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吉林老人自稱養父為太監,還拿出一御用寶物,專家鑒定後驚嘆不已

吉林老人自稱養父為太監,還拿出一御用寶物,專家鑒定後驚嘆不已

眾所周知,太監是依附於皇家,靠皇室賞賜而活的特殊人群,他們身有殘疾、膝下無子,一旦年老體弱或失去勞動能力後,照例是要逐出宮廷,而脫離宮廷的他們很多都難覓生路,無法養活自己。

清朝太監劇照

不過一些原本有權有勢的太監,出宮後仍可以依靠積蓄在京城裡繼續過著大富大貴的生活。然而那些身份卑微的老太監出宮後,就只有返回籍貫所在地。回鄉之後,他們往往會受到村中百姓的歧視欺凌和百般刁難。由於膝下沒有子女、親戚們又不願贍養,他們只能失望地倒流回京。那麼這些太監回京後又是在哪裡安身呢?

一般說來,京城裡都會有一些特殊的寺廟供其安身,這些寺廟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們是由大太監出資興建的。比如明英宗朱祁鎮時期的大太監王振,他就在北京東城修建了智化寺作為太監的安身之所。無獨有偶,明代宗時大太監劉通於東城報房衚衕修建法華寺、英宗復辟後太監李童在今石景山區修建了法海寺、太監尹奉於西山鳳凰嶺修建妙覺禪寺。萬曆年間,大太監谷大用修建萬壽寺於西郊;天啟年間,「九千歲」魏忠賢修建西山碧雲寺。

香山碧雲寺

大太監們給老太監們修建了這麼多安身之所,照理說是可以安享晚年的。然而到了清末,大多數寺廟卻不再收留,只留下北長街的萬壽興隆寺、鼓樓宏恩寺等寥寥數廟可供太監養老。其中以萬壽興隆寺收的最多,其前身乃是明代的兵仗局佛堂,因康熙皇帝生母孝惠章皇后佟佳氏生於此處,故康熙皇帝曾下令兩次重修並改名為萬壽興隆寺。

如今的萬壽興隆寺

不過到了清末,太監們已經很難住進這裡了,因為太監們要想進入佛廟養老,就得先進 「養老義會」並定期交納數額不菲的「會費」,這個高標準讓很多太監望而卻步。清朝滅亡後,宮中太監憑藉著《清室優待條例》的保護,還能繼續住在紫禁城中服侍皇帝。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馮玉祥率西北軍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及其小朝廷驅逐出紫禁城,徹底剷除封建制度。溥儀這一走,紫禁城裡的眾多太監當然是紛紛逃離,各尋生路。不過在逃出紫禁城前,溥儀便趁亂將一些財物賜給了服侍他的貼身太監。其中有一位曾姓太監,被遣散後因沒有入住萬壽興隆寺、宏恩寺的資格,便選擇重回原籍,在經過漫長的回鄉之旅後,他終於到了吉林長春。

溥儀身著龍袍舊照

回到家中的曾太監擔心無人為其養老,便收養了一個男孩,並取名為曾家根,就這樣他憑著手中的財物和孝順的養子,安逸地度過了晚年。上世紀80年代,貧困無助的曾太監養子曾家根老人,為了生活決定拿出養父留下的一支玉管毛筆進行出售。曾家根老人聲稱這是宣統皇帝御用毛筆,價值不菲。毫無疑問,曾老漢的這一行為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注意。

一些文物專家專門跑到老漢家中拜訪,聲稱要一睹「皇帝御筆」風采。曾老漢誤以為他們是有錢的買家,就給他們看了玉筆——筆管乃白玉所制,溫如羊脂、潤如秋水,渾然天成、質地不凡,其上還刻有「浩然硃筆」四字(「浩然」乃溥儀之號)。這無疑證實了此筆乃溥儀御筆。

清代玉桿荷葉筆

專家激動之餘便主動亮明身份,想要勸說老漢把玉筆獻給國家,還提出可以獎勵錦旗一面和現金獎勵。沒想到曾老漢死活不肯,他說前面有人找到他,願意出三十萬買下此筆(當時的三十萬可謂一筆巨款),但他都沒賣。曾老漢明確表示自己要拿這支筆換錢來養家糊口、維持生計,幾百塊錢獎金只是杯水車薪。勸說無果後,專家們心灰意冷的離開了曾老漢家。據說不久之後,御筆被老漢所賣,再無人得知道其下落。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鄒城農民進山挖洞,卻發現明朝第一王陵,專家:這件寶物價值連城
他是中國最後的進士,對日奴顏婢膝臭名昭著,躺在病榻上仍被槍決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