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帖、臨帖之我見

讀帖、臨帖之我見

很多人問我如何讀帖、臨帖。

我的回答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博學之,就是多看碑帖。把碑帖比較分析、相互印證。這樣可以開闊眼界、培養興趣,也可以避免陷入一偏之見。王羲之云:「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由此可見,即使王羲之天縱奇才,亦需要博學之。康有為亦云:「吾聞人能書者,輒言寫歐寫顏,不則言寫某朝某碑,此真謬說。令天下人終身學書,而無所就者,此說誤之也。至寫歐則專寫一本,寫顏亦專寫一本,欲以終身,此尤謬之謬,誤天下學者,在此也。」由此可知一旦陷入一偏之見則難有大成。

審問之,有疑問就詳細地詢問融會貫通之人。例如,《蘭亭序》究竟好在哪裡?修鍊書道的意義與價值何在?怎麼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慎思之,就是謹慎的思考。亞里士多德云:吾愛吾師,吾猶愛真理。把所看所聽,獨自深入思考,直到明白為止。萬萬不可人云亦云、偏聽偏信。例如,有人認為歐體最美,有人說顏體最美,也有人說柳體最美,自己則要仔細思考為什麼大家各有所愛?歐體、顏體、柳體各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共性?如此思考下去對書道的認識也提高了。

明辨之,就是要明確的辨別其優劣。歷代碑帖汗牛充棟,良莠不齊。同一碑帖的不同版本亦有天壤之別,就是同一版本里的字亦有優劣。豐刻《蘭亭序》與馮摹《蘭亭序》相比有天壤之別,例如,豐刻本「日」字裡面一橫較細、左低右高,靠近上一橫。而馮摹本「日」字裡面一橫較粗、基本是平的、在中間位置。同一個版本《蘭亭序》里「之」就有多種寫法,水平並不相等。察之者尚精,比較分析,就可以鍛煉觀察力、提高鑒賞水平。

篤行之,就是把所思所悟付諸實踐,直到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有諸中才能形諸外。既已明辨之,而後擇其善者而從之。得於心,方能應於手。關於篤行的事例不勝枚舉,例如墨池筆冢的典故。

讀帖、臨帖就如讀成功者傳記,不是演員看劇本的態度,而是藉以啟迪智慧、激發勇氣,譜寫自己的人生樂章。

在練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新問題,這時再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個過程也是困而知之。如此反反覆復,亦如《周易》所云:反覆其道。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則必然自成體系,成就大小則因其人稟賦而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添銘書道 的精彩文章:

TAG:張添銘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