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族主義之殤:百年前的亞美尼亞慘劇

民族主義之殤:百年前的亞美尼亞慘劇

原標題:民族主義之殤:百年前的亞美尼亞慘劇



軍隊屠殺,乾旱饑渴,盜匪肆虐,疾病奴役,在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青年黨從1914年到1918年長達4年的有序種族清洗之後,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減少了四分之三。


亞美尼亞屠殺作為現代首次種族屠殺事件,和日後的納粹屠殺猶太人,盧安達屠殺並列為現代三大種族屠殺。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青年黨人到底殺害了多少亞美尼亞人死亡至今尚無定論。否認亞美尼亞屠殺的現代土耳其政客承認有幾十萬亞美尼亞平民因種種戰時政策死亡,亞美尼亞現代史學家則宣稱土耳其青年黨的國家政策蓄意謀殺了150萬亞美尼亞人。


那麼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到底如何呢?

一個國家最好只有一個民族



一戰爆發后土耳其與德國 奧匈 保加利亞組成了同盟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分裂成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開戰不久,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就用黃金和美妙的許諾,拉攏了奧斯曼帝國的執政黨土耳其青年黨,把這個病夫帝國拖入了世界大戰的漩渦。


素有歐洲病夫雅號的奧斯曼帝國在參戰的第一個年頭就連遭敗績。恩維爾帕夏在高加索戰線慘敗損失6萬人,英印軍隊佔領了伊拉克南部,英法聯軍的艦隊還炮轟了土耳其海峽並於加利波利半島佔領了數個灘頭陣地。



封鎖君士坦丁堡的英法戰艦


帝國大廈崩塌在即,有人歡喜有人愁。看到英國無畏艦出現土耳其海峽,一些奧斯曼亞美尼亞人欣喜若狂,奧斯曼帝國王室則急忙向亞洲轉移家眷。這一段時期內,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加劇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在高加索前線,奧斯曼亞美尼亞士兵成建制地向俄國人倒戈。


在伊斯坦布爾,亞美尼亞人在奧斯曼帝國境內最大的聚居區為英法艦隊的出現張燈結綵。

在莫斯科,巴黎等協約國大城市,亞美尼亞激進分子到處為他們民族獨立建國進行遊說。


奧斯曼亞美尼亞人這些舉動無不大大刺激了以民族主義作為其奮鬥目標的土耳其青年黨政客的恐懼。為了防止亞美尼亞獨立,解決境內的亞美尼亞第五縱隊,土耳其青年黨提出了一勞永逸解決亞美尼亞問題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強制遷徙和肉體消滅。


土耳其青年黨計劃先將奧斯曼亞美尼亞人強行遷徙到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沙漠定居點上。主要利用沙漠行進的高死亡率,輔之以軍隊和暴徒的直接屠殺,從而使亞美尼亞人在帝國各個省份的人口比例少於10%,達不到獨立建國的標準。



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主要分布地區


槍杆子里出民族主義



強行帶走亞美尼亞人的奧斯曼軍隊


1915年2月,土耳其青年黨開始著手將德爾特約爾到奇里乞亞的亞美尼亞驅逐到敘利亞去。4月,伊斯坦布的亞美尼亞顯要被奧斯曼警察逮捕押送到海峽對岸。1915年5月6日,土耳其青年黨出台了《驅逐法》,宣布將帝國安納托利亞東部6省的所有亞美尼亞人全部搬遷到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沙漠地區。


在這些公開強制遷徙措施的背後是土耳其青年黨頒布屠殺亞美尼亞平民的密令。屠殺按一定模式展開,驅逐通知發布一段時間後,亞美尼亞人便被奧斯曼憲兵隊用刺刀逐出家園。他們將12歲以上的男性和女眷分隔開來,將其殘忍殺害。在邊遠的村落里,對亞美尼亞男子的屠殺就在他們女眷尖叫聲中進行。


被處決在樹林里的亞美尼亞人


在大城市裡,他們會被帶到隱蔽的地方處決,不讓外國人發現。解決了亞美尼亞男人後,婦孺則被持械的武裝人員趕上通往沙漠的死亡車廂。一些車次上的人剛一上路就遭到搶劫並被成批屠殺,有些人從一個鎮子被攆到下一個鎮子,途中老弱病殘拖累行進的被當場殺害。



被奧斯曼軍隊摧毀的亞美尼亞城市


幾千戶人家人家從阿勒頗上路,只有不到1成的人活著抵達代爾祖爾。因為沙漠里的土匪騎著馬,手持馬刀,成群結隊地攻擊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們。他們綁架殺人,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他們把中意的挑走,有誰要反抗就往死里折磨,然後再帶走。由於不能也無法折返,還活著的人別無選擇,只好繼續前進。再一次遭受新一輪的攻擊和洗劫。——亞美尼亞倖存者的回憶


