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特色創業型大學的建設之道

特色創業型大學的建設之道

創新創業是時代大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動力,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如何系統培養高素質崗位創新者和自主創業者已成為高等教育的時代主題。

創業型大學是一種新的辦學理念和發展形式,相較於傳統類型的大學,創業型大學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高度協調發展,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先進完備,創業文化氛圍濃厚,行政和學術組織體制富有變革力的明顯特點。

中國特色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根本底色。創業型大學最早是從西方國家舶來的概念,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斯坦福大學通過與矽谷合作,培養了大量高科技產品的領導者和創業人才,成為創業型大學成功的典範。

國外創業型大學的成長與發展給我們建設創業型大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但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們建設創業型大學的根本底色,即要在創業型大學建設過程中,以開放的心態吸取外來經驗,根據自身學科特色與發展定位,探索創建創業型大學的中國理念、中國標準和中國模式。

福州大學在建校伊始就確定了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定位,在60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提出了創業教育要實現從零散探索向系統研究、從課外活動向課內教學、從少數人自主創業向大多數人崗位創業興業的重大轉變,突破了傳統教育定式,逐步構建系統的面向全體學生、覆蓋全過程的創業教育新體系。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傾心激發並著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人才,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第一要務。福州大學經過10年的探索,提出了「具有創新精神、創意思維和創客素養的高素質崗位創業者和自主創業者」的人才培養總目標,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了覆蓋全體學生、融通培養全過程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即在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將百分之百的學生,和從創意萌芽到創業孵化成功的育人全過程納入創業型大學的教育體系建設中來。

學校通過將創業教育融入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環節和教學模式,建立了完善而靈活的創業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專業打造複合型知識模塊,建立了「通識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梯式推進、內化提升的融入式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使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得到深度有效的融合和發展,從源頭上解決了當前普遍存在的創業教育對象和過程「兩個90%」的缺失問題。

服務社會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根本宗旨。服務社會是高等教育實現教育報國、教育強國的重要抓手。與傳統類型大學相比,創業型大學更加註重創業成果的轉化與創業氛圍的營造,成為推動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創業型大學從根本上改變了作為知識燈塔和人才沃土的高校與行業、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社會之間的疏離關係,通過輸入人才新動能和科研成果創新力,實現了與行業企業以及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緊密聯繫。

在10年的創業型大學建設中,福州大學充分吸納校內外優質資源,逐步形成了開放、融合、共享、互贏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育人新機制,全力保障創業教育有效實施,把學生的創業實踐訓練和創業教育搬到龍頭和骨幹企業「家門口」。

通過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服務,與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建立政產學研關係。校企雙方在聯合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高素質人才培養、專業技能培訓、聯合項目申報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培養具有開創精神的創業型人才,實現了大學教育與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形成互動相生的良好狀態。

鼓勵成功與寬容失敗的校園文化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精神氣質。長期以來無論是科教領域還是行業前沿,都面臨著創新動力不足創業文化缺失創意意識淡薄的問題,追求穩、平、快自然不容易出錯,但很難產生具有爆發力的原始性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靈魂,創業型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著眼長遠,堅持寬容和自由的理念,更加鼓勵冒險和嘗試,對於失敗給予更大的容忍度,以此才能孕育、培養和支持那些眼下並不起眼,日後卻可能對人類社會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創意萌芽與創新思想。

福州大學結合「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勇於拼搏的奉獻精神」的福大三種精神,在全校範圍內營造了倡創新、能容錯的創業文化,培養了學生尚拼搏、敢冒險、愛創業、抗挫折的企業家精神,形成了鼓勵創新、勇於嘗試、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與此同時,在校園環境建設上,通過文化館群等文化載體建設,豐富校園創業文化,提升學校創業教育內生動力。

靈活的機制體制創新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重要保障。創業型大學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高校既面臨著自身定位的轉型,同時也要和社會轉型發生緊密的互動關係,這就要求大學對於有悖於激勵創新的陳規舊章敢於廢止,對於有礙於創新活力的繁文縟節有決心摒棄,與時俱進,建立靈活的機制體制創新。

福州大學通過建立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倡導科研反哺教學、第一和第二課堂並重的規章制度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保駕護航,提升學校創業教育內生動力。與此同時,緊跟學校發展新階段,建立健全創業型大學與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與機制,切實改革創新內部治理體系。

創業型大學的建設,使青年學子以昂揚的姿態投身到新時代的大潮中,將專業優勢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廣大青年在創新創業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我國建設添磚加瓦。

(作者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09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石景山黃庄學校砥礪走過20年
老驥千里猶奮蹄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