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王朝》姚啟聖為康熙立下汗馬功勞,卻急著退隱,是因為不屑

《康熙王朝》姚啟聖為康熙立下汗馬功勞,卻急著退隱,是因為不屑

導語:《康熙王朝》姚啟聖為康熙立下汗馬功勞,卻急著退隱,是因為不屑

姚啟聖是一個聰明人,他做的事可以說處處都是學問。他在朝廷中是一個人才,在官場上是一個奇葩,深得康熙的恩寵。在他65歲的時候,因為總是得罪上司,從大清的二品大員一路降職成了九品的芝麻小官。順治看他不順眼,留了遺旨不讓啟用姚啟聖。康熙卻非常的欣賞他,下旨讓他重新成為福建總督,全權主持領兵攻打台灣的事情。

姚啟聖還真的是一個人才,他用最快的速度布置了攻擊台灣的一切所需,還限令讓福建民眾後退30里,90天以內必須完成禁海。故土難離,像這種大面積遷移原住民當然是非常困難的,下面的普通民眾當然不滿。挖人祖墳在古代那是比當面砍人更大的仇恨,但對姚啟聖不滿的福建民眾把他的祖墳挖了三次之後,姚啟聖不僅從未加罪於他們,還寬恕了挖他祖墳的人。

姚啟聖對福建人民下辛苦感化他們,對他們講道理施恩情,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才讓他的政令得以通行。接著姚啟聖又通過各種陽謀陰謀,在明珠和索額圖之間周旋,為漢人爭取了不少的利益。就這樣,把台灣治理得政通人和的姚啟聖,飛速積累著進攻台灣所需要的優勢,準備著有一天攻打台灣。後來僅僅三年後,姚啟聖就成功收復了台灣,完成了康熙交給他的任務。

姚啟聖最大的特點不是他的聰明,而是他的純粹。他喜歡書籍,對康熙重用他的恩情不以為意,反而對於康熙送他一本書欣喜若狂。他想一個真正的儒者,而不是那些越讀書越虛偽的腐儒,寧可一直被貶官也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他明明做的是清朝的官員,但是卻不把滿族重臣明珠和索額圖放在眼裡,不想和這兩個人為伍一心為漢人爭取應得的利益。

而且他也不屑於滿清的官位,在為康熙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後毅然辭官,決定退隱田園。作為一個官員他無愧於自己的身份和自己作為漢人的良心,為朝廷立功,為漢人謀福,讓人敬佩。他為人大度,做事有方略,面對自己的仇人時大度的放棄了自己的仇恨,在面對福建不願意遷移的百姓時自稱為老叫花子,把自己和福建的百姓至於相同的地位,苦口婆心的勸導他們同意遷移。

我不認同姚啟聖辭官,是因為想要保護自己。他要是想要保護自己應該早就成為那些庸庸碌碌的漢臣中的一員了,何必吃那麼多苦頭,以至於被貶為一個九品官。姚啟聖為康熙立下汗馬功勞,卻急著退隱,是因為不屑。他不屑於清朝的官位,看明白了朝堂不會允許他繼續為漢人謀取福利之後,就辭去了自己的官位,寧可不做官也不和那些滿人同流合污,迫害普通的百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美麗 的精彩文章:

《少年天子》太后在皇后和佟妃面前,提饒不了靜妃,這是一個暗示
《康熙王朝》周培公通過蠟燭,就確定有太監謀反,實在是心思縝密

TAG:歷史的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