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中國人出遊,首選「新馬泰」。「新馬泰」旅遊,又以泰國停留時間最長、最吸金。本次泰國普吉島覆船事故,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進入泰國旅遊,有些禁忌不得不防。「2018神奇泰國游」玩潛水不能不要命,在大海如何正確穿戴救生衣?遇到鯊魚襲擊怎麼辦?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

7月5日下午,兩艘載有127名中國遊客船隻返回普吉島途中,突遇特大暴風雨發生傾覆。目前,普吉遊船傾覆事故已確認造成40多人遇難。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遇難者為什麼穿了救生衣還會遇難?這次泰國遊客遇難事件中,天氣太過於惡劣,船在突然之間沉翻,風浪極為瘋狂,即便穿了救生衣也會被風浪打翻,甚至不斷捲入海水中,不斷打翻,不斷捲入,不斷嗆入海水。這時候,人是很難冷靜下來,在無比慌張害怕恐懼中,估計很多人已經意識模糊,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失去意識,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狀態,就等於把生命交給了風浪。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再是船突然沉翻,待在船艙里的遊客是無法預計的,更不會迅速逃離出船艙,因此當遊客完全被船壓在下面的時候,無法跑出船艙,即便穿了再多的救生衣,也無濟於事。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救生衣兩根帶子很要命

穿戴救生衣有一個小細節總是被我們會忽略的,大多數人只是像穿馬夾一樣將救生衣掛在身上,豈不知這種穿法在緊急時刻救不了命可能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去海島玩,出海不僅要穿救生衣,還一定要把大腿根的那兩根帶子固定好。救生衣下邊的兩根綁帶,是用來將救生衣和下半身固定在一起的,正確的穿法是將下邊兩根綁帶穿過雙腿間進行固定,這樣在落水後,救生衣會牢牢的固定落水者的身體。因為在落水後,身體是下沉的狀態,而救生衣會上浮,不系好這兩根帶子,救生衣向上漂浮後直接勒著脖子和頸部,這可能會造成脖子和頸部受傷,甚至窒息。而且,幾個浪一打救生衣就脫了!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大海落水救命招數

在大海落水後注意以下幾點,落水人員生還幾率會提高很多:

「help姿勢」。也就是兩腿彎曲併攏,兩肘緊貼身旁,兩臂交叉抱在救生衣前。濕衣服緊貼全身,落水者身體表面與衣服之間可形成一層較暖的水包圍全身,衣服還能阻止這層暖水與周圍冷海水的交換與對流,可延緩體溫下降的速度。此外,落水者所穿衣服的纖維中存在著無數細小空氣泡,會產生一定的浮力。濕衣服在海水中不僅沒有使落水者增加重量反而增加了浮力。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抱團取暖」。在低溫海水中落水者相互緊密地抱在一起,使身體儘可能靠緊,可以達到減緩身體熱量消耗的目的,即使是海水溫度不低,因為抱團後目標大也能提高搜救人員發現遇險人員的可能,並且「抱團」可以讓落水人員彼此間相互鼓勵,有了心理依靠。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避免接近旋渦、海浪。對於在河道內的落水者,遇到在河道突然放寬、收窄和驟然曲折,水底有阻礙物的情況下,一定要小心旋渦。一般旋渦附近常見樹葉等雜物打轉,一旦發現應避免接近。如果已經接近旋渦,要避免踩水,應立刻平卧水面,沿著旋渦邊,用爬泳的姿勢快速游過。這是因為旋渦邊緣處吸力較小,不易捲入較大的物體,所以不可直立踩水,應該讓身體平卧,快速游過。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遇到抽筋正確應對。保持肌肉放鬆和不斷變換游泳姿勢是避免抽筋的方法。如果出現了抽筋,在身著救生衣的情況下,心中也不要過於緊張,深呼吸放鬆四肢,再按摩抽筋部位即可緩解、解除痙攣。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鯊魚襲擊冷靜對敵

鯊魚襲擊人怎麼辦?全世界幾乎所有海域中都有鯊魚,特別是在南緯30°~北緯30°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更常見。在一年中鯊魚襲擊水中人員的事故多發生在夏季。在一天中多發生在中午前後,特別是下午3 點~4 點之間更為常見。鯊魚襲擊人的事件與水的深淺無關。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在水中求生人員如何防止鯊魚的攻擊?入水前,應儘可能穿暗色衣服,戴好手套、襪子、摘下手錶、項鏈等發光發亮物件。在水中待救,防止身體受傷流血,有了傷口應儘快包紮,減少流血,並儘快離開流血現場,在水中盡量減少運動,減少汗味的揮發。發現鯊魚臨近,不要盲目游泳逃離。可採用猛力拍擊水面等辦法給鯊魚造成強刺激,迫使其離開。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在鯊魚接近時,不可盲目游泳逃離(鯊魚游泳速度快,求生者無法逃脫,反而增大麻煩。不要主動攻擊,鯊魚生性好鬥,疼痛感不靈敏,主動攻擊、鯊魚受傷反而增大了好鬥性,流血又會吸引到更 多的鯊魚到來。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千佛之國」的魅力

