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垮第三帝國的鋼鐵洪流是如何誕生的?俄羅斯又拍了部坦克神片
【軍武次位面】作者:無限建制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大規模坦克戰是一個難以迴避的話題。德軍的虎式、豹式以堅固的裝甲與出眾的火力為世人所熟知。
現存於英國Bovington坦克博物館的虎式坦克
也是世界唯一能動的虎式坦克
但給世界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的,是一輛輛蘇軍坦克集群衝鋒的鏡頭。也是從二戰開始,蘇聯坦克集群便被冠以「鋼鐵洪流」的美名,為德國乃至戰後的西方世界所忌憚。
庫爾斯克戰役中對德軍
陣地發起衝鋒的T34坦克群
而這龐大「鋼鐵洪流」的起源,便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坦克——T34中型坦克。明星成名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風順,在成為鋼鐵洪流的中堅力量前,T34從研發到選型投產的經歷,可謂是「命途多舛」。
從哈爾科夫到莫斯科,超過1000公里
的路程,兩輛T34的傳奇之旅
T34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今天軍武電影推薦的俄羅斯2018年最新戰爭片——《坦克》會給你答案。
你沒看錯,電影名字就是《坦克》。繼承了俄羅斯戰爭片一貫的風格,從名字開始就是直奔主題、不賣關子,之前較為出名的《布列斯特要塞》、《潘菲洛夫28勇士》等戰爭片都是如此。
本片由安德烈·梅爾茲利金領銜主演,在本片中飾演T34的總設計師米哈伊爾·伊里奇·科什金。這位仁兄可以稱得上「俄羅斯戰爭片專業戶」。他在《布列斯特要塞》中飾演主角加夫里洛夫少校,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其參演的多部二戰題材的電影,均獲得了不錯的評分。
本片目前雖然尚未獲得評分
但總體評價還是很不錯的
全片只有90分鐘,但有限的時長並沒有掩蓋本片的獨到之處。在軍武菌看來,既然是講述70多年前T34坦克如何誕生的電影,對人物、道具和場景的還原就要做到盡善盡美,這就是本片最出眾的地方了。
本片中科什金與現實中原型對比
除了那顆痣,長的十分相似
首先說說人物,看得齣劇組在演員選用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本片中飾演科什金的安德烈·梅爾茲利金,在扮相、神態上都非常接近原型人物。配角中最接近原型的當屬飾演朱可夫的演員,雖然全片戲份不多,但無論是人物外形、衣著神態,甚至是朱可夫特有的霸氣眼神都得到了最大的還原。
本片中朱可夫與
現實原型對比,注意眼神
演員的表現很重要,但對於本片而言,真正的主角是那兩台T34坦克,如何還原當時T34坦克的原貌,避免在細節上的穿幫甚至導致「穿越」的笑話,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令人驚喜的是,劇組交出的答卷同樣令人滿意。
1940年版T34的特點被完美的還原
斯大林:不錯,不錯
T34在1940年剛剛出廠的狀態被完美的複製了出來:1940年T34的鑄造菱形炮塔以及炮塔兩側的小觀察窗;早期型T34獨有的炮塔整體式艙蓋;
早期T34的整體艙蓋
L-11型短管坦克炮(30.5倍口徑)以及特有的焊接炮盾(換裝F-34炮後炮盾改為鉚接);T34早期型號正面突出的駕駛艙;
1940年版的T34側面辨識度也很高
甚至是T34的V字形柴油發動機等等都得到了完美的還原。對於戰爭片細節有「強迫症」的觀眾完全可以放心了。
一閃而過的T34發動機鏡頭
不過影片對於T34 的內部並沒有過多的鏡頭描寫,給人的感覺T34內部空間還是挺大的…
倆人在駕駛室里還能談笑風生,甚至還有空位子坐....
