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削藩,為何漢景帝劉啟能成功,建文帝朱允炆卻敗得很慘

同樣是削藩,為何漢景帝劉啟能成功,建文帝朱允炆卻敗得很慘

其實,建文帝本來根本就不用削藩的。

削藩(這裡的「藩」,特指同姓藩王)這件事,西漢以後,基本上就沒有發生過了。但從農民起義走上皇帝寶座的朱元璋,為了能夠讓他更多的兒孫享受獲得江山的成果,又開始分封藩王。而分封藩王以後,各方面的工作又沒做好。因此到建文帝的時候,才不得不又像西漢文景時期那樣,再一次削藩。

(漢景帝劇照)

為什麼漢景帝能夠削藩成功,而建文帝卻失敗了呢?

第一,領兵的大將不一樣。

幫漢景帝率兵削藩的大將是周亞夫。周亞夫是西漢初年名將周勃的兒子。漢文帝時期,漢文帝雖然屢次打擊周勃,但不過是懲戒了一下,最後還是讓他得善終,而且重用周勃能幹的兒子周亞夫。周亞夫在漢文帝時期,就表現出了他卓越的帶兵能力,又在數次與匈奴作戰中得到了鍛煉。因此,由周亞夫率兵削藩,雖然面對五倍於自己的藩軍,依然能夠大勝。

幫建文帝打仗的則是耿炳文、李景隆這些人。由於朱元璋建國以後,大肆誅殺功臣,當時帶兵打仗能力卓越的一批人,比如藍玉、常遇春、徐達等,都先後被處死或暴卒。留下來的,基本上是一些庸碌之輩。比如耿炳文,他當年跟在徐達、常遇春身邊,還馬馬虎虎能打一些勝仗。現在自己帶兵,就完全不行了。李景隆是個將二代。他爹李文忠當年本來就是個二流將軍,而李景隆又基本上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

反觀他們互相的對手。朱棣曾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劉濞則從未打過仗。此消彼長,戰爭勝負一開始就定了。

(周亞夫劇照)

第二,參與作亂的藩王範圍不一樣。

漢景帝時期,雖然有七國作亂,但其實並不是全部藩王造反。因為在漢文帝時期,就已經對削藩做過一些準備工作,比如分封自己的兒子和弟弟為王。因此在七國之亂中,這一部分藩王,是堅決站在漢景帝身邊的。尤其是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正是因為他死命拖住吳楚的軍隊,讓周亞夫從容截斷七國的糧道,最後才順利打敗七國。

朱允炆時期不一樣。朱允炆一開始就高調大肆削藩,連削五個。可以說,藩王中人人自危,沒有一個藩王是支持朱允炆的。雖然他們也許並沒有參與朱棣的造反,但是也不率兵勤王,這使得朱棣在和朱允炆打仗的時候,避免了不少阻力。

其實,如果當時的藩王站在朱允炆一邊,率兵勤王的話,朱棣未必打得過。可以舉後來明代宗時期「北京保衛戰」為例子。瓦剌軍大軍圍攻北京城,為什麼會失敗,除了于謙指揮將士頑強抵抗外,還在於各路藩王紛紛率兵前來救駕。這樣瓦剌才怕了,趕緊撤軍逃走。而朱允炆沒有這樣好的運氣。

第三,皇帝處理的方式不一樣。

漢景帝先是用晁錯削藩。後來藩王們鬧起來後,他竟然把責任推在晁錯身上,腰斬了晁錯。漢景帝這一招是夠無恥的,不過卻也起到了好效果。這樣一來,就把造反的劉濞等人推到了很不利的境地。他們的起兵,就純粹是造反,道義上他們一開始就輸了。然後漢景帝派中央軍去打藩軍,便打得理直氣壯。

(建文帝劇照)

朱允炆則不是這樣的。朱允炆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幫助他削藩,他自始至終都信任這些人,沒有在朱棣喊出「清君側」的時候,像漢景帝那樣殺了這些幫他的人。這樣,朱棣就一直有借口,一直可以為「清君側」打下去。

當然了,雖然朱允炆最後被朱棣推翻了,但是他也獲得了很大一片忠臣。方孝孺就是被「滅十族」,依然要站在他那邊。景清就算朱棣重用他,他也要為了朱允炆刺殺朱棣。朱允炆得到這麼多忠臣,就算失敗,他也值了。

(參考資料:《史記》《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一生只有一妃的朱佑樘,也動過選妃念頭,但被一大臣此話勸阻
此人是劉邦外孫女,卻被迫嫁給舅舅,最後被廢孤寂而死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