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鐵皮卡是如何穿洋過海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它又經歷過哪些波折?

鐵皮卡是如何穿洋過海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它又經歷過哪些波折?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njie

說到鐵皮卡,喝咖啡的都知道它是屬於阿拉比卡種之下的其中一個有著優良風味的咖啡品種,而另外一個古優品種,則是波旁。那麼在講述鐵皮卡之前,就有必要講講它的上級---阿拉比卡。

阿拉比卡屬下部分咖啡品種

阿拉比卡為什麼叫「阿拉」?

史書記載,最早有咖啡樹的記錄,是在公元9世紀,那時咖啡的讀音是「Bun」,後來到了17世紀,瑞典植物學家卡爾·林奈在其著作《植物種志》中才為咖啡樹正式命名。阿拉比卡學名Coffea Arabica L.意思是「咖啡屬下,阿拉伯種,林奈命名」。林奈誤以為咖啡是來自於當時的阿拉伯(今天的葉門),所以就叫「阿拉」以表示該物種來自阿拉伯。而現在我們都知道,咖啡其實源自衣索比亞,所以正確來說應該叫「埃塞俄比卡(Ethiopica)」。

至於鐵皮卡,雖然早就植根於衣索比亞,並在9世紀傳入阿拉伯半島,但它是在1913年後才被命名,學名為:Coffeea ArabicaL.var.typica Cramer(咖啡屬下,阿拉伯種,林奈命名,變種,鐵皮卡,克拉莫命名)。鐵皮卡以為「典型的」,命名人是意將其作為阿拉比卡咖啡的典型品種。

鐵皮卡頂端嫩葉為古銅褐色,樹體較高,葉片狹窄,豆相尖長

接下來,我們用編年史的方式理清一下鐵皮卡的傳播路徑,看看這個「弱不禁風」的品種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難,名揚世界的。

上圖紅色為鐵皮卡傳播線路

葉門---這是鐵皮卡的出發地,在經曆數個世紀之後,與1500~1554年,伊斯蘭教徒試圖將咖啡移植到敘利亞和土耳其,卻因水土、氣候不合失敗。

1600年左右,印度人巴巴布丹盜取7顆葉門咖啡種子,回到印度西南部的卡納塔卡省,成功繁衍,這些咖啡樹頂嫩葉為銅褐色(鐵皮卡)。

1690~1696年,荷蘭人佔領印度西南部,並試圖把印度的鐵皮卡引進印尼的爪哇,卻以失敗告終。後來1699年終於成功將鐵皮卡播種到印尼,成就亞洲早期的咖啡種植業。

1706~17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把一株鐵皮卡樹苗運回首都阿姆斯特丹,在溫室中精心護理,這棵樹在1713年開花結果。

1713~1715年,阿姆斯特丹市長送給法國國王一株鐵皮卡樹苗,而法國人則在培育後移植到南美洲,這課咖啡樹也成為後來巴西鐵皮卡的來源。

1720~1723年,法國海軍軍官迪克魯盜走凡爾賽宮植物園內的鐵皮卡樹苗,並種到法屬馬提尼克島,然後把成功培育的樹苗和種子分贈給牙買加、多米尼加、古巴、瓜地馬拉等中美洲國家,由於阿拉比卡種咖啡樹是自化傳粉,這也直接導致了中美洲鐵皮卡的基因多樣性十分缺乏,體弱多病,且產量低是鐵皮卡的弊病。

1825年,夏威夷引進瓜地馬拉改良的鐵皮卡,並種在柯娜,也就是今天的柯娜鐵皮卡。

1892年,法國傳教士把鐵皮卡帶到我們的雲南,成為了我國的首株咖啡---雲南鐵皮卡。

如今,在經濟效益的考量下,中南美的鐵皮卡已基本被產能更高的波旁、卡杜拉或卡杜艾等改良品種所取代,但牙買加藍山、夏威夷柯娜、多米尼加、古巴、秘魯、玻利維亞等國的精品豆,仍以鐵皮卡及其變種最為待見。

題外延伸:瑰夏(Geisha)

瑰夏(Geisha):鐵比卡家族的衍生品種,1931年從衣索比亞南部瑰夏森林裡被人發現,後來被人送到肯亞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進到烏干達和坦尚尼亞;1953年被哥斯大黎加引進。1960年代移植巴拿馬,原本是種植於該莊園內某個小區域內,被當作防風林來利用,直到2005才開始在杯測賽中頻頻勝出。

好了,說到這裡,小夥伴們是否又漲知識了呢?最後我們來沖一杯藍山咖啡,想像它最早來源於1713年荷蘭溫室里的那一棵小小的咖啡苗,品嘗的時候是否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街咖啡 的精彩文章:

TAG:前街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