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攝印度在昌迪加爾走近勒·柯布西耶

行攝印度在昌迪加爾走近勒·柯布西耶

GIF

來到昌迪加爾,只為走近勒·柯布西耶,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設計師、畫家、城市規劃家和作家。1950年,勒·柯布西耶應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之邀,對獨立之後印度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的首府昌迪加爾進行規劃。

昌迪加爾城市規劃圖 | 存於昌迪加爾建築博物館

勒·柯布西耶關於綠化設計綱領|存於昌迪加爾建築博物館

從1951年到1956年,勒·柯布西耶在這裡注入了他的設計狂想:「一座由樹、花、水、簡單的住宅和現代化建築構建的城市」,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國會建築群以及城市主要建築物的建築控制及設計,而政府員工住宅、學校、購物中心、醫院則是由另外三名高級建築師完成。

路牌 | 街區均以數字命名

總體規劃(Master Plan)

勒·柯布西耶將昌迪加爾假想成人,並按著人體器官及功能來定義相關區域:頭部(街區1,國會建築群),心臟(街區17,城市中心區),肺(休閑谷,無數的開敞空間以及綠化區),智慧(文化及教育機構區),血液循環系統(城市交通網,通過7類不同道路連接)和內臟(工業區)。而每一個街區,原則上按800m x 1200m劃分,佔地250英畝。

國會建築群 | 遠處為高等法院

國會建築群|近處為議會大廈

國會建築群(Capitol Complex)

位於城市的中心的國會建築群,2016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地,有三棟重要的建築:議會大廈、高等法院、秘書處(政府大廈由於經濟和政治原因被移出了建築群);三座紀念碑:張開的手、幾何山、遮蔭塔;以及倒影池。所有建築的外立面,採用混凝土原始表面,未經拋光或者打磨,呈現出其乾燥後的自然狀態。

國會建築群 | 聖「十」字型廣場,高等法院與議會大廈分別位於「十」字上下兩端,相距500m

高等法院(The High Court of Justice)

從1951年開始建設,1956年竣工。勒·柯布西耶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當地氣候特點,將屋頂設置為雙層,上層倒置傘型屋面,對下層屋面不但起到了遮陽篷的作用,同時兩層屋面間的開敞空間又可保證空氣流通。沿牆設置厚度為1.5m的混凝土隔柵,以阻隔陽光照射;入口處,設置坡道以及牆柱,有利於空氣流通;其中的牆柱原為白色石灰岩,但是在1960年被塗上了靚麗的塗料以增加耐候性。

高等法院 | 入口處

高等法院 | 坡道

高等法院 | 坡道

高等法院 | 混凝土遮陽窗格

高等法院 | 混凝土遮陽窗格

高等法院 | 屋頂混凝土遮陽篷

高等法院 |屋頂朝向議會大廈方向

高等法院 | 坡道處朝向議會大廈方向

議會大廈(Palace of Assembly)

位於倒影池邊,與高等法院相視而立,國會建築群中最重要的建築--議會大廈,建於1952年-1961年。這座建築融入了大量的勒·柯布西耶獨特的設計因素,從煙囪形和金字塔形屋頂,到高柱支撐平面和異形預應力混凝土巨型屋面以及瓷釉裝飾慶典入口。

建築中部為旁遮普邦立法議會大廳,其異形曲面屋頂,高120ft(約36米),底部直徑130ft(約40m),沿著高度向上截面直徑逐漸縮小至70ft(約21m)並向東南方向傾斜,這種形狀類似於船的煙囪或供暖設備用排氣塔的雙曲線結構,實現了內部空間的無柱支撐;東南角,金字塔形屋頂結構,內部為哈里亞納邦立法議會大廳。

建築物共有三個出入口,其中面向高等法院的入口定義為「慶典入口(Ceremanial Entrance)」,僅在舉行立法會議時,供與會人員使用。旋轉大門25ft2(約2.32㎡),色彩艷麗的琺琅質飾面,由勒·柯布西耶設計,在法國加工製作,由法國政府作為禮物贈送給印度。

這是昌迪加爾首座在設計時考慮抗震的建築,立法議會大廳採用先進的聲學設備;議會廳配置中央空調控制系統,以維持室內溫度25℃(夏天)和20℃(冬天)以及50%的相對濕度。

議會大廈

議會大廈

議會大廈 |慶典之路

議會大廈 | 慶典之門

議會大廈 | 慶典之門

秘書處(The Secretariat))

政府辦公室,建於1952年至1958年。整個建築題長254m,高42m,共8層,從地面層至頂層設有坡道,在當時沒有現代化吊裝設備的條件下,作為建設材料的運輸坡道。另外,這座建築引用了勒·柯布西耶的另一設計作品「馬賽公寓」的兩個設計:混凝土遮陽窗格以及屋頂平台。

秘書處

秘書處

秘書處

秘書處 | 坡道

張開的手(Open-Hand Monument)

再現了勒·柯布西耶的建築裝飾主題,是他眾多有關「張開的手」主題雕塑作品中規模最大的,寓意「和平與友好,樂於接受、樂於付出」。

這件雕塑作品出地面高85ft(約26米),掌形金屬葉片高46ft(約14m),重50t,支撐在球形支座上,可以隨風舞動,像一隻正在飛翔的鳥。

從1948年開始,勒·柯布西耶就開始有了關於「張開的手」的構思,在應邀對昌迪加爾進行規劃時,勒·柯布西耶希望作為一個公共建築而不是私人符號屹立於城市之中。於是,在1951年訪印之時,勒·柯布西耶與當時的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就此事進行商討。此後,勒·柯布西耶多次寫信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進行溝通,更是進一步提議將「張開的手」作為不結盟運動的標誌物。最終,這個方案未被採納。之後,儘管勒·柯布西耶不斷的與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與政府高層進行進行溝通,終究由於資金問題,「張開的手」還是被擱置了。1985年,勒·柯布西耶逝世二十年之後,「張開的手」作為昌迪加爾的城市地標,終於有機會在國會廣場上歡迎每一位友好、熱愛和平的人。

張開的手

幾何山(Geometric Hill)

幾何山 |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落下--再升起,一天天周而復始

遮蔭塔(Shield Tower)

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這座混凝土遮蔭塔,沒有任何一束光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直射進來,尤其是在夏天。雖然塔身朝北方向敞開,太陽光卻從來不會從這個方向射入。

遮蔭塔

遮蔭塔

遮蔭塔

勒·柯布西耶寫信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關於(Cantoment,營地?)景觀設計受阻的投訴信,其中勒·柯布西耶這樣表明態度:「我的觀點是不能被改變的,我的職責要求我必須十分堅定」。| 存於勒·柯布西耶中心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隨後給旁遮普邦首席部長關於此事的指令,其中最後一句:「我希望你一定不要反對柯布西耶,他的意見很寶貴」。| 存於勒·柯布西耶中心

PS

2018年3月16日參觀國會建築群,至高等法院旅遊辦公室(High Court Tourist Office),憑護照登記、預約。2個小時的免費帶領參觀及講解,徹底被大師所折服。直到今日,在查考了一些官方鏈接之後,也只能把當時所聽到的整理出來部分。還有更多的介紹,雖留有印象,但一些重要的細節略感模糊,所以也只能捨棄。

勒·柯布西耶自畫像| 存於勒·柯布西耶中心

愛上旅遊,喜歡分享,謹此向大師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走的軌跡 的精彩文章:

今日晒圖-別說你不知道猴神
廢墟中跳舞,尼泊爾的灑紅節

TAG:遊走的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