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七事變81周年,銘記歷史,致敬英烈,吾輩當自強!

七七事變81周年,銘記歷史,致敬英烈,吾輩當自強!

今天,七七事變81周年

山河日新,國力日強

但那段硝煙瀰漫的歷史

依然清晰

「落日盧溝橋上柳,

送人幾度出京華」

本是迎送客人的門戶

卻在1937年7月7日遭受炮火侵襲

日軍轟炸宛平城

從此,日軍長驅直入

大半個中國山河破碎、生靈塗炭

全民族抗戰的序幕也就此拉開

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

為保衛祖國河山浴血奮戰

中國戰士在盧溝橋抵抗

81年歲月彈指而過

盧溝橋上的硝煙早已散去

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足以告慰先輩

山河已無恙,一切如你所願

今天的中國

再也不是1937年的中國

但盧溝橋的槍聲仍在耳畔迴響

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為了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勿忘國殤

致敬先烈

吾輩自強

沂蒙山根據地抗日烈士陵園

抗日烈士陵園,為紀念八年抗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有353位烈士長眠於此。陵園的正前方聳立著一座紀念碑,碑高6米,正面篆刻著「浩氣長存」四個大字,碑的左側面是251字的碑文,碑的後面與右側面是261位烈士的英名。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沂蒙山根據地廣場

沂蒙山根據地是人民武裝力量的家,是人民武裝力量從發展到壯大的力量源泉,是共和國誕生的搖籃。廣場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反映和記錄了當時根據地人民支前抗戰的場景,推車的、挑擔的、磨面的、織布的,無一不是在以自己的全部力量支持著抗戰。

沂蒙山根據地紀念館

一張張照片,定格一個瞬間,一件件遺物,打開一部史冊,一個個故事,觸動每個人,不同時期的共產黨人一個個從歷史深處走來,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氣質」。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後期中共中央在山東的代表機關。其前身是蘇魯豫皖省委,1938年12月奉中共中央指示改為山東分局。歸北方局領導,負責山東的黨組織和各項工作。書記郭洪濤,副書記黎玉,組織部長李林,宣傳部長李竹如,青委書記鍾效培。委員另有羅榮桓、郭子化、徐向前。1939年10月,書記郭洪濤去延安參加黨的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朱瑞接任書記。1943年8月,羅榮桓接任書記。1945年 9月19日,與華中局一起組成華東局。

大眾日報創刊地

《大眾日報》於1939年1月1日創刊,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報。報社在極端艱難的環境中堅持出報,通過夏蔚、坦埠郵局分發各地。直至1939年夏,日本侵略軍「掃蕩」沂蒙山區,報社撤離。

陳毅指揮所

公元一九四七年五月三日至十六日,陳毅元帥在這裡指揮了舉世聞名的孟良崮戰役。蔣介石發動內戰,當時對山東實施重點進攻,先後調集了二十四個整編師「六十個旅」約四十五萬餘人,並以其精銳主力整編第十一師、七十四師和第五軍為骨幹,組成三個兵團進犯沂蒙山區。我華東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作戰方針,在陳毅、粟裕和譚震林等同志的直接指揮下,集中優勢兵力,將敵號稱五大主力之一的國民黨「王牌」七十四師分割包圍在孟良崮一帶,經三晝夜激戰,將其全殲,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活捉少將參謀長魏振鉞等。共斃傷俘敵三萬二千餘人,同時重創敵援軍十個師。此次戰役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的陰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大鵬說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