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車陂涌有螢火蟲出沒!河長夜巡發現更多生物,有圖有真相
「車陂涌綠道找到螢火蟲,我真的很高興,說明車陂涌環境改變真的不是一點點。」
從今年5月份起,車陂涌民間河長陳長春就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在車陂涌畔散步「偶遇」螢火蟲的事情,引來大家的圍觀。
▲車陂涌能看到螢火蟲啦!受訪者供圖
7月4日晚,陳長春邀約天河區河長辦工作人員、民間河長及熱心人士來了一次夜巡車陂涌,發現真不少。跟小e去看看,有圖有真相~
驚喜:沿路螢光點點蛙聲蟬鳴
當晚,夜巡人員身穿長衫長褲,手拿手電筒,從市河涌管理中心出發,沿著車陂涌開始尋覓之旅。一路上,微風拂來,飄來草木泥土清香,傳來樹葉颯颯聲響。越往東走,光線越弱,車聲漸遠,只剩下大家的腳步聲和談話聲。
突然,有人大喊:「看!螢火蟲!」順著微弱的電筒燈光,一行人驚喜地發現,草叢中有了點點綠光,一閃一閃猶如星星。蟲子也不怕人,偶爾停留在手心上,偶爾跳躍在草叢間,憑藉屁股上的亮光宣示自己的存在感。
隱藏在草叢中的螢火蟲。
受訪者供圖
「這是螢火蟲無誤,我40年前見過。」天河區河長辦督辦組組長魏志勇家住在天河區的河涌邊,在他的童年記憶里,周邊田野之處都有螢火蟲,城市化後便再無見過。本來,他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踏上夜巡之旅,這次發現讓他感慨萬千。
一路上驚喜不斷。
一行人沿著車陂涌長興段至五山段走去,大約發現了十多隻螢火蟲,還有多隻蟾蜍。每當發現一隻小動物,人們就會欣喜若狂,連忙舉起手機、相機聚焦它們,甚至捕捉在塑料袋裡觀看。據陳長春回憶,在這段路,他曾見過蝴蝶、夜鷺,還偶遇中華虎蛙,在晴朗的天氣往深處走有更多螢火蟲。
車陂涌畔發現多隻蟾蜍。
「當然,我們這次主要目的不是來捉螢火蟲,而是希望想出更好的綠道生態鏈建設方案,讓下一代還可以『捉』螢火蟲。」陳長春說。
改變:髒亂差養殖場變河涌綠道
據悉,螢火蟲分為陸棲和水棲。陸棲螢火蟲幼蟲多棲於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對濕度高地方。水棲螢火蟲會在水上方或水邊植物上棲息。這是一種對環境要求較高的生物。
車陂涌流域面積80平方公里,幹流長度18.6公里,流經龍洞、長興、新塘、五山、車陂等多條街道,是天河區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曾經,由於污染嚴重,附近的居民稱車陂涌為「黑龍江」。經過整治,在2017年底,車陂涌已達到「不黑不臭」的標準。
車陂涌長興段已從髒亂差的養殖場變成鳥語花香的綠道。天河區河長辦供圖
「河邊出現眾多小動物,說明車陂涌整體生態環境在好轉,這都有賴於大家對治水工作的共同關注。」
魏志勇回憶稱,「以前,車陂涌長興段存在大量非法禽畜養殖場,動物糞便、養殖廢水直接從邊溝流向車陂涌,是車陂涌水質黑臭的其中一大污染源。」對此,天河區多措施開展「控源截污」。據悉,2016年3月以來,天河區成立清理整治工作小組,建立和落實聯動機制,落實層級管理制度和屬地管理責任,長興街、龍洞街、棠下街、珠吉街、車陂街等分別組織多次聯合整治行動,清理非法禽畜養殖場。截至2017年底,累計清理非法生豬養殖154戶,拆除面積49093平方米,清理生豬13796頭。
整治並非一次到位,成果也來之不易。據介紹,由於河涌周邊居民意識有待提高,曾有一禽畜養殖經營者在一年內被拆違6次。上個月,仍有執法人員在車陂涌畔截獲非法養殖生豬十多頭。「雖然這裡已經變成綠道,種上花草,但我們常常都要來巡查,保證污染不反彈。」次日上午,魏志勇再次來到夜巡路段,肩上的任務依舊很重。
【圖文記者 小鹿(除署名)】
【編輯 橙子魚】
【類別 原創】


TAG:微社區e家通文化車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