實際上T34為了傾斜裝甲的設計犧牲了很多車內空間,現實里駕駛T34 也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不過可以理解,畢竟車裡要放一個攝影師嘛。
實際上駕駛T34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
看這位小哥表情就知道了
當然,單單是還原T34 的外形是不夠的,T34的性能也必須要有所體現,不然怎能獲得斯大林的青睞呢?兩輛T34原型車,行駛1000多公里從哈爾科夫開到莫斯科,跨越了沼澤地帶與無人區,擊潰了敵人的破壞襲擾,甚至還抵擋住了來自友軍的反坦克炮打擊。
這種路況對於T34來說都是So easy~
短短一個半小時,將T34集火力、防護、機動於一體的優秀性能完美的呈現給觀眾。在展現T34傳奇的同時,又為本片加入了冒險、動作、競速電影的元素,為影片增添了幾分趣味性。
這裡要多說一句,本片中出現的坦克並不只有T34 一款,軍武菌粗略統計了一下,全片至少出現了T34、KV2、T35、SMK、SU100Y五種坦克/坦克殲擊車,
幾乎所有的神教都匯聚於此了
而且還原也非常精細。看來本片對於五對負重輪信徒、多炮塔神教徒、152神教徒,都是非常友好的。
SMK在這裡
參選坦克一號位(C位出道)
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在於音樂,具有濃郁蘇聯風格的音樂充斥整部影片,給觀影者極強的時代代入感,同時影音配合非常出色,配樂隨著情節的變化在激昂、舒緩、嚴肅的格調中從容轉換,完美的調動了觀眾的情緒。
至於劇情,前文中也說了,俄羅斯人的戰爭片就是很直接….本片也是標準的俄式風格,講述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
1940年T34的總設計師科什金,為了讓T34 能如期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坦克選型測試,率領一個技術小隊駕駛兩輛T34原型車 ,在一周時間內行駛1000多公里,克服各種阻礙,最後在測試前抵達莫斯科的故事。 簡單的來說就是:T34的」進京趕考「之路。
雖然歷史上確有其事,但為了增加情節的曲折性,突出T34參審過程之艱難,亦或是展現T34 優異性能的需要,本片劇情對現實故事進行了「一定」的改編演繹。
土匪打劫坦克
估計也只有俄羅斯人幹得出來
最大的改編就是在這一路上為兩輛T34安排了一大堆的險情與敵人:除去俄羅斯當時糟糕的路況、不利的天氣這些環境因素外,土匪的打劫、德軍小隊的破壞行動、叛徒搞破壞、甚至還有自己人的「誤擊「被加入了劇情中…總之一路上這倆T34 和科什金同志沒少受罪。
吃了一發自己人的45炮(撓痒痒而已)
在這點上,軍武菌覺得T34這段旅程和唐僧取經挺像的:都是原版故事比較平淡,後人覺得不過癮,硬是在路上塞了一堆」妖魔鬼怪「….
不同於俄羅斯二戰電影的殘酷性,本片的敵人一反常態承擔了營造輕鬆氣氛的任務,甚至對於兩隊搞破壞的德軍間諜小隊來說,「蠢萌」二字形容他們更為貼切一點。(然而現實中德軍在戰前根本就不知道T34的存在…)
戰前蘇聯展示的都是這些小東西
圖為1941年5月1日紅場閱兵
尤其是在德國上校得知第一隊人馬辦事不利後,派出了號稱「德軍精英「」光頭少校「率領的第二小隊。不過他們的表現搞笑到可以和經典二戰喜劇片《虎口脫險》里的德軍媲美,
尤其是領頭的光頭少校,全片表情不變,下命令只用手勢,到死貌似都沒有一句台詞…可以說是相當悲催了。
光頭少校,卒
死因:蠢
本片中設置一些「蠢萌「的敵人,確實使得本片帶了些許」神劇「的色彩有待商榷。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也是因為這些角色的加入使得電影具有了很多的戲劇性,在全片比較緊張的氛圍下實現了收放自如、張弛有度。對於一部俄羅斯戰爭題材電影,也是難能可貴的。
現實中T34的這段1000公里的旅程雖沒有如此艱險,但並不代表T34的誕生之路上就沒有阻礙。與影片中來自與外部的困難不同,現實中T34需要應對的,更多是內部的困難——蘇聯最高領導層的質疑、來自同行的排擠打壓,這些對於一款新武器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現存於英國Bovington坦克博物館的
T34 1941型(芬蘭繳獲)
與影片較為輕鬆的氛圍不同,科什金並沒有像電影里描述的那樣,順利的克服了困難,迎來皆大歡喜的結局。現實中的故事是令人惋惜的:科什金以自己年僅42歲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T34的誕生。
科什金再也無法看到T34在戰場上
的雄風了,而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
1939年,科什金在總結BT坦克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了自己的坦克研發計劃。他大膽拋棄了BT輪履兩用的特性,運用了一系列包括傾斜裝甲、寬履帶、大馬力柴油發動機、由克里斯蒂懸掛發展的新式懸掛等技術,造出了第一輛T34原型車A32。
當時超前的傾斜裝甲設計
(視頻來源:《軍武次位面》
第四期:T34,屌絲的逆襲!)
