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昌菊:美術展覽中的油畫

李昌菊:美術展覽中的油畫

編者按:2017年11月,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國油畫本土化百年(1900—2000)》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紀初,油畫作為改良中國畫的重要畫種引進中國,參與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經過幾代油畫家的努力,油畫已成為本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油畫本土化百年(1900—2000)》中,李昌菊大致依循20世紀前期(1900—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1949—1978年)和新時期以來到世紀末(1978—2000年)三大部分,探討中國不同時段的油畫本土化現象。本篇文章為第一篇《引進、傳播與融入(1900-1949)》的第二章節《積極的傳播》的第四節內容,通過列舉這一時期的油畫展覽,闡釋其在展現油畫家創作、彰顯藝術取向、推進中國西畫向多元化風格發展的作用。此外,展覽使油畫成為社會美育的參與者,開始發揮社會職責與功能。

美術展覽

20世紀20年代以後,各種各樣的美術展覽陸續登場[1]。從學校的成績展、社團展、個展、聯展、全國美展、出國展等,可謂形式多樣。學校成績展公開教學成果,既促進交流,也有普及之效;畫家辦展擴大個人影響;社團展不僅宣傳藝術宗旨,還推動繪畫多元化發展;官辦美術展覽則以其權威性和影響力,在檢閱美術創作成果同時,發揮美術普及和社會美育的積極作用,這些美展活動無疑是當時生動的文化圖景之一。

在這些美術展覽里,油畫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以當時影響較大的全國美術展覽為例,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1929年)共展出作品2348件,其中西洋畫354件[2],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1937年)共展出作品2084件,其中西洋畫215件[3],除了全國性的大展,油畫還是各種社團展的重頭戲,如1933年由孫福熙、徐悲鴻、張書旗、陳樹人、汪亞塵等人發起組織的藝風社,就多次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地舉行畫展,1934年,藝風社廣邀杭州國立藝專、南京中大藝術系、上海新華藝專、蘇州美專、武昌美專,以及北平、天津、廣東、廈門等地畫家舉行了一次可媲美全國美展的展覽會[4],展品多達九百件,國畫、西洋畫、書法、雕刻等均包括在內,除此,還有專門的個人油畫展,如陳抱一畫展(1925年8月22日)、林風眠畫展(1928年2月)、潘玉良畫展(1929年5月)等。

油畫大量的現身於展覽,與留學生畫家這個團體的努力分不開。作為油畫的創作者,他們在承擔美術教育和新美術運動的責任之餘,或奔走呼籲舉辦美術展覽,或組織策劃美術展覽,或出品參與展覽,如廣州第一次西洋畫展覽會,展出作品160餘件,便是「赤社」這個社團發起。赤社成立於1921年10月1日,由歸國留學生梁奎、陳丘山、馮鋼百、胡根天等人發起組織。再如上海的西畫社團晨光美術會(1921年成立),前後舉行過4次畫展,開始時會員只有30餘人,第二次展覽後會員猛增,已從30餘人,漸增至300餘人,1926年8月舉行第四次展覽會時展出作品總計300餘件,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當時從事西畫的參加者有王榮鈞、朱應鵬、宋志欽、余振新、李楷、吳人文、周元安、周一舟、唐越石、烏叔養、陳南蓀、倪貽德、馬施德、張眉蓀、張幸光、張亦庵、許敦谷、萬古蟾、華蓋、葛春蓀、樓崇遠、樓金聲、蔣鳴秋、魯少飛等。他們的作品受到社會的好評,一時在上海西畫界聲勢頗大。總之,近現代中國所舉辦的美術展覽會幾乎都離不開留學生的提倡、參與和推動,在促進近現代美術展覽會事業繁榮的同時,油畫也藉此進入了社會公眾的視野。

展示成果

圖 1–2–15?上海美專畫廊的聯展

圖 1–2–16?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第十四屆畢業生成績展覽會

無論學校成績展、社團展、個展,還是聯展、全國美展等,它們均是對一個時期、一個階段的美術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與檢閱,正是各種美術展覽(圖1-2-15、16),為油畫提供出展示的機會,在展覽上,藝術家的才華與風格得以顯現,一般民眾也得以有機會一窺油畫真容。

