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步這些年,帶給你什麼改變?

跑步這些年,帶給你什麼改變?

不管你相不相信跑步也是一種修行,堅持跑步,多多少少都會帶來改變。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馬拉松進入高考試卷,全國文綜卷有一題是「運用經濟知識分析近年來我國馬拉松熱的驅動因素」。

2011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僅有22場,2017年達到1100場,2020年全國馬拉松賽事預計將有1900場。這些年來長跑有多熱,可見一斑。

我是一個非常業餘的跑步愛好者,2014年7月開始跑步。決定開始跑步的第一天,我跟爸爸說,目標是堅持10分鐘。10分鐘跑跑走走,不到1公里,累得喘不上氣兒。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從1公里都跑不完,到漸漸能跑3公里、5公里、10公里、20公里、30公里……2015年我參加廣馬,完成第一個半程馬拉松21.095公里;2016年完成了第一個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

跑步的好處,隨口就可以說出幾條。

跑步可以保持較好的體魄,雖然有些病要生起來是擋不住的,但總體上堅持跑步的人往往體質較好、精力也算是充沛。

可以管理好體型,僅僅跑步很難得到完美體型,但肯定不會太胖。

可以帶來好心情,跑步時分泌的多巴胺和內啡肽,會讓人對跑完步的愉悅感上癮。

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道路上難得的風景,尤其是習慣晨跑的人。

可以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一段時間,就算是結伴跑步,跑步時也很少交流,跑步大體上是一個孤獨的運動。

如此種種,還有許多。

跑步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對我來說,跑步這麼幾年,體型變化是最明顯的。

2014年7月,我體重在135斤左右,而且這已經是控制飲食、每天散步的成果。堅持了半年一周跑4、5天,每天跑5公里左右,結合飲食控制,2015年春節前,把體重減到92斤,也是成年後的史低體重。這幾年來,跑步的頻率沒有那麼高,但體重也基本保持在100斤左右。

跑步前—跑步後;大約是135斤和90多斤時的對比

心理上的變化不容易被看見。

在珠江邊跑跑走走喘不上氣兒的第一天,我沒有想到,我會喜歡上跑步,從夏天跑到冬天,又跑過好幾個春夏秋冬,跑過一年裡最冷的那個平安夜,也跑過初夏陽光燦爛的星期六早晨。我也絕對沒有想到,2年半之後可以持續跑步5個多小時,42公里。

跑步時常常看到美麗的晚霞

還記得跑全馬時在路上看到的那句跑步雞湯——是跑步讓「我不能」,變成了「我能」。這話乍看上去矯情了,因為工作、生活、人生中的許多事情並不像跑步那麼簡單,付出了汗水就會累積成公里數,意志和體力足夠堅強就能得到圓滿,跑步本身不一定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堅持跑步,一定會讓你更加相信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身體、意志和生活,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能量。

這份相信有時就是一種信念,足以對抗軟弱,容納孤獨,穿過灰暗的時刻、對自我的懷疑和想要輕易放棄的徘徊。

長跑作為一種「修行方式」的流行應該有村上春樹的一份貢獻。作為跑步雞湯的鼻祖,《當我談論跑步時我在談論什麼》啟蒙了很多人下定決心開始跑步。後來出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主要是談寫作,也專門有一章提到跑步。

從1982年開始,村上春樹每天持續跑步,而且每年要參加至少一次全馬,還參加鐵人三項賽、100公里超級馬拉松。他每天早上5點前起床,先寫作4、5個小時,然後出門跑步。

他把跑步和他職業作家的身份緊緊聯繫在一起,「若要天長地久地堅持創作,無論如何都不能缺乏堅持寫下去的持久力」。他認為寫作雖然是腦力勞動,但一個職業作家的長期持續寫作必須依靠持久力和專註力,而方法就是要養成強壯堅韌的體力。

我能一天連續五個小時坐在書桌前,始終保持一顆強韌的心。這種心靈的強韌(至少其中大半)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獲得的東西。我通過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才掌握了它。

把自己所擁有的有限才能,專註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什麼重要事情都無法達成。

(堅持跑步)這種生活不斷積累,我總會感到身為作家的能力似乎點點滴滴地提高了,創造力也變得更加牢靠和穩定。儘管無法拿出客觀數值來說明,「瞧瞧,到這個數字啦」,心裡卻有一種自然而真實的感觸。

小時候我學鋼琴,剛開始覺得彈鋼琴優雅美好,就和玩玩具一樣放鬆。學的時間長了,提到彈鋼琴,我都說「練琴」。因為更多的時候是在訓練,練枯燥的指法、不那麼動聽的練習曲,一坐幾個小時,只有鋼琴和自己。

常常覺得長跑和練琴有一些類似的地方,都是一個孤獨、自我的過程,都需要大量重複的練習,都考驗並且訓練著人的專註力和持久力。

但是彈鋼琴更加需要專註於彈琴本身,要思考每個樂句的表達,怎麼改進自己的技法。跑步尤其是長跑時,腦子裡大部分時間想的可能不是跑步這件事。

所以,當你跑步時你在想什麼?

