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練楊氏拳法抬腿要高不過腰、高不過胸還是高不過肩?

練楊氏拳法抬腿要高不過腰、高不過胸還是高不過肩?

議 (楊式)太極拳抬腿高度

近日在網上看見拳友們在談論練楊式太極拳是否需要拉筋(拉韌帶)的話題。多半人贊同,認為有利於練拳和健康。

還有人說:

「不要強調拉筋,要強調放鬆」;

「人體的筋骨就像橡皮筋,長期拉筋會造成老化,彈性失效,只能順其自然」;

「拉筋拉骨是外家拳的版本,是有害身體的」;

「好好放鬆練拳,啥都會有了」。

從拉筋的話題,又引出了練拳時抬腿高度的話題。

有人說:

「拉筋的目的:練拳是腿分高點,架子好看點,人家說你功底好。其實這都是表面工作!實際上楊式太極拳分腿和蹬腿要求:高不過胸,分高則空門太大,易受人制!」。

類似的言論,在筆者多年的網遊中,已屢見不鮮。

多年來,筆者在網上曾看到多種關於太極拳抬腿高度要求的說法:高不過腰;高不過胸;高不過肩等。

對此,

筆者一直感到納悶,究竟哪一個要求正確?

太極先輩是否有過明確的強調?

如果有十分把握能踢到對方頭部時,是否也要遵循這種要求而只好棄高就低呢?

筆者師承田兆麟師祖之子田穎嘉師父學練傳統楊式太極拳已有二十多年,練拳至今,少有惰怠,雖不成大器,但對傳統楊式太極拳及傳統武術已有一定深度的把握和認識。

借上述話題,就太極拳抬腿高度的問題,及練太極拳是否需要拉筋(韌帶)等,從武術範疇上(純健身、表演者不在此列)淺談本人的觀點,願供初入太極門徑者參考,抑或有所啟迪,更期待各位方家不吝斧正。

武術界流傳這麼一句話: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可見腿在實戰中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傳統拳種,不論南拳還是北腿,都注重腿法、腿功的訓練,作為傳統武術的太極拳也不例外。在(楊式)太極拳架中就有翅腿、踢腿、蹬腿及(內、外)擺蓮腿等,甚至還有易被習練者忽視的起、接、套、襯、踩腿等。

在這些腿法中,就有高、中、低之用。畢竟腿比手長,能充分發揮腿的作用,在實戰中,就更有勝算的可能。比如,在實戰中,有人持兇器由上往下擊打我肩以上部位,我即可用高腿法,如內、外擺腿或起腿來踢落其兇器。當然高腿也可低用,如對方持兇器擊打我肩部以下胯部以上部位,我亦可用擺腿或踢腿等對付之。

簡言之,只要在實際應用中,能取得預期效果的方法都應該採用,沒理由忌諱而棄之不用。要知道,在對敵中,對方不會因為你是習練太極拳的而不打你上三路,他想的是怎樣一招致你於死地,而你卻希望他不要打你的上部,因為你不會用高腿法,他會發慈悲嗎?

由此可知,在太極拳習練中強調抬腿不可過胸,甚至不可過腰,人為地使原本完美的太極拳丟失了一種本能,是太極拳的一種缺憾。作為老師或師父,是在誤人子弟;作為學生或徒弟,少練了一項有可能致勝的功法。楊無敵的稱號絕不會是僅用雙手打出來的!

GIF

筆者師父在教踢腿式子時,就要求要踢高,踢快,要有彈性,直起風波。因此,筆者希望持有這種觀點的練家,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跳出固步自封的怪圈,運用自然規律和科學常識,對武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做進一步地深入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武藝,將大好國粹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

筆者揣摩,之所以有些習練太極拳者(受老師或師父的影響)會提出用腿的限制要求,多半是由於他們對太極拳的應用特點和方法的認識尚有欠缺,從而影響了他們對拳架中某些相關式子的正確理解與訓練。就拿練腿的幾個式子來說吧(以楊式太極拳為例),做踢、蹬腿時,都是兩手邊往兩側分開邊踢腿,當兩手分開到位,腿也踢出到位。

此刻,大部分習練者沒注意到兩手的作用,以為兩手只是起平衡的作用(或者還有什麼擊打作用),而只顧著踢腿了。甚至有的太極拳式此時身子一歪,腳手同時發力,以為這樣發力才是在練功,給外行看起來,也覺得帶勁,好功夫,好看。

試問:

在臂比腿短的前提下,手發力的作用何在?

如此用腿,會收到預期效果嗎?

能做到既不賠夫人又不折兵而制服對方嗎?

看來只能靠運氣了。那麼有沒有踢高腿時不被抓的方法呢?

拳界有句話說:起腳三分險。的確沒錯,畢竟是單腿支撐,穩定性差,而且一旦踢出的腿被對方抓到,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有人就忌諱用腿,於是產生了踢腿高度的限制。

難道低踢腿就沒有被對方抓到的可能嗎?

