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行,誰做主?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行,誰做主?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很多時候需要耐心傾聽家長們不厭其煩地描述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行等日常生活情況,因為許多家長認為這是養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要努力爭取做到科學正確。

但是,不少家長朋友處理孩子日常生活問題的方法並不科學,這種不科學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育,甚至還引起了家長自己產生焦慮、驚懼、猜疑等心智方面的問題。那麼,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行該由誰做主呢?

一、王媽媽因8個月的寶寶吃奶差就診時的醫患對話

這個對話種講述的故事和事情是很多同類情況的綜合。

王媽媽:徐醫生,這孩子8個約了,他為啥不吃呀?啥都不吃,急死我了。

徐醫生:我看孩子挺開心活躍的,膚色也不錯,個頭也可以,不像吃不飽的樣子。他1天大小便幾次?

王媽媽:哦,大便1-2次,小便無數次,最少10次吧。唉,醫生,他怎麼拉那麼多呢?

徐醫生:他不拉你不更急嗎?孩子每天有1次大便,5次以上小便,就說明他吃的可以了。他不吃,從哪兒來的大小便?

王媽媽:他吃母乳呀,人家都說吃母乳的孩子就是屎尿多,我想停掉他的母乳,但他不吃別的東西,只吃母乳。

徐醫生:哦,原來你是說孩子不吃母乳以外的東西,這很正常呀,說明你孩子聰明,母乳好呀,聰明的孩子當然要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食品了。

當然,6個月以上的孩子要慢慢加輔食了,但也要看孩子的接受程度,不能任你的性子來。母乳可以吃到2歲半呢,再多吃幾個月對你和孩子都好。

二、王奶奶因3歲的寶寶吃奶差就診時的醫患對話

王奶奶:徐醫生,給我孫子看看他為啥不吃,比鄰居家的孩子瘦很多。

徐醫生:孩子精神狀況好,體格檢查也沒有異常發現,大小便如何?

王奶奶:大小便很規律,每天1次大便,小便差不多7、8次吧。

徐醫生:鄰居家的孩子比您的孫子好看?

王奶奶:哪裡呀,他沒我孫子好看,他太胖了,醫生說讓他減肥,孩子的爸媽說他爺爺奶奶給孩子吃太多了。問題是,人家那孫子給啥吃啥,我家這個吃飽了就不吃了,怎麼哄就不吃,硬塞進去也被他吐出來。徐醫生:這很正常呀,被人硬塞食物那滋味不好受啊,他餓了自然會吃,你塞他多難受呀。你這孫子長的很好看呀,不象挨餓的樣子,體格檢查也沒發現異常情況呀。

王奶奶:挨餓肯定不會,但他比人家那個孩子吃的少太多了,想讓他多吃點,他就不聽,他是不是有病呀?

徐醫生:不聽話不一定是有病,也許是您不對呢,他不聽「不對的話」說明他聰明呀。我給孩子檢查好了,沒發現有毛病,回家吧,以後別給孩子硬塞食物了,塞進去了,孩子吃胖了,您兒子、媳婦也要說您了。

王奶奶:哦,好好,不塞了,您說沒毛病就放心了,就是擔心他比人家吃的少太多了。這就放心了,謝謝您!

三、很多孩子的問題是家長過慮造成的

作為兒科醫生,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明明孩子吃的很好,家長偏要抱怨孩子吃東西不香;孩子穿的很合適、很暖和,家長還要說孩子衣服穿得不夠;孩子大小便稍有變化,家長馬上認為孩子得了什麼病;孩子沒按照家長的想法睡覺,家長就要焦慮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孩子玩起來稍有個性,家長立馬敏感起來、憂慮不已……

其實,孩子本來很健康的,這些問題是由於家長的過度疑慮造成的。

這種情況下,家長反覆找醫院、反覆找醫生,一定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達到滿意。唉,真苦了這些做家長的!但若是孩子,我想,一定會感嘆,「唉,做個孩子更難!」 上述連個對話是輕鬆的,也許您還會開懷一笑後,得到一些啟發吧。很多時候,醫患雙方都是愛孩子的,都是從孩子的利益出發,只是理解不同而已。兒科醫生有責任引導家長科學理性的對待孩子的問題。

四、科學養育: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行由孩子決定

從醫多年,這種現象也時常困擾著我,我也利用各種機會探討、交流在兒童發育成長中的正確知識和經驗。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吃喝拉撒睡行,這些基本的健康參照,必須是孩子的,而不應該是家長的、成人的、主觀的;這些自身的身體健康問題,應該是由孩子自己做主!

