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康歷史上的中藥材發展

安康歷史上的中藥材發展

安康地區的植物葯一直為世願目,到了唐代,因為朝廷對醫藥的重視,自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玄宗制《開元濟方》五卷,頒示天下,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八月,又敕郡縣長官就《開元濟方》選選取切要者,於村坊要路榜示宣布。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二月,德宗又制《貞元元集要廣利方》五卷,計856方,頒行州府,散題於大街通道上。安康是植物葯之鄉,因而蒞任安康的行政長官,自然十分重視藥物的開發和利用。元和年間(公元806-820),著名詩人姚合刺史金州,於是安康的藥物又堂而皇之地進入文藝殿堂。如姚合《題金州西園九首》,其二《葯堂》:「時聞有仙鼠,竊葯檐隙間。」其七《石庭》:「藥草枝葉動,似向山中生。」又如《寄紫閣隱者》「養情書覽苦,採藥路多深。」《期無可上人不至》:「客來初夜裡,藥酒自開封。」還有「點兵尋戶籍,燒葯試仙方。」「地僻無驛路,葯賤管仙山。」從姚合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安康植物葯資源十分豐富,他作為地方行政長官,不僅上山採藥,還在園中種葯;既親自燒試藥方,又將植物葯泡酒,製成藥酒。葯幾乎成了他政務的一部分。無怪乎著名詩人張籍在送人來金州時,也囑咐到金州找植物葯多的地方居住,《送僧歸金州》說:「聞道漢陰山水好,師行一一偏偏經過,事須覓取堪居處,若個溪頭葯最多?」唐代是安康植物葯的繁榮時期,《唐新修本草》、《唐書?地理志》等書所記的植物葯就多達130多種,其中15種是進貢朝廷的專項藥物。據《鎮坪鄉土志》說:「葯之類民利賴以資事畜者,莫如黃蓮、党參、當歸、大黃、花椒為最夥。」又說:「光緒庚寅(光緒十六年)之災,高山種洋芋謀食,種藥材謀衣。

GIF

自洋糜爛無種,高山人一往而空。藥材類如黃蓮、党參,大起價值,謀利之人漸由低山運糧至高山老林,興種一切藥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水銀杉 的精彩文章:

安康宋明時期的水利工程

TAG:漢水銀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