身邊有很多朋友跑步,有世界各地去跑馬、刷個半馬全馬像吃宵夜一樣簡單的,也有數年如一日堅持同樣的距離、同樣的速度、按自己的節奏來鍛煉的。我一直都特別好奇,跑步時大家都在想什麼?

村上春樹的回答是:

我一面跑,只是跑。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著。反過來說,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的。

跑100公里超級馬拉松時:

我能感受到非常安靜的幸福感。吸入空氣,吐出空氣。呼吸聲中聽不出凌亂。跑到最後,不只是肉體的痛苦而已,連自己是誰,現在正在做什麼,大體上這些事都從念頭中消失了。我是我,我也不是我。這樣覺得。那是非常安靜的,靜悄悄的感覺。所謂意識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這大概是一種和冥想、禪修非常接近的狀態。

跑步時,人的意念一定是專註的,因為沒有人和你交談、沒有手機、為了速度也往往不會隨意停留,但是思緒卻往往是飄散的,可以想很多事情。

這是一種絕對的寧靜,如果你願意,可以充分地和自己對話。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想。無論如何,都是一段高質量的獨處時光。

清晨平靜的珠江和還沒有醒來的城市

美國女作家Joyce Carol Oates也是一個跑步愛好者,她在跑步中整理思路,跑步成為了她寫作的一部分。

穿梭在玉米地中,微風吹過,我聽見玉米葉在頭頂沙沙作響,奔跑在農家的大街小巷,還有懸崖絕壁……這些都與故事情節息息相關,因為在奔跑中,人們總能遇見靈魂深處的自己,遇見虛擬的自我。

據說喜歡長跑的人,往往是那些追求生活的意義高於眼前快樂的人。長跑確實是一種難得的讓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生活里,感受到「意義」的活動。

長跑的人往往是受內在動機驅動的——對於他們來說,跑步追求的也是內心的刺激和滿足感,而非外在的獎賞,這也是他們能夠將這一習慣堅持多年的原因。

體驗過馬拉松的人應該都感受過「撞牆」的感覺。跑到腿跟灌鉛一樣抬不起來、身體疲憊到極點、意志力幾乎要崩潰的時候,再堅持一點點,竟然就會出現神奇的轉折點,整個人莫名又恢復了元氣。

「馬拉松的意義也許就在此,即使快要崩潰,只要不放棄,就有突破自我的可能。意志力的作用就是這麼神奇,每一步都不輕鬆,但就算不輕鬆,我們也相信一定會到達終點。」(跑完全馬的那天,我寫了一點小感想)

有一段時間,越跑步我越覺得焦慮,因為一跑步就開始思考,一思考就感覺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又顯得太少。「跑步會不會浪費時間?」有時我這樣問自己。但每次跑完步,又總能感受到身體疲倦卻精神飽滿,感受到這具軀體里的「生命力」,這時又覺得,跑步並不會浪費時間。

與我而言,跑步是一種自我的規範和確認,在跑步當中獲得的自律、自控,就是一種改變。

至於怎麼開始跑步?剛開始時看過《跑步聖經》,裡面有一些指導知識,但更多的也是作者跑步的感悟,實用性一般,不如看專業的論壇、公號或是找健身教練學習。

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想要跑步,一是馬上開始,邊跑邊學「正確的姿勢」,邊跑邊買「合適的裝備」;二是慢慢加量,從1公里到3公里,從3公里到5公里,身體的適應和提高速度會超出自己的想像;三是不要受傷,偶爾跑個幾公里受傷概率很小,長期跑步還是要健康運動、科學運動;四是「最緊要是自己開心」,從中感受到快樂,自然能夠堅持。

前幾年有一種略帶調侃的說法,「長跑是中產階級新宗教」、「馬拉松是無聲的廣場舞」……

人類天生就會跑步,換雙跑鞋就可以去跑步,這幾乎是零門檻的運動。跑步也沒有那麼多哲理,只是人們在其中尋找意義,我們相信身體的痛苦能夠磨練意志,相信這種磨練能夠帶來改變。

就像那句話,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

歡迎關注,感謝收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遇到連續下雨天,不能出去跑步很難受?在家也可以運動!
這款黑科技智能鞋墊,專為跑步研發,讓你從此愛上跑步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