大型展覽,反映了某一階段油畫創作的整體面貌。如前所提及的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作品數量龐大,參與人數眾多,可謂名家薈萃,集中展現了當時中國美術書畫、金石、西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美術攝影等方面的創作狀況,其中西畫共計354件,陳列了4個房間,可以推測出參與該次展覽的西畫家為數不少。該展不僅相當全面的展現當時中國美術界的創作生態,還集中反映了本土油畫的創作狀況。

社團展覽,較能集中呈現該社團的藝術追求,展現新的活力與面貌。如現代主義美術社團決瀾社,其核心人物有留法的龐薰琹、王濟遠、張弦和留日的倪貽德等人。從1932年成立到1935年為止該社共舉辦了4次畫展。第一次畫展(1932年10月9日一16日)展出的作品以龐薰琹、倪貽德、張弦、陽太陽、楊秋人、周多、段平佑的油畫為主,會友梁錫鴻、李仲生、梁白波、丘堤、周碧初、陳澄波等人也有作品參加。參觀展覽的人員踴躍,引起文化藝術界的重視。《申報》報道此次展覽作品「質量之精,為國內藝壇所創建,有傾向於新古典者,有野獸群之影響者,有表現東方情調者,有憧憬於超現實的精神者」,其面貌正如倪貽德在《決斕社宣言》中所講的他們厭惡一切舊的形式,舊的色彩,要用新的技法表現時代的精神,要構造純造型的世界。

個人展覽,則集中反映出該畫家的藝術特色,或某一階段的創作狀態,利於外界對其油畫表現有深入了解。如抗戰爆發後,一些藝術家走向了戈壁深處,走遍大西北,廣泛深入接觸到西北的人文、藝術與民俗風情,並因此引發畫家的表現激情。1943年吳作人跋山涉水,不顧艱險,數次深入康藏地區的寫生,歷時兩年,1945年吳作人重慶舉行個展,展出了一百多幅油畫、水彩、速寫作品,表現了邊區民眾的生活及當地的風土人情。作品有《戈壁神水》、《祭青海》、《青海牧場》、《哈薩克》、《玉樹》、《高原傍晚》等,他一改以前愛用纖柔的筆觸和灰暗的色彩,而出現了熱熾的色和簡練的線。作品展出後,受到業內人士與觀者的稱讚與歡迎。

無論哪一種形態的展覽,皆能展現油畫家的創作方法、觀念,油畫家群體也好,個體也好,展覽是表達自我的最好平台,展覽讓油畫家的成果為世人所了解,同時展覽也激勵著油畫家繼續的創作。

彰顯風格

雖然時局變動不居,不過整個社會予以美術展覽的環境還是比較寬鬆的,各種畫派風格都可以舉辦展覽,同時也可加入大型的展覽,就這一點而言,社會環境與展覽本身的包容性,對油畫的多樣化呈現與發展,發揮了有益地推動促進作用。

社團與個人通過各類展覽,將西方的各種畫法、畫派引入公眾視野,彰顯自己的藝術取向。藝術運動社、決瀾社、中華獨立美術協會等,正是通過舉辦展覽呈現現代派畫法或前衛姿態。中華獨立美術會1934年成立當年,李東平、方人定、趙獸、楊蔭芳、蘇卧農等人即於日本東京舉辦「中華旅日作家十人展」,1935年3月又在廣州舉行以「超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華獨立美術協會第一回展」,1935年6月在廣州大眾公司二樓大眾畫廊舉行「中華獨立美術協會小品展」,1935年10月,在上海中華學藝社舉辦畫展,這個畫展的作品幾乎是以「超現實派」形式為標榜,也是上海最初出現的一次超現實派的畫展。

圖 1–2–17?1929 年「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合影

兼容多種油畫風格,是當時大型展覽的特點。如全國美展,級別高,涵蓋面廣,從一開始,它就將油畫包容其中。1929年4月教育部第一次全國美展中(圖1-2-17),出現了大量而且風格多樣的油畫作品,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名家及他們的代表作,可以說是一次較為全面的集中展示,從中可以看到大批遊學海外藝術家的作品,如:邱代明《讀報》張辰伯《母子》潘玉良《酒徒》王濟遠《秋菊》汪亞塵((湖上》薛珍《清影》張弦《老人》張辰伯《炎夏》唐蘊玉《蘇州之街》王濟遠《靜物》邱代明《少女》張弦《泣》朱屺瞻《春陰》劉海粟《早春》邱代明《落寞》薛珍《春風吹綠江南岸》王遠勃《盧森堡》張辰伯《雪姿》王濟遠《傍水人家日影斜》張弦《裸婦》劉海粟《雷峰》唐蘊玉《靜物》潘玉良《黑女》張辰伯《小孩》等。正如當時的觀展者指出,西方現代藝術及思潮湧入,中國美術由文化保護走向自由和多元化,各種藝術風格出現,如在西畫方面出現了學院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等,但總體上還是以寫實風格的畫佔主流[5]。

