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好山東故事」小說故事「水母娘娘的傳說」

「講好山東故事」小說故事「水母娘娘的傳說」

你那惡婆婆,

貧道早有耳聞。

你果然是個善良的好孩子。

你以後可以不必再去挑水,

貧道教你一個辦法。

水母娘娘的傳說

小說故事

作者 /口述:戰淑花 整理:喬雲波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萊陽北官莊村有一戶姓鄧的人家,家裡沒有田地,靠租佃過活,儘管夫妻倆勤勞節儉,生活卻一直極為拮据。且說這家生有一個女兒,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打小乖巧懂事,幾歲上就學會了洗衣做飯,主動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待女兒長到八九歲,眼見得家裡依然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夫婦二人不忍心讓孩子跟著挨餓,只好聽信媒婆之言,狠心將孩子送給十幾里外的荊山後的一戶人家做了童養媳。只是由於這傳說太過久遠,以至於如今的老人都已說不清女孩的名字。

且說女孩到了婆家,也是勤快乖巧。但不幸的是碰上一個惡婆婆,把童養媳當牛做馬,每天給女孩布置一大堆活計,燒火做飯,漿洗縫補,一刻也不得閑。待女孩長到十二三歲,婆婆更是把挑水的擔子也撂給了她。而且,婆婆怕她路上放下擔子歇息,特意找木匠給做了一隻平底一隻尖底的兩隻木桶。這樣,打水時要先把平底的木桶打滿,然後把尖底的木桶打滿水提上來,就得趕緊穿上扁擔趕路——尖底的木桶在地上擱不住,路上也就自然不敢停下來。十二三歲的孩子,原本挑水就吃力,走起來趔趔趄趄,但也只好咬著牙一氣兒挑回家。水挑回家後,婆婆還只讓把前面那桶水倒進水缸里,後面的那桶,婆婆說讓屁給熏臭了,不能吃,只好倒掉。這樣一來,女孩每天都需要挑家裡用度兩倍的水。

卻說有一日,女孩挑水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個雲遊的老道,那老道向她討些水喝,女孩停下來讓老道喝了。那老道想必是渴急了,「咕咚咕咚」喝下去半桶,女孩無奈,只好把桶里剩下的水倒掉,回頭重挑。回到家裡,惡婆婆嫌這桶水挑的時間太長,把女孩痛打了一頓。

第二天,女孩挑水回家的路上,又碰見昨日那個老道,又跟女孩討水喝。女孩怕耽擱了回家挨打,欲待不給,但看到老道那焦渴的樣子,卻又不忍,便站住對老道說:「道長但請快些吃,回家遲了,婆婆要打。」老道飲完,甩了一下拂塵,說:「你那惡婆婆,貧道早有耳聞。你果然是個善良的好孩子。你以後可以不必再去挑水,貧道教你一個辦法。」說完,老道拿出一個小鞭子遞給女孩,說:「這個小鞭子,你回去後把它放在水缸里,待水剩得淺了,你就把小鞭子往上提一提。鞭子提到哪兒,水就漲到哪兒。切記,一定不要把小鞭子提出水缸,那會發洪水的。」

女孩回到家中,依言把小鞭子放在水缸里試了,果然是鞭子提到哪兒,水位就漲到哪兒。取水喝了,水清冽甘甜,女孩歡喜異常,自此不用每日挑水。由於洗衣做飯等一應家務也都是女孩做,幾天過去婆婆竟然沒有警覺。但有其母必有其女,這女孩的小姑子也是嘴歪鼻尖的主兒,跑去找媽媽告狀:「媽,這小蹄子懶得有好幾天沒有挑水了!」婆婆聽了,也恍惚間感覺兒媳這幾天不曾挑過水,心裡納悶,便去水缸里看,水缸是滿的啊!這是怎麼回事?婆婆低頭細瞅,發現了水缸里的小鞭子,怒罵道:「這小賤人!弄的什麼鬼道!髒兮兮的鞭子也擱到缸里!」邊罵,邊把小鞭子提出來扔了出去。這還了得!只見水缸里的水,波翻浪涌,如洪水決堤——房子沖毀了,人畜沖走了,眨眼間四周已是一片汪洋……全家人也全被淹死了——女孩的屍身被水衝到了十幾里外的七星河畔;公公的屍身則被水衝到了荊山的山坡上;大姑子被水衝到姑水,所以後人把姑水稱作大姑河(大沽河);小姑子被水衝到了尤水,於是人們把尤水稱作小姑河(小沽河);而那惡婆婆,因為作惡太多,則是屍首不見,大概被洪水衝到海里餵了魚蝦了。

卻說七星河畔的龍灣庄村(現屬萊西)的里正,這夜夢到一個女神,自稱是水母娘娘,備述了來歷,說前身是北官莊村鄧氏,如何到荊山後做了童養媳,又如何被水淹死,現在被水衝到七星河畔,意欲在此居住。里正醒來,方知是夢,欲待不信,然夢境清晰,歷歷在目。於是約了鄉民,一起去河畔察看,果見河南岸有一十二三歲女孩屍身。河畔慢慢聚攏了好多過路的行人,里正把夜夢之事跟鄉人說了,告訴大家這是水母娘娘。

消息傳得飛快,河南岸的馬格庄村的人聽說了,馬格庄村的里正領了人來爭,理由是龍灣庄在河的北岸,現在水母娘娘在河的南岸,那就應該是馬格庄村的。龍灣庄村的里正便禱告了幾句:「水母娘娘,您既託夢與我,若是真心想到龍灣庄定居,那就請自己往北挪挪吧。「祝畢,與馬格庄村的里正約了明日來看,明日在哪邊,就是哪個村的。

