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研至本校本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保研至本校本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是MUC樂享的保研·第78期

從民大文學保至本校本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深的體驗就是我和民大的緣分實在不淺,經歷許多複雜曲折的事情以後,最終還是回到了民大。

基本信息

姓 名:王慧

學 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專 業:漢語言文學

學習成績:綜合排名與專業排名均為5/79

英語成績:六級550

獲獎情況

(1)一次專業二等獎學金;

(2)兩次專業一等獎學金

實習情況:2016.07-2016.08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中國之聲夜間節目部

保研情況: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

寫在前面

選擇院校和選擇具體研究方向方面,由於之前推的學長學姐們都說得很清楚,那麼我就不多說啦。我的準備也是比較晚的,從大三下學期開學開始,經同學提醒,心裡一驚,才開始把保研事項提上日程。看完之前的推送,我發現大家在這一點上很相似,所以希望學弟學妹們看過以後就能夠不再重蹈我們的覆轍了,儘早準備,心裡會踏實一些。

所以我就直接從夏令營經驗開始說起吧。

夏令營經驗

1.信息的獲取

每年從四五月份開始,一些學校就會陸續發放開辦夏令營的通知,建議大家提早做好準備。我個人覺得,「保研論壇」之類的微信平台消息比較滯後,且比較雜,關於我們文學專業的信息非常少,在了解最新信息時,這些公眾號可以用來參考,但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有的時候是,一個學校的夏令營快要截止了,「保研論壇」等公眾號才推出來,或者是根本沒有推。

比較穩妥的方法是,選好心儀的學校,查看它往年推送夏令營或推免信息的平台(有的學校是放在學校的研招網上,有的學校則是放在其學院官網上),把網頁添加成書籤保存在手機桌面上,每天點開就能看到,非常方便,也不麻煩,這樣獲取信息應該是非常快的(但要記得看手機^_^)。看到信息後和小夥伴們互相分享一下就會知道更多的信息了。

2.申請

準備材料這一塊各個學校大同小異,大家按要求準備即可。如果學校要求要有推薦信,我們可以提前寫好,請老師過目,老師有時候會幫忙改一改推薦信,沒問題後再請老師簽字,如果有多封推薦信需要同一位老師簽字,盡量一次性準備好,可以避免麻煩老師好幾次的情況

3.夏令營介紹

申 請: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

入 營: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

優秀營員:華東師範大學

南京大學(材料被拒)

材料被拒,沒有入營。這可以為大家提供借鑒:如果研究生階段想要攻讀文學方向(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因為比較熱門,所以有時候在報名時可能會比較吃力(尤其是報南方學校)

不過我覺得如果有比較拔尖的成績排名或是出色的科研能力(成果),那大可放心地報,因為這兩項基本代表了一個學生的硬實力,也是被老師看重的(這是我根據自己今年的經驗推測的,不知道準不準)。我的成績和科研都不能說是特別好(沒有任何科研經歷),所以被拒也在情理之中。

華東師範大學

華師中文系今年是第一次舉辦夏令營,以後可能會延續下去。可能是因為第一次舉辦,華師要交的材料都是以郵件形式發送出去,所以報名非常省時省力。夏令營是「講座+討論+筆試」的形式,講座分介紹學校的講座和學術性講座;學術性講座有各方向一起參加的,也有分專業方向單獨開設的。分專業的學術講座需要認真聽講,因為討論是根據講座發表看法,這佔了一部分成績;此外,筆試佔了另一部分成績,筆試是根據所有的學術講座寫學術心得。所以認真聽學術講座還是比較關鍵的。不知道華師明年是否還是這種形式。

古代文學方面的講座主要有這三場:

《李清照的詞及其接受史》;

《溯源》;

《從中原到江南:元明文學的南北嬗變》。

討論的環節,請大家要注意不要超時,因為超時會扣分,學長當天也提醒了我們這個問題。關於最後的那場筆試(寫學術心得),除了寫對夏令營幾場講座的心得,也可以談談平常自己做研究時遇到的困惑和啟發,談談自己是怎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