逃過了奧斯曼軍隊直接屠殺的亞美尼亞人的苦難尚未結束。抵達流放地摩蘇爾和代爾祖爾要經過可怕的大沙漠。上百萬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亞美尼亞人在中東浩瀚的沙漠中徒步行進,騎馬的奧斯曼憲兵在隊伍的兩側監視他們。



中東地區的奧斯曼騎兵部隊


沙漠的暴晒和缺水對亞美尼亞人造成的死亡遠勝土耳其士兵子彈的效率。押運過程中,奧斯曼憲兵隨心所欲以各種駭人聽聞的手法對手無寸鐵的亞美尼亞人施暴。不少亞美尼亞人因為得不到充足飲水和食物變得步履虛浮成為掉隊者,對這些掉隊者奧斯曼憲兵一律格殺勿論。

一路上,兇殘的庫爾德劫匪劫匪彷彿無處不在,他們搶劫所有亞美尼亞人,用馬刀殺死亞美尼亞男子,俘虜強姦亞美尼亞婦女和孩童。奧斯曼憲兵則和劫匪竄通一氣,前者對後者的暴虐熟視無睹。終日被暴行,疲憊,飢餓,隨時有可能死於非命的恐懼折磨的亞美尼亞人精神瀕臨崩潰。許多亞美尼亞人不甘受無情的命運的擺布,選擇了自行了斷。



正在掩埋亞美尼亞人屍體的奧斯曼軍隊


殺人如麻的奧斯曼憲兵無所顧忌,就算在加害者面前也對他們的暴行直言不韙。


一位亞美尼亞倖存者巴拉基昂曾神父曾和押送他的奧斯曼憲兵上尉交談,詢問他沿途的屍骨從何而來。上尉坦白地回答神父:這些是在8月到9月里被殺的亞美尼亞人。君士坦丁堡來的命令。儘管塔拉特帕夏(土耳其青年黨領導人)挖了許多大坑填埋這些屍體,但冬天的潮水把土沖開了。現在你也在看見了,到處都是骨頭。


神父追問:屠殺亞美尼亞人的命令是誰的命令?


上尉解釋,是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青年黨的中央委員會。最嚴格執行這條命令的是凱末爾總督。他是凡城人,聽說亞美尼亞人在凡城叛亂的時候把他家人殺個精光,他為了報復,把亞美尼亞男女老少統統殺了。神父的一連串問題沒有使上尉感到不快,上尉很享受跟這位亞美尼亞神父聊天。



一名亞美尼亞神父


僥倖穿越沙漠抵達流放地的亞美尼亞人也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奧斯曼政府給流放者安排的新居住地設備簡陋,霍亂和飢餓始終在他們頭上盤旋不去。土耳其青年黨不僅用前所未見的高效手段屠殺了境內的亞美尼亞人,還對其他少數民族如法炮製,例如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亞述人口就從戰前的65萬人減少到了25萬。


奧斯曼人將亞美尼亞人帶上了死亡之路


人性之花



遭到驅趕的亞美尼亞兒童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戰爭是殘酷的,沙漠是荒涼的,但都不能阻止人性中同情和憐憫。這兩大美德在乾旱貧瘠的沙地生根發芽,茁壯盛放。中東不同群體紛紛對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亞美尼亞人伸出援手。


不少亞美尼亞婦孺被庫爾德人和阿拉伯人從死亡行進的途中救下,靠這些好心人的接濟度日。其中,一位名叫赫拉努斯的亞美尼亞女孩就是這樣逃過了一劫。赫拉努斯是在切爾米克得救的,一位奧斯曼騎警把她帶回來家,像對待女兒一樣關懷她。赫拉努斯16歲時嫁給了騎警的一個侄子,她的結婚證上寫的是澤埃爾,是騎警海珊與妻子艾斯瑪之女。


當土耳其軍官要求巴格達的德國鐵路公司交出所有的亞美尼亞工人時,遭到了來自德國工程師的嚴詞拒絕。雖然德國是奧斯曼帝國的同盟,但巴格達的德國公司還是竭盡全力保護他們手下的亞美尼亞僱員不受侵害。1916年早期有多達11500名亞美尼亞在此工作,據倖存者稱,他們做廉價苦力也比死亡遷徙強上百倍。



正在向奧斯曼兜售克虜伯大炮的德國人

不是所有土耳其官員都像土耳其青年黨一樣鐵石心腸。一些軍官和政府官員拒絕執行土耳其青年黨屠殺亞美尼亞的命令,遭到了殺害和撤職的處分。其中就包括了阿勒頗總督,安卡拉總督,卡斯塔莫怒總督等幾位地方高官。他們所管轄的地區一直是傳統上民族眾多,關係複雜的歷史遺留地帶。他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相對和諧的共存理念,遠比那些在君士坦丁堡接受西化教育的所謂精英們要好。