各種美術團體策劃的聯合展覽會也不囿於門戶之見,甚至邀請抱有對立觀點的藝術家共同參加展覽,促使展品風格的多樣化與多元化。如前所述,藝風社多次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地舉行畫展,1934年還廣邀杭州國立藝專、南京中大藝術系、上海新華藝專、蘇州美專、武昌美專,以及北平、天津、廣東、廈門等地畫家舉行了一次可媲美全國美展的展覽會[6]。展品多達九百件,國畫、西洋畫、書法、雕刻等均包括在內,據報紙載前後參觀的人數超過二萬人[7]。

引發論爭

不同風格、題材的西洋畫在展覽中漸次登場,在客觀反映當時油畫創作的格局與風貌同時,不免也會因表現方法激發傳統價值觀的挑戰,或藝術取向不同而產生出分歧與對抗。這種學術爭鳴實屬正常,因為立場不同,觀點不同,雙方自然各執一詞並據理力爭。這些爭論發生在公共領域,影響深遠。從學術角度而言,引發了專業人士的關注,為推行畫法(如人體寫生)和使不同畫派獲得合法身份掃清了觀念認識上的障礙,開闢出存在空間。從社會影響角度而言,使更廣泛的公眾了解到不同畫法或畫派的價值。

油畫練習的方式不同於中國畫,因此在引進西洋畫的教育方法時,一系列練習也陸續展開。人體模特寫生是研習油畫的重要步驟,為必要的學習內容。但是作為新生事物,它引發了與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激烈交戰。這個爭議的導火索正是因為一次展覽。專業美術學校的創立,使得美術展覽邁上了新的台階。1917年,在上海美術學校成績展覽會中首次陳列人體模特,社會一片嘩然,許多人認為是傷風敗俗,從而導致了長達十年的模特兒之爭。人體寫生的實施、人體藝術的展覽和與封建傳統觀念之間的論戰,改變了陳舊觀念,為油畫寫生練習方法的實施與表現門類的開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正是在展覽中,油畫表現的派別因面貌上的差異、立場的不同而引發激烈爭鳴。第一次全國美展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二徐之爭」,以徐悲鴻和徐志摩為代表掀起的,而《美展》則是這場思想爭戰的載體和舞台,其對中國油畫界的影響是深遠的。這是一次寫實與現代派的正面交鋒,他們互不相讓,形成了對峙的格局。

爭議在20世紀二十年代末出現絕非偶然。「五四」時期,科學、民主已成為時代的主導話語,不少知識分子提倡「用科學方法以入美術[8]」,認為寫實繪畫包含著科學精神,適合建設新文化的需要,於是對寫實繪畫極為推崇。與此同時,還有一批藝術家接受了西方正流行地現代藝術,因為現代派繪畫代表著一種新的藝術思潮與創作傾向,有很強的叛逆特徵,正好應合著中國該時期反叛舊文化的姿態。當兩種不同審美取向的繪畫樣式同時出現在全國規模的美術展會上時,衝突與論戰不可避免。

這場爭論看似兩畫派之爭,實際上論戰的核心是,當時的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油畫藝術? 雖然沒有更多學術上的呼應,但是兩大派別的觀念與差異,通過這次辯論卻為畫壇知曉,引發人們繼續的思考。同時,也活躍了當時中國油畫界的研究空氣,促進了不同藝術價值取向的繪畫交流。

參與美育

美術展覽不僅是展現藝術創作的最佳平台,還是社會美育的重要場所。油畫作為美術展覽的重要部分,參與了當時備受提倡的社會美育,並發揮其真善美的效用。在參與美育的過程中,油畫進一步接近了公眾,其藝術特性被更多的人群所熟悉。

