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刻薄的人,離災難不遠了

刻薄的人,離災難不遠了

做人要仁厚,不可尖酸刻薄,嘴上要多積德,得饒人處且饒人。《閱微草堂筆記》筆記有這樣一則:

有個外號叫賽商鞅的人,這裡不提他的真實姓名和籍貫。他是位老秀才,帶著家眷寄居在北京。此人天性尖酸刻薄,凡是好人好事,他都要刻意從中挑剔,故而得了個賽商鞅之名。

翰林院編修錢敦堂先生死後,他的門生們為他籌措款項,置辦衾棺,料理喪事,並贍養憮恤他的妻子兒女。事事辦得周全妥貼。這位賽商鞅卻說:「世間哪有這麼好心的人。他們分明是藉機沽名釣譽,好博得人家稱他們有古道心腸,讓顯要人物知道他們的名聲,將來想攀附鑽營就容易了。」

有一位貧民,他的母親病餓死於路旁。這位貧民跪在母親的遺體旁,向路人乞錢買棺,以安葬母親。他面容憔悴,形體枯槁,聲音酸楚悲哀。很多人為之淚下,紛紛施捨給他零錢。這位賽商鞅說:「這人是借死屍發洋財!那躺在地上的,是不是他媽媽還不知道呢!什麼大孝子?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

有一次,這位賽商鞅路經一座表彰節婦的牌坊。賽商鞅抬頭看了一陣碑文,嘲笑說:「這位夫人生前富貴,家裡奴僕眾多。難道就沒有像秦宮、馮子都那種人?這事得加以查核,我不敢斷定她不是節婦,但也不敢說她肯定就是節婦。」

這位賽商鞅平生所操的論調都是這樣尖酸刻薄,所以人們都怕他,迴避他,也沒人敢請他教書。因此,他一輩子不得志,終於貧困潦倒而死。他死後,妻子兒女流落街頭,極為悲慘。後來,有人在朋友的宴席上見到一位陪酒的妓女,她那舉止言談,頗有書香門第的閨秀風度。人們感到驚訝,認為這樣一位女性不該淪為倚門賣俏之流。仔細一問,才知道她就是賽商鞅最小的女兒。他的女兒竟走到了這一步,是多麼地令人悲哀啊!

先父姚安公說:「這位綽號賽商鞅的老秀才,平生並沒有做過什麼大的罪惡。但他總要顯示自己的識見高人一等,所以不知不覺地走到了這種悲慘的地步,怎可不引以為戒呢!」

有點文化,看過幾本書,有了一點本事,於是看哪裡都不順眼,看誰誰都不入流。這種人最喜歡發表議論,表示他的思維不同尋常,表示他的看法特立獨行,是個很有思想有主見的人。豈不知這其中就造了多少業而不自知啊!

所以大德教我們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個說好話,看似容易,實則很難。因為口業易造而難防,好耍小聰明人真的要注意了。好事沒做幾件,嘴上又不積德,還想著解脫往生,那真的難了。

《了凡四訓》里說:「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厚道的人,這種人一定有後福,而刻薄的人離災難就不遠了。俗人看不出這個預兆,像眼睛被遮住一樣,好像一切吉凶禍福沒法子預測,其實預兆都擺在眼前。

德 從 寬 處 積

福 向 儉 中 求

紀曉嵐還寫了一篇「巧舌罰啞」的故事:

舉人王金英說:江寧有位書生,住宿在某官宦人家的廢花園裡。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有位年青漂亮的女子從窗外往裡偷看。書生心想,這個時候出現在窗外的女子,非鬼即狐。但見她容貌美麗,心生愛慕,也就不害怕了,便開門請她進來。那女子雖然忸怩羞澀,依然婉轉相就。但始終不發一言。書生向她問話也不回答,只是含笑顧盼,脈脈含情而已。

這麼相處過了一個多月,書生始終不知道她的身世。有一天,書生拉著她再三盤詰,她就拿過筆來寫道:「我本是明朝某翰林的侍姬,不幸短命而死。只因生前巧言令色,善於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攪得一家骨肉反目為仇、情同水火。死後遭陰司譴責,罰我變成啞巴鬼。一直沉淪在鬼趣,到現在已經有二百多年了。你如果真的憐愛我,請為我抄寫《金剛經》十部,我便可依仗佛力,超脫苦海。我將生生世世感念您的大恩大德。」書生慨然答應她的要求,並立即抄寫。

十部《金剛經》寫圓滿的那天夜晚,女鬼又翩翩而來,她恭恭敬敬地向書生拜了又拜,然後取筆寫道:「憑藉《金剛經》的法力,我得以懺悔前生之過,現已脫離鬼趣。但因我前生罪孽深重,只能帶著宿業去轉生,還必須做三世的啞女,才能說話。」寫罷,作別而去。

啞巴鬼,就是想念佛誦經,也做不到了。我等還沒啞巴,有一張伶俐的嘴,何不多多念佛誦經說好話呢,整天說一些淫詞艷語,或者散心雜話綺語,真是浪費了這麼一張好嘴呀。難道也要等到淪落到啞巴鬼再去找有緣的人為我們抄經嗎?

口常說好話、讚美的話、寬容的話、體諒的話、謙讓的話……不花一分錢,就積了無量功德,這樣的好事不去做,整天說自己發菩提心,要普度眾生,要上報四重恩,真是自欺欺人啊!

素食,健康,養生,分享生活小常識,小竅門,旨在還原食蔬最本真的味道,傳播養生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禪和尚 的精彩文章:

一個屠夫的真實因果報應故事
人體內三百六十骨結之間的業障之氣!

TAG:一禪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