫助企業。

美國於7月6日實施對華340億美元商品的徵稅。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實施了數項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貿易戰的風險日益瀰漫。在貿易戰的背景之下,美國大幅提高進口自其他國家貨品的關稅,而這必然會受到各國的還擊,美國產品出口面臨的關稅壁壘勢必提高。

事實上,各國對此推出的關稅政策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對彈性較大的商品徵稅,彈性較大的商品換句話說就是那些比較方便從其他來源獲得替代的商品,這樣可減少本國的損失;二是如果關稅的目的是要讓另一國覺得夠「疼」,最好針對能使其經濟蒙受最大損失的領域。因此,各國更傾向於向其他國家的支柱產業、出口量大的產業增加關稅。對於美國而言,其向各國施加的關稅壓力將轉化為各國對其出口產品的壓力,能源、大豆及科技產業首當其衝。

美國徵稅措施落地,對商品市場影響如何?

儘管美國舉著關稅大棒到處要挾是貿易霸凌主義,是逆時代潮流的,徵稅措施落地,對全球資本市場來說都會或多或少形成向下的衝擊力,美國資深的股、期、匯市也都在所難逃,這從國際大豆、豆粕、玉米、小麥、棉花等品種對貿易摩擦事件的反應即可看出。

大豆全球供需格局或發生變化

對於國內市場來說,豆類、油脂等農產品及養殖企業的飼料成本價格將帶來直接的影響。「由於近年來玉米進口總量並不大,且在近幾年的進口玉米中,來自美國的玉米比例在下降。比如2017年總共才進口了283萬噸玉米,從美國進口的約有76萬噸,佔比只有約27%,因而貿易摩擦對玉米價格的影響有限。」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告訴記者,雖然貿易摩擦對玉米的影響不算太大,但對作為玉米飼料原料替代品的高粱進口影響應該比較大。比如,2017年我們進口了506萬噸高粱,從美國進口達到了476萬噸,比例佔到了94%,因此,美國所採取的關稅措施將會抬高國內飼料企業的原料成本。

美國大豆出口量巨大,是美國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世界最大買家中國需要美國的大豆,現在是這樣,幾個月後,甚至明年或許都會如此。但是較長期來講,中國最終從美國大豆抽身也並非不合理,而這可能給美國市場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從較長期來說,中國在大豆方面獲得的契機可能要大於美國農戶,而低估中國尋找和開發新的供應來源的能力,可能會掩蓋美國生產者面臨的風險。

中國本身的大豆產量可支撐7周的年度需求,因此,中國大豆產業極其仰賴進口。首先,最明顯的可能性就是未來幾年中國實際增產,但氣候的變化與其他作物的競爭可能對此做法構成阻力。

對中國市場而言,向其他海外市場求購可能是較佳的選項。舉例來說,主要出口國巴西2017/2018年大豆種植面積創下紀錄高位,2018/2019年可能再度改寫紀錄。巴西在市場銷售周期結束時,大豆幾乎是銷售一空,因此中國將無法在巴西不增產的情況下,單純增加來自巴西的進口量。

然而過去20年,巴西已經迎接挑戰,向全球供應更多大豆。20年來,巴西大豆產量增加了266%,而美國增幅為63%。這期間,中國進口量則增加了32倍。巴西也有可能擴增農業用地,但不見得一定要自己來。如果中國有意減少對美國供應的依賴,那麼中國投資者有可能尋求在巴西、南美或非洲另一個國家,或者其他適合種植大豆及其他作物的地方購買或開發土地。最近幾年,一直有分析師提出這樣的建議,如今這種可能性特別具有意義。這可能是最佳方案,因為單獨依賴巴西將推高大豆進口成本。

中國的海外土地投資設想可能至少要花費幾年才能實現,不過這對美國的大豆行業或是最糟糕的情況,因為沒有了中國,美國的國內市場狀況將大相徑庭。參考農業產量數據,2016/2017年,美國的大豆產量為1.169億噸,其中約44%都在國內壓榨,31%出口中國,另外20%則出口至其他國家。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中國最終永久退出美國大豆市場,那麼美國就要為其逾3000萬噸的大豆在全球範圍另尋買家。由於全球大豆需求並沒有快速增長,因而美國農戶或許會因大豆價格低廉和需求不振而被迫大規模減少種植面積。

玉米或許會因填補大量已減少的大豆種植面積而大幅增產,假以時日,玉米大量過剩則可能導致玉米市場也出現價格受抑的情況,因此,假若貿易戰爆發,受影響的可能遠不止大豆。眼下幾個月,美國農戶眼睜睜地看著大豆期貨跌至近10年低位,而就在今年年初他們還對大豆價格抱有一些樂觀看法。

原油及液化天然氣出口或受到打擊

能化品種方面,廣匯能源黃李強告訴記者,由於國內的原油消費量巨大,儲量相對有限、品質也較差,因此國內需要大量進口原油。2017年國內的原油進口依存度達到68.29%。

中長期來看,瀝青從美國進口量較小,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PP佔總進口量的3%,甲醇佔總進口量的不足1%。但是國內需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塑料製成品。因此,中美貿易升級,會使塑料製成品進口下降,從而提振聚烯烴的需求,而這會利多LLDPE、PP的價格。此外,由於國內的聚烯烴大量採用煤制工藝,這使甲醇的需求上升,從而提振甲醇的價格。

根據湯森路透石油研究和預測(Thomson Reuters Oil Research and Forecasts)編製的船運和港口數據,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原油的主要買家,今年前5個月的進口量約為31.9萬桶/日。這使中國成為美國原油的最大凈進口國(加拿大的進口量更大,但它也向美國出口原油),因此中國成為繁榮發展的美國頁岩油氣行業的一個重要客戶。

美國原油出口量約為200萬桶/日,其中中國的進口量佔16%左右,但美國對中國的原油供應僅占其日進口量的3.5%左右。這意味著,中國尋找替代美國原油的新供應要比美國生產商尋找新客戶更為容易。不難想像,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減產協議參與者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會在中國鼓勵下增加原油產量。屆時中國將採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新增產量,用於替代美國甚至伊朗的石油,假設美國對伊制裁新政迫使中國減少伊朗原油進口。

而就液化天然氣LNG而言,情況也基本相同,中國或許能夠從其他供應國處獲取LNG船貨,以替代美國LNG。船隻追蹤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進口LNG中,美國供應佔8.2%左右。不過,美國的全部LNG出口中,中國採購量占約22%,這意味著在彼此的重要性方面,中國對美國LNG生產商而言更為重要。

煤炭方面,中國自美國進口的大多數都是用於制鋼的焦煤。焦煤供應來源更為集中,澳洲佔據著海運市場。但在澳洲沒有受天氣相關因素干擾的情況下,中國的全部焦煤需求或許能夠從澳洲獲得滿足,而不向美國供應商採購,儘管這麼做可能導致買方市場洗牌。比如,日本可能會增加自美國進口而減少澳洲進口。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中國對美國能源加征進口關稅,將打擊到特朗普基層支持的要害。煤礦工人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之一,但倘若中國停止採購美國焦煤,這可能迫使煤產商必須接受其他買家壓低價格,以消化產量。石油及天然氣行業也一向被視為屬於支持特朗普的陣營,一旦失去中國這麼大的買家,可能逼迫油氣生產商接受較低價格或甚至減產。

版權聲明:牛錢網除發布期貨市場行情評述、財經熱點、產業解讀等原創文章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如需轉載,請聯繫牛錢網授權。部分文章推送時若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並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錢金融 的精彩文章:

小麥生產多磨難,價格上漲或可期

TAG:牛錢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