但科什金沒有預料到,A32方案受到了包括斯大林、伏羅希洛夫在內一眾蘇軍高層領導的強烈質疑甚至反對。不過,斯大林仍然給了科什金證明自己的機會。
發源於克里斯蒂懸掛的新式扭桿懸掛系統
(視頻來源:《軍武次位面》
第四期:T34,屌絲的逆襲!)
1939年12月19日,T-34坦克獲准投產,但仍需進行工廠試驗和部隊試驗。此時,約瑟夫·雅科夫列維奇·科京領導的基洛夫工廠又跳出來作梗,聲稱自己工廠設計的T-50坦克和KB坦克可以完全替代其他任何坦克,包括T34。
約瑟夫·雅科夫列維奇·科京
他主持研製了KV、IS系列重型坦克
科京是深受斯大林青睞的坦克設計師,地位也比科什金高很多(上將軍銜)。T34項目一度危在旦夕。萬幸的是,在科什金的據理力爭下,T-34坦克最終獲得在莫斯科與KB坦克一較高下的機會。
為了證明T34的性能,已有早期肺炎癥狀的科什金,在寒風刺骨的天氣里,將2輛T-34坦克以履帶行軍的方式直接從哈爾科夫開到莫斯科。證明了T-34坦克絕佳的可靠性與機動性,徹底的打敗了競爭對手——笨拙、故障頻發的T-50和KB坦克。
影片末尾紀錄片中
參加紅場閱兵式的T34
但也因為這次長途行駛,科什金的肺炎病情加重,於1940年9月26日不幸逝世。一年以後,T34在格羅德諾附近初次登上戰場,給予了德軍極大的打擊與震撼。
德軍:不得不承認,現在是你T34比較強
影片的末尾,隨著T34紀錄片鏡頭結束。屏幕出現一行俄文「獻給T34坦克的創造者「,以表達對這位偉大設計師最誠摯的敬意。
的確,世界上成功的武器設計師很多,但嘔心瀝血用生命設計一件武器,讓其名揚天下的設計師屈指可數。僅憑這一點,他就值得被尊敬,值得被稱為」偉大的設計師「。科什金也用自己的行動,真正做到了他在影片中說的那句話——「我為人民工作,因為我來自人民「。
在他逝世後,T34幾乎參與了蘇軍所有戰役,從莫斯科一路開進了華沙、布達佩斯、維也納….最終直搗柏林,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朝鮮戰爭中屢建奇功的215號T34/85坦克
現存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它的總產量超過8萬輛,在二戰結束後仍然活躍在多個局部戰場上,甚至至今仍被部分國家地區使用。
對越反擊戰中被我軍繳獲的越軍T34/85坦克
現存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T34也最終成為一款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對坦克設計乃至後世影響深遠的坦克。科什金如果能看到,也應該會感到欣慰吧。
動漫中的T34「鋼鐵洪流」
現如今,T34坦克已經與PPSh41衝鋒槍、AK47、伏特加一樣,成為俄羅斯一個特有的文化符號與象徵。在2018年5月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式上,一輛T34/85攜蘇聯國旗率先通過紅場,它象徵著俄羅斯昔日的輝煌,更寄託了俄羅斯人對榮耀傳承與復興國家的決心。
總之,這是一部讓人在欣賞坦克雄姿之餘深思的優秀戰爭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迅雷磁力鏈接下載觀看。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尷尬!巴基斯坦繳獲一批國產迷彩97式步槍,塗裝很皿煮
※各國犯罪分子用過什麼土造武器?中國罪犯魔改的最猛!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