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好看但別神化

我不是葯神:好看但別神化

特別累的一個工作周結束了,第一項娛樂活動是跑去看了《我不是葯神》,點映造成的話題究竟是營銷造勢還是偶然不去深究,總之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以下內容有劇透。

我推薦大家在周末去看一下這部電影,票價是肯定可以值回的,不過我有點不太喜歡現在網友一窩蜂的神化這部電影。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國產電影但凡拍得合格好看,就有網友瘋狂吹捧,《大聖歸來》經歷過,《戰狼2》經歷過,這次可能也要經歷下。這說明放在國產電影大背景下,國產院線片的整體質量實在是不高,以至於稍微出點不錯的片子,觀眾都受寵若驚,我自己都承認,我們的要求其實不高的嘛。

但是,《我不是葯神》還是有幾個很不錯的優點值得大家去電影院看。

首先,這個題材是現實題材。前半部分雖然有很多搞笑的情節,但作為觀眾只要想到這些人都是得了絕症,每天都盼望著能夠買到一點便宜的特效藥的病人,就很難輕易笑出來。就算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有醫保,但一個普通家庭其實經不起一場真正的重病。所以我被電影里那句「誰家沒個病人」打動,這種共情作用每個觀眾都很容易感受到,就算是用一個可能有不少bug的曲折故事來包裝,它依舊是一個現實題材故事。這點是一種優秀。

所以最初的藥店五人組裡的呂受益因為斷了葯病情加重,動了手術也耗光家裡的錢之後,選擇自殺留給妻子兒子最後的安穩,特別現實,又特別絕望的感覺,讓電影院里變得很安靜。一個得病的老奶奶問警察「你就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因為沒人能保證,所以大家都沉默了。

其次,這個故事有英雄主義的浪漫情懷。研究數據表明,經濟越蕭條,娛樂越發達。說明什麼?人在低谷中需要一些別的東西作為支撐。於是在這樣絕望的現實題材里,有勇哥這樣的人出現,先是為了賺錢敢於冒險,讓葯從四萬變成了五千;又是在呂受益的死亡里被痛擊了人性,開始不賺錢的搞葯來賣。黃毛最後毫不猶豫地為了勇哥犧牲自己,是人性對人性最誠摯的部分,雖然套路,但觀眾受用。

最後,我還是覺得這個故事的完整性是不錯的,雖然也許在很多情節上的處理有硬傷,但這畢竟這部電影的定位還是商業片,這個故事可以上映,能夠過審,很多地方必然得妥協一下,如果有更多的電影人去拍這樣的題材,去挖這樣的故事,那麼國產電影還有一絲希望。不少人或許會拿很多韓國電影來做比較,但我想提醒一點,要一步到位是很難的,先得要有人去做,所以我認可這部電影。我也同意韓寒在微博里寫的,電影里的製藥企業的形象雖然是完全反面的,但現實中很多製藥企業為了研發新葯,投入是巨大且漫長的,有些東西被保護是合理的法律。

最後,不要覺得張長林賣假藥的情節很荒誕,這段無比的現實,當人陷入重病中,任何一絲希望都不願意錯過,這就是求生欲。所以,那些真的賣假藥的,都十惡不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星劇評 的精彩文章:

我們的黃金時代

TAG:木星劇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