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第一書記「摘帽」了

第一書記「摘帽」了

6月,正是大涼山索瑪花怒放的季節,也是雨季來臨的時節。雨霧中,一輛滿載貨物的卡車陷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天地壩鎮新寨子村村口的泥潭裡。「一二一,一二一」,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和彝族同胞一起用力推車。他是西南石油大學駐新寨子村第一書記文武。「車上裝的都是學校為村主幹道和通組路捐贈的路燈,以後彝族同胞晚上出門就方便了。」文武說。他今年年初從上一屆駐村第一書記袁成手裡接過了精準扶貧的「接力棒」。

2015年12月,袁成被學校派到新寨子村任職。雖然自己也是農村出來的,但新寨子村的落後狀況還是讓他感到「震驚」:山高坡陡,沒有集體經濟,生活和生產用水主要靠天,全村沒有出一個大學生……

讓袁成沒有想到的是,到任第二天他就因患急性闌尾炎住進了醫院。「新來的書記到底行不行?」「會不會是一個花拳繡腿的書記?」村民的議論、猜測傳到袁成耳朵里。術後一周,他就匆匆趕回村裡,決定用實際行動打消村民的疑慮。

當地村民習慣用放養的方式養豬,房屋周圍、道路上到處都是豬糞。一到下雨天,豬糞和雨水混在一起,污染環境不說,對村民的身體健康也有危害。「在我們老家,豬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於是,袁成就隨身攜帶鐵鏟和簸箕,只要看到豬糞就收集起來,然後集中送到地里施肥。一時間,村民私下都稱袁成為「拾糞」書記。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袁成在村裡積極推廣家畜集中飼養,努力實現人畜分離。同時,西南石油大學還實施了「借豬還豬,借雞還雞」特色養殖幫扶計劃,出資購買母豬和雛雞「借」給村民飼養,使養殖戶年人均增加純收入600元。

「現在房屋周圍、道路上沒有了豬糞,空氣中再也聞不到家禽家畜糞便的臭味,我也把袁成的『拾糞』書記帽子給摘掉啦。」文武笑著說。他「接棒」後,把華山松、核桃樹、紅花椒「三棵樹」套種套養立體林業經濟作為新寨子村「富民興村」重要途徑之一。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兩任駐村第一書記已帶領村民栽種經濟作物7000餘畝。

「現在不少外村的教師都向我打聽,想來我們村教書呢。」村支部書記李木史清說。原來,在扶貧工作上,西南石油大學把改善新寨子村小學辦學條件列為當務之急。在提高學校硬體水平的基礎上,實施村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助計劃,村裡的教師每月都會從西南石油大學領取一份工作補貼,每逢春節、中秋、教師節也會收到與西南石油大學教職工一樣的慰問品。

伴隨著精準扶貧的不斷推進,新寨子村的面貌正在發生著變化:村民的土坯房正在變成磚瓦房,每家每戶的院子里都接上了自來水,產業扶持和勞務輸出讓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精準扶貧中,高校要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為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西南石油大學黨委書記孫一平表示。(本報記者 張學軍 攝 通訊員 曹正 文)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09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這裡,既無入園難也無入園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