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她,蔣介石懼怕的女人,為什麼要送他一條裙子?

她,蔣介石懼怕的女人,為什麼要送他一條裙子?

才女我們見得多了,女中豪傑也聽過不少,但今天還是想聊聊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中豪傑。

她叫何香凝,她的傳奇要從她的那雙大腳說起。

?小菠菜都知道,纏足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陋習,「三寸金蓮」 曾被奉為中國女子審美的硬性標準。

據學者考證,纏足始於北宋,直到1912年孫中山發布命令通飭全國勸禁纏足,不纏足運動才轟轟烈烈地在全國展開。

纏足而成的「三寸金蓮」 與正常生長的雙腳

?1879年出生的何香凝,是一個香港茶葉商的富家千金。想要成為一個精緻優雅的千金大小姐,首先得在硬體上符合條件。於是何父便在何香凝7歲的時候,決定給她纏小腳。

但這個女兒性格特別倔,白天母親給她纏上布條,晚上她就用剪刀剪斷。來回抗爭幾十回,最後父母沒辦法,只能任她放飛自我。

除了不肯纏足,她還想打破父親的禁忌——讀書。

雖然何家完全有能力供她讀書,但在何父觀念里,女子無才便是德。家裡請了私塾先生,但只給兒子們教課,從不允許女兒聽。

何香凝只能背著父親,自己買書,請哥哥們教,或托女僕問先生,想盡各種辦法學習知識。

小小年紀,她就顯示出一種頑強不屈的性格,日後必非池中之物。

果然,17歲的何香凝,其聰穎和機智就得到了父親的常識,讓她擔任經濟助手,承擔起管理家庭財務的工作。

可是聰明歸聰明,女兒家還是要嫁人的,父母都擔心她不肯纏足,又讀那麼多書,會嫁不出去。

年輕時的何香凝

她的一雙天足遠近聞名,媒人和豪門公子都望而止步,18歲了都還沒有婚配。

菠菜們不要以為18歲很小,那還是清朝,女孩子一般十三四歲就已經婚配了,何香凝這樣的算是大齡女青年了。

然而,正在父母為她的婚事操碎心的時候,竟然有媒人上門提親了。

哪位哥們兒這麼有眼光?

他就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驅廖仲愷,報過志願的同學都知道,廣州有一所大學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廖仲愷比何香凝長兩歲,出生於美國,是個標準的美籍華人。他父親是個很有先見之明的人,他認為婦女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陋習,所以留下遺言,讓兒子務必娶一個不纏足的妻子。

廖仲愷的想法與父親是一樣的,可是放眼那些大戶人家的小姐,哪個不是以小腳為金字招牌?

要找到一個門當戶對,又不裹小腳的,只有何家九小姐何香凝了。

於是,19歲的何香凝和廖仲愷一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雖然沒有浪漫的戀愛過程做鋪墊,但他們一個是溫潤醇厚的進步青年,一個是獨立英氣的靈動才女,愛情的火花那是一點就著。

何香凝與廖仲愷成婚後,沒了父親的限制,更是放飛自我。丈夫更是視她為知己,她愛讀書,就到處搜羅些書籍給她。

夫妻兩人一起讀書、吟詩、作畫,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少不了作詩秀恩愛:

願年年此夜,人月雙清。

他們把愛巢取名為「雙清樓」,兩人的共同創作的詩畫集也取名《雙清詩畫》。

19世紀末的清政府,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作為進步青年的廖仲愷,一心尋求革命之法,力圖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

當時的日本,是眾多革命者聚集的地方,所以他決定去日本留學。

何香凝表示非常支持,她變賣自己的嫁妝,疇集資費,夫唱婦隨,雙雙赴日。

他們在東京結識了孫中山,以及多名革命青年。從此,她和廖仲愷便開始入坑鬧革命,為民主革命赴湯蹈火。

左四為宋慶齡、左五為孫中山(懷中者為廖承志)、右三為何香凝、後排左二為廖仲愷

丈夫一心鬧革命,何香凝自己也沒閑著。本來攻讀博物科的她,在1907年突然改學美術,跟隨日本名畫家田中賴璋學習繪畫。那是因為,籌划起義活動,需要繪製軍旗、安民布告及軍用票等圖案,這些都是組織的機密,不能請外面的人來做,何香凝決定擔起這任務。

接下來的兩年,夫婦倆的生了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即要完成學業,又要照顧孩子,還要服務革命工作,勞累過度的何香凝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可就在這時,廖仲愷接到孫中山的委派,要回天津籌設機關。看著病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兩個孩子,他實在不忍心這個時候離開,但是病中的何香凝給了他最大的支持,臨別她寫了一首詩相贈:

