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家與道家之爭:(3)佛刀小試一下

佛家與道家之爭:(3)佛刀小試一下

佛家與道家之爭:(3)佛刀小試一下

明明早上人還在恆河旁

還在和釋迦牟尼喝泡湯

怎麼場景一下跳長安

我在護城河的堤岸

站在古老神秘的城牆

月光搖又晃

我用印語跟小販交談

突然畫面一下就全暗

我還在想到底身在何方

我變模樣是個華裔姑娘

我開始想認真細心裝扮

我回台上看佛家粉墨登場

佛家與道家之爭:(3)佛刀小試一下

站在長安城下的觀音開始了她的漫漫征途,她面臨的是全新的挑戰。 她開始周遊全國,對全國市場作了一個深入的調查。 調查結果很令她滿意,道系神仙雖然占統治市場,但是並非像佛教在印度一樣的根深固蒂,她發現了道教的很多問題。

道家的市場目光更多放在上層貴族階層,為政府和達官貴人服務,講養身,講升仙。對於更多的貧苦大眾來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填飽肚子,是尋求一種精神力量來對抗苦難的人生。 而專營於販賣升仙丸的道家文化公司對於底層百姓來說,太高消費了。

觀音很有信心,佛家販賣的免費的佛文化在中原最具廣闊的市場,更具親和力。更能夠滿足百姓群眾的精神需求。現在是需要尋找一個落腳點的問題。觀音沒有選擇當時東漢最繁華的國都長安,也沒有選擇風光秀麗的洛陽。

她的選擇是擁有著滄山洱海的彩雲之南。 因為當時的西南之地是道家市場的空白之地。當時的雲南大理,是一個叫羅剎的妖王在統治著這片土地。羅剎同志據說也是法力無邊,但是性格非常殘暴,最大的愛好是吃人眼。為此那片土地多了很多失去眼睛的苦難百姓。

觀音到中土的第一次亮劍,對準了這個羅剎同志。觀音來到位於大理的羅剎王宮,用了點銀子買通了羅剎王宮裡一位叫張敬的主事,讓他給羅剎王帶個話,說一名印度的美女想拜會羅剎王,並給他捎了點印度的土特產---印度人眼

佛家與道家之爭:(3)佛刀小試一下

羅剎一聽印度人眼,嘴就饞了,什麼人眼都吃過,就印度人眼沒吃過,新鮮! 於是羅剎王接見了牽著條黃狗的觀世音同志,並吃了觀世音帶來的印度特產。進口人眼就是香,羅剎王一口氣就把觀世音帶來的一藍子印度人眼全吃光了。

吃人嘴軟,不可一世的魔王這時候也變得客氣溫柔了。 「美女妹妹遠渡重洋,來到我們大理,所為何事啊?」。 「大王,我早就聽聞大理是風景秀美,匯天地靈氣一體的聖地,特此前來,想給大王暫借一塊寶地進行修行!」。觀音的中文已經說得很標準了,在羅剎耳中聽起來 軟綿綿的很溫柔很順耳,

「哦,原來是想找地方修行,你想要那塊地盤呢?」羅剎心想先別答應,萬一這位美女獅子大開口就不好辦了。 「吾只想在洱海岸邊有袈裟一鋪、黃犬四跳之地的地方就可以了」觀音說得很隨意。

佛家與道家之爭:(3)佛刀小試一下

羅剎心想這印度美女還真是太客氣了,袈裟一鋪、黃犬四跳之地的地方就夠修一小茅屋,不經我同意你都可以建嘛,看來人家還是挺敬重我這個羅剎王的嘛! 「好的好的,沒問題,美女只管自行去洱海邊自行劃一展袖,你的小黃狗跳四跳的地方安身修道就行」。

「為避免和當地居民產生土地糾紛,還是希望陛下能親自下個文件進行公示,我劃地那天,也希望大王能夠在場,以示公正。」 吃了人家的人眼,就得為人家做事,羅剎王心想也不是什麼大事,很大方的答應了觀世音的要求。

劃地那天,羅剎和觀音來到現場洱海,發現有很多群眾來現場觀看(被觀音買通的張敬背地裡打了很多廣告和宣傳)。羅剎王說觀音姐姐你開始劃地了,劃完了誰不服叫他們來叫我。

觀音說那我就不客氣嘍。 觀音袈裟一鋪,竟然把滄山洱海全鋪完了,而小黃狗四跳之間,彩雲之南的土地全在腳下了。 「這就是我要的地盤,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羅剎王是堂堂的男子漢,該不人食言於我和大理百姓吧!

佛家與道家之爭:(3)佛刀小試一下

羅剎王知道被觀音姐姐陰了一手,但還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來。但其實羅剎王還是蠻大氣的,願賭服輸,說既然你有這個能力,陰我我也沒話說,大理的地盤是你的了,可是你得給我找個落腳點給我,總不至於讓我流浪街頭吧!

觀音指指洱海山上那一座漂亮的宮殿,說那是我為你特章準備的,裡面天堂勝鏡,白玉為階、黃金為地,衣食無憂,還有各色特產人眼,一生無憂無慮。羅剎一聽有人眼,命都不要,就直奔那宮殿去。

才走進宮殿,華麗富貴的宮殿就變成了在鐵架子。把羅剎王關在了裡面,而之前羅剎王所吃的人眼從他的肚子里則變成了鐵連。羅剎王被終身監禁。儘管手段有些卑劣,但觀世音還是兵不血刃的解決掉了羅剎王。

觀音後來扶持了一個叫細奴羅的當地人,重新建立的新的政權---南詔國。後來的南詔國,以佛教為國教,就不足為奇了。佛刀小試之後,觀世音開始了與天宮政府的外交談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演說 的精彩文章:

天宮的三巨頭之——玉帝的成仙之路3
到家四大天師之—葛洪

TAG:歷史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