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部的泰國,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安達曼海。西北與緬甸為鄰,西南與馬來西亞交接,東北毗連寮國,東南與柬埔寨接壤,總面積51.3萬平方公里,人口6040萬人,是以泰族人為主,生活著華人、緬甸人、馬來人、印度人、寮國人等的多民族國家。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泰國以「千佛之國」聞名於世,素有「黃袍佛國」美譽,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佛教史的文明古國,在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有30,OOO多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輝煌的宮殿。泰國佛寺外觀造型宏偉壯觀,建築裝飾精巧卓絕,享有「泰國藝術博物館」美稱,是泰國的國寶、泰國文化的精萃。泰國90%的居民信奉佛教,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旅遊大國。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泰國氣候四季皆春,又有瀑布、湖泊和各種飛禽走獸,山區森林密布,奇花異木遍布,棲息著眾多珍禽異獸。泰國政府把一些天然森林區劃為自然保護區,闢為森林公園。森林中空氣清新,是森林浴的佳地。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首都曼谷被譽為「天使之城」,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既有高聳矗立的大型建築,又有古老的廟宇香火鼎盛,青煙繚繞,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公元1782年成立的節基王朝拉瑪一世將曼谷定為首都,傳至今日已是拉瑪九世皇。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坐落於曼谷中心的大皇宮,寫滿了泰國式的威嚴與氣派,散落在室內的精緻寺廟,給人以心定神閑的安寧。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大皇宮一直都是去泰國旅遊的遊客必去的景點。不過進大皇宮不能穿拖鞋和不及膝蓋的衣服。大皇宮舉辦加冕典禮等活動時,不對外開放。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蘭納王國的故都——清邁則無不散發著迷人的古典氣質。這裡氣候涼爽,四季百花爭艷,被稱為「泰北玫瑰」。在清邁古城花木扶疏的小巷中,隨意在古城中閑逛,舒心怡人。清邁是華語歌后鄧麗君的一生摯愛,她也最終將生命交託於此。晚年的歌后曾不幸罹患氣喘病,身體完全不允許接觸存在花粉的環境。然而歌后對清邁的痴情卻始終不渝,她愛這座城能給她帶來的淡然與恬靜。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普吉島「神奇游」

中國出訪泰國的遊客增加迅速。2017年,中國為泰國貢獻了最多的旅遊客源,赴泰國人數超過980萬。在「2018神奇泰國旅遊年」的推動下,赴泰旅遊熱度不減,據泰國方面統計,今年1至4月,中國赴泰國旅遊人數超過410萬人次,又創下歷史新高。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在吸引中國遊客的泰國「神奇游」中,海島、海濱的吸引力較大,相當部分的遊客會嘗試海洋旅遊產品,浮潛、深淺、海釣等活動也頗受青睞。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普吉島,泰國最大島嶼,位於安達曼海,面積576平方公里,人口38萬,熱帶雨林氣候,炎熱多雨,島上環境純凈、海水清白,是一座著名的度假島。普吉島有寬闊美麗的海灘、潔白無瑕的沙粒、碧綠翡翠的海水,被譽為安達曼海上的明珠。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普吉島是全球最美的十個島嶼之一,其海水清度和浮潛能見度均是世界有名。在普吉島,可以玩刺激的叢林索道飛翔,租摩的環繞普吉島飆車。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普吉是泰國潛水產業的核心地帶,也是世界十大頂級潛水基地之一。

普吉島潛水類型分為兩類:浮潛和深潛。浮潛只需要面鏡、呼吸管、腳蹼就可以進行。浮潛的時間一般一次30分鐘。深潛,也叫水肺潛水,需要浮力調節背心、調節器、氣瓶、壓力表、深度計、鉛塊等昂貴和沉重的器材才可以完成。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每年11月至5月,在普吉西海岸特別是沙灘之間的岩石岬浮潛是一種難得享受,這幾個月天氣好而且海水最清澈,搭遊船出海也最安全。卡塔海灘南部和北部的珊瑚礁和魚群很美。

潛水溺亡事件引人注目。泰國旅遊體育部統計,僅去年上半年就發生163名外籍遊客溺亡,其中中國遊客73人。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風俗禁忌

