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國大玉璧:戰國玉璧之最在齊魯

魯國大玉璧:戰國玉璧之最在齊魯

魯國大玉璧檔案

年代:戰國早期

祖籍:山東曲阜魯國故城

尺寸:外徑32.8厘米,孔徑11.6厘米

收藏單位:山東博物館

國寶留言: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戰國玉璧之最

玉,美石也,但是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玉又遠超出精美石頭的範疇,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尚玉文化。古人以玉比德,將人性的高貴、純潔等美好品質賦予了它。當玉被雕琢成玉璧,又具備了斂葬、祭天、贈禮、裝飾的功能。收藏於山東博物館的魯國大玉璧,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且無論材質、做工都算的上是戰國玉璧中的精品之作。久久地凝視著它,其圓通的外形、沉靜的顏色、勻稱的紋飾會讓人內心油然地生出安定和諧的美感。

魯國大玉璧是精品玉璧

關於玉璧還有不得不說的故事

走進山東博物館的大廳抬頭仰望時,你會發現中央穹頂上鑲嵌著一個直徑20米的墨綠色中空圓形裝飾,它的造型就來源於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魯國大玉璧。這枚玉璧的實物自然不可能有20米的直徑,但是其外徑32.8厘米、孔徑11.6厘米的尺寸,已經是目前為止國內發現的最大一件戰國玉璧。

良渚玉璧

魯國大玉璧為扁平狀圓形,玉料呈墨綠色,內外緣各有一周廓,兩面紋飾相同,璧面上紋飾以綯索紋分為內、中、外三層紋飾。內外兩層飾陰線刻合首雙身龍紋,用綯索紋分別相隔成三組和五組;中層密布排列均勻淺浮雕的谷紋。玉璧紋飾繁複精美,布局緊密勻稱,飽滿和諧,線條流暢,工藝純熟,屬戰國玉璧中的精品。

玉璧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均有使用。迄今為止,最早的玉璧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文化時期。這一時期玉璧大多素麵無紋,尺寸較大,打磨較光亮,但製作不夠規整,璧體往往厚薄不均,顯示出早期玉器製作的原始性。時代較晚的龍山文化中偶見玉璧,器形規整,打磨光亮。

西周春秋時期是玉璧的發展期,製作規整,璧面切割平整,內外瑗厚度相同,紋飾趨於複雜。西周大璧無紋,小璧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題材主要為龍、鳳、鳥紋。戰國兩漢時期是玉璧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玉璧裝飾紋樣豐富繁雜,流行蟠螭紋、蟠虺紋、勾雲紋、谷紋等等。製作工藝極為精湛,有的細陰線能刻成像毛髮一樣細勁而流暢的線條,後人稱之為「髮絲雕」,被譽為戰國玉雕的絕技。漢代玉璧在整體風格上沿襲了戰國,玉質仍以白玉、青玉為主,但璧的形體普遍加大,璧形略厚。在造型上,鏤空和出廓玉璧在漢代大為流行。有的玉璧上還刻有文字,但從總體水平來看,漢代玉璧不及戰國的精細。

戰國早期玉璧

唐代金銀器盛行,玉璧紋飾更加豐富多彩,奇花異草、飛禽走獸都成為常見題材。常見為一面谷紋、蒲紋,一面是獸面紋、蟠螭紋;也有一面為獸面紋、蟠螭紋,一面為花草紋。宋元明清時期,多為仿古玉璧。

我國是一個崇玉、尚玉的民族,玉文化源遠流長,關於玉璧的傳說有許多,其中關最具傳奇色彩的就屬和氏璧了。相傳,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偶得一塊絕世的玉璞,決定把它獻於當時的楚厲王,厲王命令玉匠查看此玉,但可惜玉匠不具慧眼,告訴楚王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盛怒之下,楚王便以欺君之罪砍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即位後,卞和又去獻玉,但仍是明珠暗投,結果被武王砍去了右足。卞和在荊山日夜抱璞痛哭。新即位的楚文王得知此事,派人前去探詢,和氏說:「我並非因被砍去雙腳而傷心,而是寶玉被認為頑石,忠臣被認為騙子,這才是我所傷心的啊。」於是楚文王命人剖開玉璞,果然得以美玉,確為稀世之寶,遂命名為「和氏璧」。 後來此璧被楚國用作向趙國求婚的聘禮,贈送趙國,秦國覬覦已久,假以15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國也深知秦國的歹意,但懼怕強秦,不敢拒絕,乃派機智勇敢、足智多謀的藺相如出使秦國,得以「完璧歸趙」。後來秦滅六國,「和氏璧」終歸秦有。秦始皇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為璽,即為傳國璽。自秦之後數百年間,傳國璽成為中國歷史上被承認為正統帝王的條件之一,在人們心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元代玉璧

古人用玉璧斂葬

玉璧也是權力財富的象徵

斂葬是玉璧的最主要功能之一,1977年出土於曲阜魯國故城的這一玉璧即為斂葬玉璧。出土該玉璧的52號墓是一槨兩層棺的大型墓,出土玉璧十八枚,棺內死者身上從頭至足放一層玉璧(共九枚),身下墊一層玉璧(共八枚),另一枚在槨室。在其腹部上下均有兩件碩大的玉璧,上文介紹的玉璧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件,位於墓主身下。

之所以用玉璧斂葬,是為了保佑肉身不朽,靈魂升天。在古人的喪葬觀念中,靈與肉是有很大區別的,靈魂是人的精氣所在,不能與肉體一同存在於墓中。人們希望靈魂升入天境,以告慰死者,福佑生者。古人認為玉有不朽之能,「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而玉璧則是通天的信物,擁有和百神相通的靈性,甚至被認為是通往天國的天門,中間的孔被認為是供死者靈魂出入的通道。

用玉斂葬的歷史很早,例如浙江餘姚反山的單座墓中就曾出土了四五十件之多的玉璧。西周時期三門峽虢國墓地發掘出一套完整的由玉、瑪瑙、金、綠松石、獸牙組成的葬飾。到漢代,玉斂葬發展到極致,出現了金縷玉衣,同時伴有大量玉璧。西漢廣州南越王墓中出土數十件玉璧,西漢中期的劉勝和竇綰玉衣的前胸、後背都放置有多塊玉璧,並有一定的排列方式。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帛畫中部繪一谷璧,二龍呈十字型交叉,穿於璧中,繞纏糾結,扶搖而上,上部龍首直接天闕,下部龍尾迤連地陰,將墓主靈魂導引入九陽高照、鶯歌燕舞的仙界。

此外,玉璧還是古代統治者祭天的禮器。在古人的觀念中,天圓地方,而璧圓象天,因而用璧來祭天。《周禮》記載:「以玉做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玉璧同時也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子執谷璧,男執蒲璧」,不同的等級所使用的玉璧是不同的。平民百姓是不可以隨便使用玉璧的,私藏玉璧要受刑罰,因而才有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說法。玉璧在古代社會中還屬於饋贈禮品,歷史記載楚襄王想聘莊子做宰相,便送他白璧百雙。而從戰國時期流傳至今的故事「完璧歸趙」,更是由一塊玉璧引發了兩國的外交之爭,甚至牽動國家的生死存亡。當然,玉璧最為常見的功能還是裝飾之用,一般見於小型玉璧,有的可以獨立佩戴,有的則和玉璜、玉玦等組成精美的玉串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D組:阿根廷被冰島隊1-1逼平,梅西罰丟點球!
拿到原產地預裁定書,紐西蘭進口礦泉水可以零關稅了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