在最後的筆試環節中,我寫的是自己寫一篇論文的曲折過程和心得,而這個恰好和一場講座涉及的「怎樣去做學術研究」這個問題相關,所以算是有點「投機取巧」了。我當時這樣寫主要是因為我沒有消化太多講座的信息,感覺如果僅就這三場講座寫學術體會可能寫不出太多的東西。

另外,華師很注重培養作家,所以文筆好的學弟學妹去華師就很佔優勢了。老師在筆試前還開玩笑和我們說,如果文筆特別好,是很容易被華師挑中的。

華師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老師們和學長學姐們人特別好,學術氛圍也十分濃厚。而且,華師會給報銷車費,高鐵火車皆可,甚至只有單程也給報,這一點太贊了!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的夏令營也是「講座+筆試+面試」的形式,不過筆試面試題目與講座無關。

筆試真題:

只考一道題,時長1小時

給下面一段話斷句(原文繁體無標點),並概括出這段話涉及的文學理論要點。

文章莫盛於兩漢。渾渾灝灝,文成法立,無格律之可拘。建安、黃初,體裁漸備。故論文之說出焉,《典論》其首也。其勒成一書傳於今者,則斷自劉勰、鍾嶸。勰究文體之源流而評其工拙;嶸第其作者之甲乙溯厥師承。為例各殊。至皎然《詩式》,備陳法律;孟棨《本事詩》,旁采故實。劉攽《中山詩話》、歐陽修《六一詩話》,又體兼說部。後所論著,不出此五例矣。

面試情況:

環節一:中英文的自我介紹;

環節二:讀一段繁體豎版的材料(應該是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抽出來的),讀完以後老師開始針對材料問問題;

環節三:隨機抽兩道題,選擇其中一道作答。

環節二老師提問

1.這段材料中的《隋唐志》說的是什麼?

我當時沒答上來。《隋唐志》應該是《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

2.這段材料出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總集》還是《別集》?從哪裡可以看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集部」還包括哪些?

那段話貌似是出自《別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集部」包括總集、別集、楚辭、詩文評、詞曲五部分。

(建議:學古代文學的同學可以背一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經史子集各包括哪些類別。其實不是特別難,一開始我也覺得很難,後來自己編了個蹩腳的口訣背就好很多。因為不只是中山大學的面試出了這題,後來我在做別的學校的筆試真題的時候,不止一次地遇到過考相關內容的情況。)

環節三是抽題,我知道的題目大概有這些:

1.論兩漢賦的流變。

2.談談孔子的詩教觀。

3.談杜甫和陳子昂。(因為是其他同學轉述的,所以我不太確定這是一道題還是兩道題)

4.談談話本和擬話本。

5. 「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佳,亂頭粗服,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已,淡妝也。後主則亂頭粗服矣。」請談一下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抽到的是第5題。這句話出自常州詞派周濟的《介存齋論詞雜著》,我當時並不知道,只隱約記得以前在《李煜及南唐詞人研究》課上,老師引用過這句話。

於是我結合這句話把李煜誇了一通,把溫庭筠貶了一通,說的過程中發現各位老師的表情都很微妙,然後老師問:「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我回答不知道。老師說:「那你知道常州詞派嗎?」我說只知道代表人物是張惠言和周濟。老師說:「這句話是周濟說的,你知道常州詞派的一個很重要的主張就是推重溫庭筠嗎?」聽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內心已經十分凌亂了,然後老師很溫和地告訴我:「沒關係,以後多讀點書。」到這裡,這場面試就在尷尬的氛圍中結束了。

建議心儀中山大學的同學要著重複習一下中國古代文論方面,找幾本教材來讀,因為從中山大學的筆試和面試,其實從他們的考研真題來看也是這樣,他們很注重中國古代文論。之前上《中國古代文論名篇導讀》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張少康先生的《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以及王運熙和顧易生先生的《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等等。此外,還有蔡鍾翔、黃保真、成復旺先生的《中國文學理論史》

假期複習

誠實地說,由於想留在北方,所以給自己定的最高目標是北師大,第二目標是華師大。所以接下來談的主要是怎樣複習北師大,不過我的複習是沒有派上用場的。

複習方式是讀北師大教材、做真題。除了做北師大的考研筆試真題,也做了人大的古代文學考研真題。這也算是一個教訓,就是忽視了讀文學作品和學術專著。

北師筆試要考的內容分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四個部分,參考書目方面,除了古代文學(古代文學方面,他們雖然上課用自己的教材,但給考研同學的參考書目仍是袁行霈版的),北師用的全是自己的教材,所以我還買了一套他們的教材和複習資料(需要的學弟學妹請在後台聯繫我,全部免費贈送)。