圖 1–2–18?蔡元培肖像

美術展覽與美育聯繫緊密,其發展與普及與一個重要人物分不開,這便是蔡元培(圖1-2-18)。蔡元培既是中國美育的倡導者,又是近現代中國美術展覽的推動者,在他眾多的著作中都有美術展覽的論述。在蔡元培看來,培育審美能力、陶冶人的性情是美術的重要功能。他認為美育的目的就是「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正是基於對美術審美功能的認識,蔡元培大力提倡實施美育的一個重要方法,即是設立美術館和美術展覽會。當時很多美術展覽都與他的提倡、支持和影響緊密相關。1922年1月15日到19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平民教育在琉璃廠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聯合舉辦「劉海粟油畫、水彩畫展覽」,蔡元培專門為畫展撰寫前言,即《介紹藝術家劉海粟》一文,表現出對藝術家的極力扶持和幫助。蔡元培的提倡取得美術教育家的一致呼應。劉海粟在1923年發表了《為什麼要開美術展覽會》一文,旗幟鮮明的指出:「現在的社會可說渾濁極了!黑暗極了!一般人們的思想、趣味,也覺得很卑下。金錢的壓迫,權勢的壓制,是人們的悲哀!虛榮的引誘,物質的役使,尤其使青年們墮落!美術可以安慰人們的絕望和悲哀,可以挽救人們的墮落。要使群眾享受美術,只有到處去舉行美術展覽會[9]」。

當時歷屆全國美展的重要目的既為展示藝術創作,也在意社會美育。1929年4月10日至4月30日首屆教育部全國美展,舉辦此美術展覽會目的是要引誘倡導世界性的美術,恢復振興中國的美術並翼助促成中國的新教育[10]。1936年10月教育部為熟審吾國近年來美術之進展與其趨向,助長一般人之美術興趣及審美能力,以及使國民在國難期間能得到一種正當之精神供養與精神調節起見,「遂決定於1937年春舉行第二屆全國美展。教育部組織籌備委員會自1937年1月開始籌備[11],1937年4月1日至4月23日,教育部第二屆全國美展在南京市國民大會堂、美術陳列館舉辦。這次展覽展品極多,並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報道全國各地參觀者達十二三萬人[12]。其中,油畫有張安治《后羿射日》、顏文樑《灶間》《卧室》、王濟遠《廣西風景》、孫多慈《石子匠》、呂斯百《汲水者》等。

當時社團展覽的目的之一也是美育,西畫社團尤為活躍。如1927年,林風眠主張以「法國沙龍」的辦法,倡辦大規模的「藝術大會」[13]。 該會以「實行整個的藝術運動,促進社會藝術化為宗旨」聯合北京藝專的教授克羅多、王代之、蕭侄泉、彭沛民、李超士等,還有北京名畫家湯定之、陳半丁、齊白石、王夢白等參加展覽,藝術團體也踴躍加入,有形藝社、藝光社、紅葉畫社、心琴畫社、一五畫社、糊塗畫社、漫畫社等十餘團體。展覽前為了擴大影響,林風眠還親自繪製廣告畫,這些廣告畫被張貼在十字街頭以致轟動整個北京。大會發出口號「打倒模仿的傳統的藝術!打倒貴族的少數的獨享的藝術!打倒非民間的離開民眾的藝術!提倡創造的代表時代的藝術!提倡全民的各階級共享的藝術!提倡民間的表現十字街頭的藝術」,這是一次具有徹底革新意義的藝術運動,它打破了各藝術家、各藝術團體的界限,採取了大規模的連縱措施,極大的推進了美術運動的發展,並把展覽擴大為全民眾的藝術運動,力圖通過美育喚醒群眾,提高群眾的時代覺悟,充分發揮了促進社會藝術化的作用。

美術展覽在推進中國西畫多元化風格發展的同時,使油畫成為社會美育的參與者,開始發揮社會職責與功能。雖然,其影響有一定時代局限。劉海粟曾這樣講道,「就是現在看看展覽會的也不過是少數智識階級以及各學校的教員和學生,去十成中的九成吧」[14],但是畢竟為人們接觸、熟悉與觀摩油畫,開闢了重要的渠道與方式。

更多內容盡在[雅昌李昌菊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書畫名家、「百歲貓王」孫菊生仙逝 享年106歲
乾隆銅寶璽領銜 保利古董珍玩6.68億的全明星之夜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