二十世紀20年代的安卡拉


一個民族最好只有一個國家



控訴奧斯曼屠殺的亞美尼亞人


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民族問題本有機會得到和平解決。不管是1918年奧斯曼帝國崩潰後的民族自決,抑或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開明土耳其共和國的把土耳其人和亞美尼亞人融合成新一個民族。


但兩股狹隘的民族主義:土耳其民族主義和亞美尼亞民族主義的衝突卻激化,引爆了兩族矛盾。亞美尼亞大屠殺就是衝突的犧牲品。雖說土耳其青年黨要對屠殺負主要責任,可亞美尼亞激進分子的推波助瀾亦是功不可沒。


熟悉奧斯曼帝國歷史的人無不對亞美尼亞屠殺感到震驚,此等規模的種族滅絕是這個帝國600年的漫長歷史中絕無僅有的。哪怕是被西方人詬病野蠻落後的蘇丹專制時代都不會出現這種事情,為什麼在由土耳其青年黨統治奧斯曼帝國的短短數年裡出現了呢?


原因就在於和依賴君權神授和文化多元化進行統治的蘇丹政府不同,土耳其青年黨從建立的伊始就帶有濃厚的民族沙文主義色彩。絕大部分土耳其青年黨人都是土耳其人,他們大多曾留學過德法深受當時流行民族沙文主義思想的浸潤,他們認為拯救奧斯曼帝國的唯一方法去民族多元化,實行土耳其民族化。


被從城鎮帶離的亞美尼亞人


他們上台前像納粹的工人黨一樣,向奧斯曼全體國民許諾無差別的自由和麵包,獲得了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等級的國民的擁護。等他們完成暴力上台,就把對國民的承諾拋擲腦後,建立了和納粹別無二致的極權政黨的獨裁統治。這些狂熱盲目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把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歸咎於帝國民族的多元化,對國內的民族問題只會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土耳其青年黨不光策劃屠殺了奧斯曼亞美尼亞人,奧斯曼亞述人,而且企圖在文化上土耳其化國內的阿拉伯人。


土耳其青年黨對亞美尼亞人的指責並非全無根據,少數亞美尼亞激進分子的行徑和今天中東的極端宗教恐怖分子相去不遠。



抵抗奧斯曼軍隊的亞美尼亞民兵


這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激進分子,因師從俄國而崇尚暴力革命,更把民族福祉寄託於暴力手段和外國列強的干涉。他們除了徒勞地遊說西方列強出兵幫助他們實現民族獨立外,還熱衷於恐怖襲擊:


1896年8月26日,亞美尼亞激進分子突襲了伊斯坦布爾的國家銀行,殺了兩名保安,劫持了150名人質,並以炸毀銀行大樓為要挾逼迫奧斯曼政府妥協。


進入一戰這個奧斯曼帝國民族問題最敏感的時期,他們愈加活躍,一邊馬不停蹄地把奧斯曼帝國國內的情報報告給協約國外,另一邊孜孜不倦地慫恿鼓動前線的奧斯曼亞美尼亞士兵倒戈。


正是亞美尼亞激進分子的這些不智舉動促成了土耳其青年黨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決心。在這些深得歐洲大陸極端文化熏陶的精英看來,一個國家最好只有一個民族。不巧的是,站在他們對立面的亞美尼亞人也因為民族主義而覺得一個民族最好只有一個國家。

1918年,奧斯曼帝國向協約國投降。土耳其青年黨旋即在國內一片罵聲中黯然宣告解散,亞美尼亞屠殺的主事者接二連三的逃往國外。奧斯曼新政府迫於國際壓力於1918年11月成立了軍事法庭,逮捕了300名土耳其軍官,其中包括了多名行省總督和前土耳其青年黨人,以及一些低級的地方官員。


經過數月的審議,法院判處18名被告策劃實施亞美尼亞屠殺的罪名成立。由於判定有罪的18人中有15人缺席庭審,因此只有3名官職較低的被最終送上絞刑架。



策劃解決亞美尼亞人問題的恩維爾帕夏 他在一戰後死於非命


為了不讓那些漏網的戰犯繼續逍遙法外,亞美尼亞人民決定自行替天行道。1921年3月15日,塔拉特帕夏被一位從亞美尼亞刺客擊斃。1921年12月5日,哈勒姆帕夏也被亞美尼亞刺客刺殺得手。土耳其青年黨的兩大巨頭,傑馬勒帕夏和恩維爾,也分別在高加索和中亞地區死亡,死因不詳。

這些愚蠢而自命不凡的人雖然已經死了近百年之久,他們腦袋裡的邪念卻一直被不同的人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看似強大的明軍為何輸掉大凌河之戰?
菜雞互啄:北宋與明朝軍隊交鋒 誰的勝率更低?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