北師有個專門做考研輔導的學長,叫「遠離塵囂」(qq號是1661732092和1793701266),百度上所有能搜出來的北師題目全是這位學長提供的,如果去加他,說明報考方向後,他會免費提供很多的考試資料,學長非常熱心,人非常好,我問問題和要資料他都沒有收錢,應該是只有那些報班考研和購買vip資料才需要錢,不過我覺得非vip資料也夠用了。我當時還想,如果我有機會去參加複試,就算題目答不出來,也要把所有題目背下來報答學長。雖然後來並沒有這樣的機會。

九月推免

申請的學校: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接收複試通知:華東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錄取學校:中央民族大學

被拒經歷

九月推免在報學校方面,受到了許多挫折,被拒得十分慘烈。上述我報的學校中,除了華師和母校給我發了複試通知,其他學校都拒絕了我,也就是說我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這一段經歷也可以為學弟學妹們提供參考:如果成績不是特別拔尖,也沒有發表過論文、做過科研項目,報這幾所學校的古代文學可能(不是說一定)會比較吃虧: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這也僅是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盡量不要把這幾所學校當成非去不可的學校,可以多報一些其他的作為保底。

另外,在28號開啟的國家推免系統里,北影是可以報的(專碩、學碩都可以),我是打開系統後才發現的,不過北影的研究生好像是不提供住宿的。如果是想學電影,不一定要去北影,人大的文學院好像就開設了一個與電影相關的專業,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其實學電影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本校推免經歷

我的九推只有一個面試經歷,也就是本校的面試。面試的情況是這樣的:先是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然後隨機抽兩道題,選擇一道回答,回答完以後老師再根據我的回答隨機提問(面試時長一共30分鐘)。

我回答的題是關於「《儒林外史》功名富貴」這一問題的。回答完以後,老師開始針對我的自我介紹提問,大概有以下問題:

1.除了《儒林外史》,還讀過哪些中國古典小說?

2.怎樣看待金聖嘆的《第五才子書》?對於金聖嘆「腰斬水滸」有什麼理解?

3.讀過的最受啟發的學術專著是哪本?為什麼?

4.「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中的「慎、終、追、遠」分別是什麼意思?

5.怎樣理解《宋元小說家話本集》中「小說家」、「宋元話本」這兩個概念?這部書輯錄的話本源自何處?是否讀過輯錄這些話本的書目(目錄學著作)?

這裡我摘錄的問題有點斷章取義了,老師的問題其實是順著我的回答往下問的,不是像看上去那樣、似乎是想到什麼就問什麼。因為太緊張了,我也不知道題目有沒有記錯的地方。

這是當天面試結束後拍的學校

2017.10.11

民大

經驗與建議

1.及早確定研究方向,並且多讀本研究方向的書;當然,也需要多做考研真題

有些學校筆試考大綜合(語言+文學),或小綜合(文學),是希望我們的本科階段能學得比較廣博、基礎紮實,但是面試的時候又希望我們對某一具體研究領域能有很獨到的見解;而複習的時間不是特別足夠,要兼顧有一定的難度。

就我的體會來說,保研的準備還是「專」會比較好一些。就是如果確定讀古代文學,那麼古代文學方面的書就要多讀,其他專業方向的暫且可以先不讀那麼多。考大綜合的學校就是這一點有些讓人為難,不過也可能因為它們就是想挑那種做什麼都很出色的人才,我是這樣理解的。很多同學的經歷都證明了,面試比筆試重要。

看書的話,最好是4本古代文學史(袁行霈版)+學術專著(挑一兩本最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的書)+文學作品(也是最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的,另外,讀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視了),這些都很有可能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到。