翌日清晨,兩村的里正都帶了村民到河邊看,不禁一齊驚呆了。一夜之間,河水改道從水母娘娘的南面流過,水母娘娘的屍身已經在河北岸,而且她身下的那片泥土,已經隆成了一片土丘。於是龍灣庄村遍請能工巧匠,就地為水母娘娘建了水母宮。並依里正夢中所見的相貌給水母娘娘塑了彩像,還依水母娘娘在婆家受的虐待畫了壁畫——水母娘娘挑一隻平底一隻尖底的兩隻木桶擔水走在前面,頭上長著兩隻犄角的惡婆婆跟在身後,一手叉腰,另一隻手怒指著水母娘娘謾罵。

廟建成後,每逢天旱,鄉民便去水母宮祈雨,極是靈驗。為了祈雨方便,鄉民們後來又給水母娘娘塑了一個坐在轎座上的塑像,祈雨時由鄉民抬了塑像圍著村子轉,常常一圈沒有轉完,便大雨傾盆。抬著水母娘娘繞龍灣庄村轉過,並沒有降雨的情況,每隔幾年可能會遇到一次。這時鄉民便意識到,水母娘娘肯定是好幾年沒有回娘家,想家了。於是便需要送水母娘娘回趟娘家。

送水母娘娘回娘家,則需要非常之隆重了。這要提前擇好日子,派人知會了水母娘娘的娘家——北官莊村的鄧家。送水母娘娘回娘家那天,除四個披蓑衣戴箬笠的轎夫抬了水母娘娘塑像外,還須有金瓜、銀斧、上天鐙各四隻,萬民傘數把,每件各有一人擎了,走在轎夫的前面。另用一大盤紅繩,掛在水母娘娘脖子上。那紅繩,路上不時會有家裡有嬰童的鄉民討要一段,回家系在孩子的脖子上,以圖水母娘娘保佑,容易養活。

泥塑的神像很重,每到一個村子,抬轎的轎夫便歇了,另換四個轎夫來抬。待抬到北官莊,則遠遠地望見北官莊村的鄧姓早就列隊候在那裡。北官莊村的鄧姓人家,上至白眉皓首的老人,下至咿呀學語的孩子,都要悉數出來迎接的。待轎夫抬水母娘娘的塑像走近,眾人皆熱情問候:「老姑好!」「老姑來家了!」中午,鄧家則要拿出最好的飯菜,對送水母娘娘回娘家的這一行二十幾人盛情款待。飯後,這一干人馬抬水母娘娘返回。也有時候,水母娘娘的娘家人會將水母娘娘留在娘家住上幾天,這時候,送水母娘娘的人飯後返回,幾天後,由水母娘娘的娘家人把水母娘娘重新粉飾了,派人送回龍灣庄的水母宮。

送水母娘娘回娘家,有時候路上就會下雨,也有個別時候過個一兩天再下的。聽老人說,如果送水母娘娘回娘家後還不下雨,那就要送水母娘娘回荊山後的婆家了。其婆婆與大姑子小姑子還有丈夫都被水沖走了,婆家就剩下她的公公。公公雖然良善,但在家裡做不得主,故水母娘娘見到公公,便會勾起滿腹的委屈,那淚水再也止不住。水母娘娘流淚,上天自然也就落雨了。

村子裡現存的老人,沒有遇到過抬水母娘娘去見公公。老人們只記得抬著水母娘娘繞村祈雨跟送水母娘娘回娘家。現存的老人能記起來的,還有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望城麥收後四十多天未曾降雨,眼見得要誤了夏播,無奈來借水母娘娘,借去後果然祈來一場大雨。望城人為了表示答謝,除將水母娘娘粉飾打扮之外,還花錢請了戲班,在龍灣庄村連唱了好幾天大戲。

傳說還有一次,一個很偏遠的地方來借水母娘娘求雨後,驚異其靈驗,不捨得將原塑像歸還,找工匠另仿了一個,過了好多天,待仿塑風乾後,將仿塑冒充送回。是夜,水母娘娘託夢給靛泊廟(水母宮系靛泊廟裡的一個配殿)的道長,說了原委,讓道長多燒些紙錢,將其真身贖回。老道清晨醒來,仔細觀看塑像,果非前塑,便依水母娘娘夢中囑託,很是燒了一些紙錢,並禱祝了一番。這夜,道長又做一夢,一個頭梳兩個抓鬏的十二三歲女孩,背著個包袱走了進來。這副形象,是水母娘娘做童養媳時的樣子。老道再醒來,知道水母娘娘真身已經回來。

解放後,拆除靛泊廟之時,主殿龍女祠里的龍女三娘,配殿里的文昌帝君、關公、送子爺爺、送子娘娘等諸多神像,盡皆被搗毀無餘,唯獨水母娘娘,因為村民感其靈驗,將其神像抬回村裡藏匿了起來。之後破除迷信,上級屢屢欲搜出砸毀,村民一直自發地偷偷轉移保護。直到文革時期,因為運動太過猛烈持久,水母娘娘的塑像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被砸碎的厄運。

此後,每逢天旱,老人們便嘆息著念叨:「唉,這要是水母娘娘還在就好了!

end

文章作者

喬雲波

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萊西市作家協會理事、自由職業者

成人組

編輯:清心

圖片: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岱文化 的精彩文章:

「講好山東故事」小說故事「曬灘」
「講好山東故事」小說故事「仙姑洞的傳說」

TAG:海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