國讎未復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取中華史上名。

1909年何香凝只有31歲,她這種勸勉丈夫獻身革命的大義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孫中山與廖仲愷

國民政府成立後,廖仲愷出任廣東革命政府財政司長。1922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扣押囚禁了廖仲愷,然後炮轟總統府。

面對突發事件,何香凝努力冷靜下來,強忍著對丈夫的牽掛,卻到處打聽孫中山夫婦的安危。安頓好孫中山夫婦之後,她才開始全力尋找丈夫。

幾經周折,終於在石井兵工廠見到了被囚禁了8天的廖仲愷。

廖仲愷衣著凌亂,手、腰和腳都被鐵鏈捆在了一張鐵床上,一道道被鐵鏈磨出的傷痕,還有被汗污浸透的衣衫。

看著丈夫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樣子,一向堅強的她不禁淚水漣漣,兩人心裡都明白,也許這次見面,便是永別。丈夫還塞給她一封訣別信,上面寫著:

後事憑君獨任勞,莫教辜負女中豪。

既然丈夫都說她是「女中豪」,那就要有個女中豪的樣子,

她決定拚命一博,獨闖軍事大營找陳炯明談判。在電影《廖仲愷》中就有這樣的情節:

何香凝冒雨闖入陳炯明的會場,冷冷地往椅子上一坐,當眾質問陳炯明:「仲愷是殺是放,你今天一定要回答我」。見她那氣勢,又是一介女流,眾人面前也不能拿她怎樣,陳炯明當場被懟得無言以對。

憑著一身凜然正氣和對丈夫的愛,她就這樣逼著陳炯明把廖仲愷給放了。

然而,長年在刀尖上走的廖仲愷,最終還是遇刺被害。那一年,何香凝47歲,帶著一雙兒女繼續革命。

廖仲愷遇害

本來,她是國民黨婦女部部長,但在1926年,蔣介石叛變革命,搞了個中山艦事件。何香凝一怒之下,與蔣介石公開決裂,辭去國民黨一切職務。

1929年,她帶著自己的300多幅畫作,避到國外去了。

兩年後她又回來了,為啥?

因為九·一八事變,愛國心切的何香凝,立馬踏上回國之路。大敵當前,之前與蔣介石鬧的那些事都不算事了,當務之急是抗戰救國。

抗戰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上前線衝風陷陣,有人在後面提供軍需,有人靠文字警醒國人,有人靠藝術激勵世人……

何香凝的抗戰武器,就是繪畫。她將自己多年的畫作和珍藏的書畫拿來義賣,組織「救濟國難書畫展」。

「一?二八」淞滬抗戰時,國民黨軍隊大都轍走了,唯有第十九路軍違抗「不抵抗」命令,與日軍死磕到底。

眼看十九路軍孤軍奮戰,何香凝從上海趕到南京,向蔣介石求援。誰知蔣介石卻對增援之事避而不談,何香凝被他氣得飯都吃不下,眼淚直流,帶著沉重的心情回了上海。

她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於是給蔣介石郵寄了一條裙子,並附上一首《為中日戰爭贈蔣介石及中國軍人的女服有感而詠》詩:

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帽裳,換你征衣去。

包裹中還附寄續范亭的對聯: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廁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頑。

她是要借續范亭的這副對聯,把蔣介石(名中正)喻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糞石。

蔣介石收到「禮物」後,氣得罵娘,但是又不敢收拾何香凝。因為那可是廖仲愷夫人,是同盟會第一批會員,是元老中的元老,她在國民黨裡面可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1937年底,上海淪陷。舉家遷往香港的何香凝,繼續作畫,呼籲海外華僑和國際友人支援抗戰。

在香港與文化界人士合影

別的畫家都喜歡畫優美的山水風景畫,何香凝作為一名女畫家,在繪畫題材上卻比男人還爺們兒,喜愛畫獅子和老虎。

以示各族人民應如睡獅之覺醒,如猛虎之雄偉。

在她的作品中,充滿鬥爭激情、浩然正氣,寄託的是一顆高尚神聖的愛國之心。

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何香凝投身中共,活躍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當中。解放後10年,她寄情詩畫,成為藝界泰斗,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何香凝詩畫集》。

1997年4月18日,何香凝美術館於深圳建成開館,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

1972年9月1日,何凝香在北京病逝,周恩來應其生前要求,將何香凝與其夫廖仲愷合葬與南京中山陵園。

夫婦倆生前的「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約定終於實現了。

何香凝的一生,從一開始就在違抗世俗對女人的設定。本應生作一朵薔薇,卻活得像猛虎一般,巾幗不讓鬚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叔很忙 的精彩文章:

整整5代人,逃不開的精神疾病和自殺怪圈,被她打破了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