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本文專家:紀之光,上海體育學院運動心理學博士

俄羅斯世界盃進入淘汰賽之後,點球大戰之頻繁超出了我們的想像。1/4決賽俄羅斯對陣克羅埃西亞,1/8決賽俄羅斯對陣西班牙、克羅埃西亞對陣丹麥、哥倫比亞對英格蘭都是最後以點球大戰決勝。不到最後關頭根本不知道誰勝誰負。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北京時間7月8日凌晨俄羅斯對克羅埃西亞那一場1/4決賽的點球大戰中,出現了罰球球員射失點球(打偏)和守門員相繼撲出點球的情況,最終雙方總共10個點球有3個沒有進。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足球比賽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定是點球大戰,不論是場上球員,還是場邊的觀眾一定都是屏氣凝神,全神貫注的。歷史上有許多頂級球隊和球員均倒在了點球線前,可以說點球是足球比賽乃至體育運動中最殘酷的決勝方式之一。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那麼進行點球大戰時,看似一蹴而就的過程,罰球隊員與守門員都是怎樣應對的?為什麼在點球大戰中罰球隊員更容易射失點球?守門員又是如何來預判對手的射門方向?又是如何決定往哪一個方向撲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守門員如何撲點球?

點球大戰中,守門員要將點球撲出,涉及的重要心理過程就是對於來球的判斷,也就是動作預期。運動預判是利用知覺信息的部分資源或者先行的線索條件對動作結果進行預測的行為方式。可見,運動過程中來自環境、對手動作等信息線索可能會影響動作預期。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但實際上撲救點球的時間極其短暫,一些快速信息變化甚至讓守門員根本來不及用大腦思考,而且在高壓條件下守門員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完成撲救動作,抑制無關信息干擾都非常不容易,更何況優秀的罰球運動員由於其良好的協調、力量等運動能力,還會故意做出假動作迷惑守門員,因此在罰球時要求守門員根據射門運動員的身體線索進行動作預判根本不現實!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那麼是否是就意味著守門員只能以擲骰子方式決定撲救的方向了?實際並不是這樣的,大家一定還記得,2006年世界盃德國與阿根廷點球大戰前,德國隊的門將萊曼接過神秘的字條,後來有報道稱,字條的內容正是阿根廷主罰隊員習慣射門的方向,結果大家也知道了。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同樣,在本屆世界盃中,梅西所主罰的點球也被撲住,冰島門將甚至毫不避諱的說,他曾經專門研究過梅西如何罰點球,對於射手罰點球習慣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千鈞一髮的點球大戰中。俄羅斯在點球大戰中能夠戰勝西班牙,應該也對這支世界強隊做過深入分析。

罰球運動員如何破門?

那麼既然知道這樣的規律,作為罰球運動員為什麼不見招拆招,罰點球時就專門找自己不常選取的方向呢?

事實上,就像我們剛說過的,運動員在主罰點球時,罰球運動員和守門員均承受很大的壓力,對於戰術制定等方面均有不利影響,因此在動作過程中一方面很難根據守門員的站位臨時改變既定的射門程序,基本都是處於「自動化」完成射門動作。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而另一方面,由於點球大戰的重要性,球員往往處於希望發出最完美,角度最刁鑽,速度最快的射門。因此,球員一般仍然會選擇最擅長的主罰角度。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著名球員在罰點球時,不是被守門員撲住就是將球射偏,比如1/4決賽時俄羅斯隊的後衛費爾南德斯就將皮球偏出了門柱。

世界盃的點球大戰驚心動魄,但背後的真相更值得關注

因此,如何在點球大戰這樣重要的場合中,做出求穩與出其不意的抉擇,是每位運動員需要考慮的事情。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流動科技館國際巡展在緬甸開幕
一新基因可調控人體膽固醇吸收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