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教會概況

日本教會概況

福音時報撰稿人 / 鼓浪隱士

日本教會的發展可追溯到十六世紀,福音隨著大航海時代的波濤來到了日本。關於早期日本教會的發展,筆者在《日本「潛伏天主教徒相關遺產」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回顧早期日本教會的苦難》一文中已有描述,不再贅言。

1853年美國人以炮火轟開了江戶幕府緊閉的大門,日本隨之迎來了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迅速地進入近代文明。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日本教會結束了長達200多年的苦難,迎來了新生。

1859年,聖公會傳入日本,為新教傳播之始。1868年,明治政府正式解禁基督宗教,不但天主教捲土重來,長老會、浸信會、衛理會、公理會等新教宗派甚至俄羅斯東正教都相繼傳入日本。到了1912年,共有新教徒9萬、天主教徒6.6萬以及3.2萬東正教徒。

儘管日本教會信徒不多,但由於積極從事科教文衛工作,加上當時日本「脫亞入歐」,學習西方的熱情,因此有不少知識分子加入教會。像新渡戶稻造(《武士道》的作者)、內村鑒三等等,因此在日本社會上有較大影響。

近代日本教會儘管取得一定發展,但仍然難以擺脫政治的干擾。從1889年開始,為強調天皇至上,並為侵略戰爭服務,日本將神道教設立為國教,日本教會的發展遭到攔阻。直到戰敗前,日本教會(無論新教、天主教)都被迫先後允許信徒參加神道教儀式。

而在日本對外關係上,不少教會人士也喪失了公義與仁愛的原則,支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比如在1937年聖誕節,日本主日學聯合會發表文告指出:「雖然我們基督徒理解並支持我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和華北事件;雖然我們同情我國的軍官和士兵。他們真正遵循上帝『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更大』的教誨,甘願在危險的氣候下承擔艱苦的戰事……」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1937年聖誕節前後,中國南京正遭遇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而日本教會所同情,甚至認為「遵行上主旨意」的日本官兵,正是這場人間慘案的製造者。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此時日本教會已經跟法西斯主義站在一起,在罪惡上有份。1941年,日本政府甚至組織成立日本基督教聯合教會,強迫所有宗派加入。

但是,日本教會內一些有識之士站出來,抵制日本政府對教務的干涉。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內村鑒三所提倡的「無教會運動」。他主張基督徒只要閱讀《聖經》就可,不必參加有形教會的禮拜和聖禮。同時他還積极參与「非戰」運動,批判日本的對外戰爭。

日本戰敗後,教會終於迎來了真正的新生。1946年,日本政府頒布新憲法,確保了基督徒的信仰自由。同時期,為了改造日本,清除軍國主義思想毒瘤。麥克阿瑟將軍讓美國派遣1000多名宣教士來到日本工作。此舉不但促進了日本戰後社會的發展,也導致了教會信徒的增加。

目前日本基督徒近200萬,相當於總人口的1.5%左右。日本信徒中知識分子比例較高,有一定的社會影響。比如著名社會活動家賀川豐彥牧師在推動日本社會改良,倡導婦女參政,保障工農權益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在日本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代,中日兩國教會經常進行友好往來,彼此交流事工。不少日本牧者、信徒也對侵華戰爭、慰安婦、南京大屠殺等問題進行了懺悔與認罪,並為世界和平做出了祈禱與努力。

註: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音時報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世界盃上的祈禱舉動?

TAG:福音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