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諾獎得主:如何輸掉一場貿易戰?

諾獎得主:如何輸掉一場貿易戰?

編者按:

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在貿易陰雲籠罩下,中國國內市場和輿論表現出一定悲觀情緒。

不過,正如普遍認為的「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國內反對貿易戰的聲音同樣此起彼伏。

7月7日《紐約時報》刊發了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的文章《如何輸掉貿易戰》——

特朗普的「貿易戰是個好東西,贏起來很容易」宣示出來後,隨即成為金句名言,正好像赫伯特·胡佛說過的那句「繁榮近在眼前」。

特朗普明顯認為:貿易是一場遊戲,而在這個遊戲中,擁有最大盈餘的人獲勝,而美國因為進口大於出口,所以在任何貿易衝突中都佔據優勢。彼得·納瓦羅也出於同樣的考慮,預測沒人會報復特朗普的關稅措施。然而鑒於貿易戰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我們已經見識了別國採取的大量報復措施,感受到貿易戰升級的極大可能。

但事情就是這樣:特朗普的關稅措施依然缺乏良好的規劃,即使在那些認同特朗普原始的重商主義貿易觀的人看來也是如此。事實上,其關稅措施的結構必將對美國經濟造成極大的傷害,卻只能換取極小的收穫。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報復卻要老練得多:與特朗普不同,被其貿易怒火瞄準的目標國家似乎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達到怎樣的目的。

關鍵之處在於,納瓦羅與特朗普的觀點不僅過度看重貿易收支,而且似乎假想世界仍然停留在上世紀60年代,以為貿易仍然主要表現為小麥、汽車之類的最終產品。在那樣的世界裡,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將促使消費者購買國產汽車,增加汽車業崗位,僅此而已(除了會被別國報復以外)。

然而,在現代經濟中,貿易額中的很大一部分涉及中間產品——不是汽車,而是汽車零部件。如果汽車零部件被徵收關稅,我們甚至很難預測就業崗位受到的第一波影響:國內零部件生產商也許會招聘更多工人,但是你抬高了成本,降低了下游生產商的競爭力,所以下游生產商會收縮業務。

因此在當今世界,聰明的貿易戰高手(假設真的存在此類人)會把關稅措施的焦點放在最終產品上,以免抬高國內產品下游生產商的成本。誠然,這樣做幾乎等於向消費者直接徵稅。但你如果害怕給消費者造成任何負擔,你首先就不應該投身貿易戰。

然而,特朗普頒布的關稅措施中,幾乎沒有任何一項針對消費品。經濟學家查德·鮑恩及其團隊用一張精彩的圖表展示了特朗普對中國關稅的構成:多達95%針對中間產品和生產資料。

源:USITC Dataweb

這些措施中包含了什麼戰略嗎?很難看出來。毫無疑問,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關稅能夠迫使中國接受美國的要求,因為首先沒人搞得清楚特朗普究竟想從中國那裡得到什麼。

中國的報復措施看上去就截然不同。中國沒有完全避免對中間產品徵稅,但主要瞄準了最終產品。而且中國的措施顯示了清晰的政治戰略:打擊特朗普的選民。與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不同,中國人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那麼其他國家呢?加拿大的情況比較複雜,因為他們對美國鋼鋁關稅進行了直接回應。但撇開鋼鋁產業不談,加拿大同樣遵循了比美國老練得多的戰略。

除鋼鋁行業外,加拿大的報復措施似乎力圖避免擾亂其在北美供應鏈中的位置。大體上講,加拿大沒有瞄準進口的美國生產資料和中間產品,而是主要關注最終產品。

而且和中國一樣,加拿大顯然企圖對美國造成最大的政治傷害。

即使你清楚自己的目標,即使你為達到目標制定了清晰的戰略,貿易戰也不是什麼好事情,打贏貿易戰也絕非易事。而特朗普關稅措施的顯著特點,在於它們簡直就是在自斷生路。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產生經濟後果的徵兆,例如美聯儲最新的動態。

因此特朗普和公司實際上並沒有贏得這場貿易戰的規劃。然而,他們僅僅可能是偶然發現了一種戰略,而這種戰略將比人們預期的更果斷地輸掉它。

原題:How to Lose a Trade War

作者: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美國經濟學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中美聚焦網立場。

本文為中美聚焦網專欄作家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與中美聚焦網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中美聚焦微信公眾號聯繫並註明出處。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微信ID:chinausfoc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美聚焦 的精彩文章:

CNN:美朝友好是對付中國的完美屏障
華盛頓郵報:中美貿易戰真要來了

TAG:中美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