我們這個時代,有著對於飢餓、貧乏、困苦、艱難的清晰記憶,也有著社會發展、物質豐富、輕鬆便利、追求享受的美好現實。因此,對孩子的愛心、情感、期望以及撫養他們成長的具體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在這兩種經驗中尋求平衡,也許,這種平衡更多地傾向於吃飽、穿好、傾向於攝取的過量。

但是,在這種愛孩子的名義下,很多家長朋友忘了最基本的道理:生命自身的健康保證,其實是自然規律下的簡單生活,孩子的生長發育,到底需要多少、需要怎樣,有一個最符合個體差異的「度」,過猶不及。

家長朋友們對孩子的呵護關愛,要通過科學方法,要把自己的「外因」作用發揮好,要做到的是耐心細緻的觀察交流,冷靜科學的評估判斷,快樂輕鬆的環境營造,一定不要過度擔心風險,將自己和孩子放在一種「健康畏懼」的不良情緒之下。

我相信,這個道理都能夠理解,但問題是,遇到具體情況,許多家長往往身不由己、心生彷徨,最終還是回到反覆問診、焦慮懷疑的老路上去,看來,解決這個問題任重道遠。

以上文字摘選自徐靈敏教授出版的新書《兒科常見病解惑》,本書得到了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委黃國英教授中華醫學會上海市兒科分會副主委黃敏和黃瑩教授還有育兒科普達人蝦米媽咪和劉長偉醫生的聯袂推薦。

懂得孩子是兒科醫生在日復一日的臨床診療工作中修鍊的基本功,愛孩子、為了孩子是兒科醫患雙方的共同情感和意願。兒童就診的主要問題即主訴,兒科醫生首先需要圍繞主訴問診了解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再進行體格檢查評估兒童的全身及局部狀況,然後申請必要的輔助檢查,最後綜合分析現有臨床資料,做出相對正確精準的診療處理。其中,問診病史很重要,病史就是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及影響因素,包括生存環境、餵養教育方式、遺傳背景及生長發育過程。

然而,繁忙的臨床工作,很多時候我也不得不在3-5分鐘之內結束一次全家人帶著很多疑問的兒科診療,於是就把很多想對家長朋友們說的話寫成科普文字發布在網路媒體,希望神奇的網路可以跨越地域時空、跨越人際溝壑,把這些話語傳送給我所關心的兒童及其家長,讓他們在學習兒科知識的基礎上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兒童生長發育中的問題,更好地為孩子保駕護航。

作為一名在臨床工作了30年的兒科醫生,傳授臨床經驗,培養教育成長中的兒科醫生和護士,也是我不斷寫作的動力之一。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兒童的生長發育、保健及兒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診療、評價及感悟,收納了一些兒科臨床診療故事,通過診療過程的描述展現兒科科學知識、健康理念、診療態度、醫患關係等兒科常見的醫患雙方都關注的問題,希望有助於大家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兒科臨床診療水平,為營造有益於兒童健康成長的友好社會人文環境盡點綿薄之力。

為了系統化,本書以我近10年來筆耕不斷、記錄存留的點點滴滴兒科臨床經歷為基礎,從孕前準備開始詳述如何為兒童的生長發育保駕護航,用人文醫學的筆觸來敘說兒科醫療和兒童健康,適合兒科醫生、兒科護士、兒童家長及關注兒童健康的社會大眾閱讀。

我堅信:兒科臨床診療中充滿著人性的光輝,兒科醫生和兒童家長交談溝通中的喜怒哀樂洋溢著人間的希望。

本書努力讓嚴肅的醫學問題帶著人文的溫暖生動起來,同時又不失兒科醫學本身的科學性、系統性、嚴肅性及正確性,希望《兒科常見病解惑》一書能為兒童健康幸福的燦爛明天多添一縷蔚藍!知識無價!傳遞專業靠譜的育兒知識,讓更多的寶媽走在科學育兒的正確道路上,永遠是醫來er趣的初衷。當小助手收到徐靈敏教授贈送書籍《兒科常見病解析》,已經閱讀三篇,受益匪淺,因此非常迫切的想分享給大家。

作者:徐靈敏,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主任醫師,醫來er趣科普作者

聲明:原創作品,首發醫來er趣公眾號,歡迎來醫來er趣公眾號與醫生交流女性健康、備孕和科學育兒,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繫我們,禁止私自轉載,轉載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來er趣 的精彩文章:

懷孕要減肥嗎?這12條減肥建議需謹慎

TAG:醫來er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