禮敬皇室。泰國人都非常尊重他們的國王、王后以及王室家族,因此在別人面前批評王室要絕對慎重,泰國法律有對王室不敬罪的處罰條例。因此遊客要小心表現適當的禮儀,如在公眾場合有王室人員出席時,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國家尊嚴。每天8:00和18:00,很多公共場合會播放泰國國歌,凡是聽到國歌聲的泰國民眾都會立定,停下手頭所有的事情,以表示敬意。在電影院看電影之前,也會播放紀念泰國國王的奏樂,全體人員起立致敬,請注意起立。身為遊客聽到演奏泰國國歌,應馬上停止活動並肅立。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見面互稱"wai"。當泰國人互相打招呼時,不會採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雙手合十,狀似禱告;泰國人稱"wai"。一般來說,年幼的先向年長的打招呼,而年長的隨後回禮合十。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肢體禮儀。泰國人認為」頭部」在字義上或象徵上是身體上的最高部分。因此,他們是不容許撫拍任何人的頭部,縱使是友善的表現。泰國人聚會,年青人會在年長人士前刻意地把頭部垂下,下至不高於年長人士的身高,以免留下"看不起"他們的印象。在泰國以足部的下肢指向他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愛戀禮儀。公開宣示男女之間的愛意行為是難以接受的。你可能看過一些十分西化的年青夫婦,手牽手的情景,但是,這樣子只在開明的社群中常見。通常泰國女性都是比較保守的,請不要在未經她們同意的情況下,觸摸她們(身體)。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左手不潔。泰國人認為人的右手清潔而左手不潔,左手只能用來拿一些不幹凈的東西。因此,重要東西用左手拿會招來嫌棄。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注意,但在正式場合絕對不可以。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還要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泰國人吃飯用右手,給別人遞東西時也用右手,以示尊敬。如不得已要用左手時,先應說聲「左手,請原諒」。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授受不親。在泰國的公眾場合,不要做出有損風貌的舉動,如擁抱、親吻或握手,這被認為是不符合當地風俗的。另外,僅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曬日光浴,在其他地方,泰國人不喜歡這種行為,儘管未構成犯法,但是違背泰國人的佛教理念。泰國男女間講究授受不親,即使在公開場合跳舞時,身體也不可接觸。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死後,要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寫時用的是紅筆。泰國人喜愛紅、黃色, 禁忌褐色。人們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四為橙色, 星期五為淡藍色, 星期六為紫紅色。人們常按不同的日期, 穿不同色彩的服裝。過去白色用於喪事, 現在改為黑色。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異域禁忌。在一些農村裡,忌讚美別人小孩子長得漂亮。在人經常走過的地方,如門口、房頂等禁止懸掛衣物,特別是褲衩和襪子之類。

不能揀水燈。泰國人在泰歷的每年12月月圓時要舉行水燈節,這是泰國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在觀看水燈時一定要注意,無論那水燈多麼精緻美麗,都絕對不能揀起來,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寺院禁忌。泰國寺院是泰國人公認的神聖地方。穿短裙、短褲或袒胸露背裝不得進入佛教寺廟。甚至襯衣沒塞進褲子、袖管翻卷在胳膊上的人也不準進佛寺的門。遊客在進入佛堂、回教寺或私人住宅時還要脫鞋

僧侶習俗。女士若想將東西奉給僧侶,宜托男士轉交,如果要親手贈送,那麼僧侶便會張開一塊黃袍或手巾,承接該女士交來的東西,過程中僧侶是不容許碰觸女性的。遇見托缽化緣的和尚,千萬不能送現金,因為這是破壞僧侶戒律的行為。晴天路遇和尚時,必須繞開,不可踩踏和尚的身影。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靠左行駛。在泰國騎車或開車時應靠左行駛,不要在路中央行駛,也不要隨意停放車輛。騎摩托時一定佩戴頭盔,遵守當地交規,避免發生事故。

足額入境。中國駐泰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入境泰國需要隨身攜帶2萬泰銖現金(約合4000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銀行信用卡等無效。泰移民官以隨機方式抽查,現金不足額者將被拒入境。這一規定適用包括落地簽在內的各種簽證入境人士。

普吉島遊客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遇難?泰國旅遊禁忌不得不防

性價比高、距離不遠、文化相近,近年來,東南亞旅遊持續火熱,但旅遊風險也逐漸「浮出水面」。泰國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出境游國家。在首都曼谷,每4名外國遊客中,就有一名是中國人。危險的旅遊勝地,泰國旅遊已拉響警報。(孟陵羽)


感謝您的關注!歡迎分享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