殊不知,太極拳在應敵時的巧妙之處。

她要不就打對方的橫側面,對方沒有後支撐,「擠要橫」就是典型用例;

要不就以自己的正面對對方的側面,使對方另一側的手使不上勁,雙手對單手,任我玩,掤捋式即是典型用例;

要不就化其力,挫其跟,而合即出,攬雀尾中的按式,雙手按化(含採勁)後,隨之向前合按亦是典型用例;

要不在發之前,先封住對方,使對方無還手之力而擊之,如白鶴亮翅、如封似閉等式。

太極拳應敵時的特點是絕不輕易出手,在還未封住或控制住對方的情況下,即沒處在我順人背時,不會盲目出擊,不打無把握之仗。

因此,我們在盤架子時,應始終以太極拳的應敵特點和方法來訓練腿法。功彌深,技彌精。日後應用時,就能做到不用腿則已,一旦用了,必中對方可擊部位,無論高低。無須再擔憂會被對方執住己腿,而弄巧成拙,反被人制。(恕筆者對在用腿時兩手的作用上埋個伏筆,以便讀者揣摩。)

要有好腿法,就必須具備相當的腿功和腰腿的靈活性。這就需要作相關的基本功訓練,比如:溜腿、扳腿、壓腰、站樁及各種踢腿法,務使腰腿柔韌靈活,穩實有力。以為練拳之基礎,更為日後在實戰中能閃展騰挪建奇功。靈活的腰腿取決於肌腱、韌帶(筋)的彈性和伸縮性。

生理常識告訴我們,隨著年紀的增長,腰腿會越來越遲滯,越來越不聽使喚,走路拖拉,還容易跌倒,彎不下腰,也直不起來,甚至越老身子越矮。這就是衰老的自然現象和規律。

怎麼會這樣的呢?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肌腱軟組織韌性衰退,韌帶(筋)萎縮,致使關節僵硬,腰腿活動不能自如。因此,作適當地腰腿功訓練,不但是在為練功打基礎,而且也是延緩肢體衰老的最佳方法。筆者對此深有體會和收穫。

筆者年輕時,因好勝蠻幹,在一次挑秧中嚴重閃了腰,此後每年必發,痛苦不堪。老腰病加上韌帶緊,在做兩腿挺直下彎腰活動時,指尖只能過膝蓋,根本無法觸地。自從學練了太極拳,按師父的要求,堅持練下彎腰及壓腿,不久指尖就能觸及地面,再後掌跟觸地都很輕鬆,2年後腰病也不發了。

現在筆者已是奔六的人了,雖然在太極拳上沒練出什麼功夫,但是精神面貌很好,身體結實,腰腿仍比較靈活,步履輕靈,7、8層高的樓梯還能兩級一步地上,基本大氣不喘。

筆者的師父當年雖已過花甲,但仍身手矯健,踢腳過頭。上自行車輕靈自如,形同小伙。用腰脊發力明顯,勁力通透。甩臂時,猶如甩毛巾,能聽到輕微的「啪」聲。外出徒步行走,可連續幾個小時不停,而且速度還比較快,一般人很難跟上,絲毫顯不出他已是這個年紀的老人了。從練腰腿中獲益匪淺的大有人在,枚不勝舉。

在田兆麟師祖所傳的楊式太極拳系列訓練內容中,就有一個楊家門內稱輔助功(俗稱「八段錦」,與當今盛行的健身「八段錦」完全不同)的功法,但傳內不傳外。由於認真練完整套(共八節),不但耗時長,而且相當累人,故按其諧音又被稱為「拔斷筋」。其涵蓋了大部分武術基本功的內容,諸如:伸筋拔骨、吐納運氣、丹田爆發力、掌拳指的發力、發力速度、多種樁步、肢體的柔韌性、各大關節的運動、甚至還包括一字和八字劈叉等。戳這兒試試看清晰口令八段錦分解教學,終極收藏版!

因此,當年師父常叮囑我們:這個八段錦是楊家秘傳的好東西,一定要堅持練,哪怕沒空練拳,也要練八段錦,很長功力的。由此可見,楊家原本就有伸筋拔骨拉韌帶的訓練要求,既能健身,又可練出一定的功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練太極拳,不可人云亦云,不假思索和判斷地納為己用,到頭來必然是枉費工夫貽嘆息!己所不知,勿言沒有。

習練太極拳固然要求神舒體靜,全身放鬆。但松不是萬能的,不是你想要練出的所有功夫的靈丹妙藥。因為太極拳的松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認知的松有著本著的區別。太極拳的松不是想了就能做到的,必須通過長年堅持不懈地訓練而逐漸上身的。

因此,過於強調松,有失偏頗,易誤入歧途,而得不償失。

須知:

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

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

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想要練好太極拳,須對拳理多加研習,加深理解和認識,以拳理為準繩,來指導太極拳的習練,這才是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切勿捨近求遠。

綜上所述,不論練功與否,堅持做適當地腰腿活動是有必要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於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網 的精彩文章:

TAG:太極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