2.在挑選學校方面或許可以謙虛謹慎一些

一開始我以為只要報了這些學校,它們就會讓我們去面試,當時真的太高估自己了,後來才知道其實我們的選擇是較為有限的。就我自身的經歷(選擇古代文學方向,排名不前,沒有任何項目或科研經驗——前文已提到過)來說,被拒絕的情況多於被接納的情況。當然,也許每年的情況不一樣,我的情況僅僅為大家提供一個參考。

3.可以利用好大三下學期開學前的那個寒假

那個寒假全被我拿去玩了,想起來真的是後悔啊,其實這是一個複習的絕佳時機,時間不長不短,既不會讓人心生厭倦,也足夠好好地翻一遍書。(對於有志於保研的大三同學來說,期末考試結束後,這個寒假就要開始了,所以已經到了該做準備的時候了。不過也不用太緊張,慢慢複習就好。)

雖然也一直埋怨自己沒有在更早的時候開始複習,但其實更早開始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每個學期都有每個學期要忙的事,以我的這種做事情的龜速,忙完所有的作業和其他事情,學期也結束了,而寒暑假往往要麼有實習要麼有社會實踐。所以被浪費掉的就是今年的寒假,全用來玩了,有些後悔。

4.建議大家提早準備面試

對於「讀過什麼書」這樣必考的問題,回答的答案一定是自己特別有把握的,最好是能夠有自己的獨特心得;還有就是要注意書的版本,有的老師會問讀的是哪個本子(我那天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但這確實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有的不太熟悉的可以在文學史教材後面的附錄大致翻一翻)。如果害怕臨場發揮大腦跟不上的話,也許可以提前寫一寫、背一背。此外,最好要讀一讀心儀學校老師的學術專著,了解該學校文學專業的學術傳統和老師的重要觀點

以上就是我認為比較「乾貨」的部分,希望對學弟學妹們能有幫助,希望能讓後來的同學們少走一些彎路。(??????)? ?

以下是我在保研過程中經歷的事情以及保研過後的一些體會,其實就沒有什麼乾貨了。已經產生閱讀疲勞的讀者可以完全忽略以下其實沒啥太重要東西的內容,嘿嘿。上面的敘述中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放在下面內容解釋。

我的推免路

1.關於為什麼想留在北方還要報南方的夏令營

我是保研中心思極不專一、極不穩定的那種人,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像我這樣。一直到去參加夏令營之前,我都是這樣想的:哪所學校願意要我,我就去哪所學校,別的就不考慮了。

參加完夏令營之後,這種想法馬上變了,因為到了南方身體就開始出狀況,雖然我也是個南方人,但上大學以後很少回老家,幾乎快忘了以前我在家鄉經歷的種種狀況,參加夏令營的時候又開始面臨這個問題,所以參加完夏令營之後就決定九月推免還是要試試北方的學校,就把最高目標定為了北師。

其實我也是腦子不太好使,我也知道北師好像要我們學校學生的情況不多(文學方向),很難報,但當時想,沒關係,說不定今年有可能可以報上,即使失敗了也不至於太慘。因為之前在夏令營的時候意外拿了華師的優秀營員,所以就覺得也許可以試著破釜沉舟地去複習一下北師。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如果當初沒有這個優秀營員,我也許不會總是對自己有種錯誤的謎之自信;也許會謹慎謙虛許多。

2.關於北師被拒以及為什麼放棄面試華師

北師和華師今年都是21號出結果。21號出結果的那天下午,一直很緊張地刷著北師研招網的頁面。由於他們系統已經在調試了,所以每次刷新都會一閃而過那個通知是否去複試的頁面,抱著對未來的不可名狀的期待和近乎於雀躍的憧憬,我等待著命運眷顧我。下午6點多的時候,頁面出來了,「是否同意複試」那一欄是簡短而不由分說的「不同意」三個字。

那一天中午開始,報了華師各個專業的同學們都陸續接收到了華師複試的通知,而我沒有,我以為華師拒絕我了,已經有點慌了;北師拒絕我以後,我終於慌了,以為一個下午被兩所學校拒絕了。而且也是湊巧,那天給華師招生辦的老師打電話沒有人接。這催促著我做決定:要馬上報本校。

晚上的時候我開始覺得不對勁,加了一個被華師錄為優秀營員的小夥伴,知道他也沒被通知到,所以這時候才真正反應過來,我下午好像不夠理智。

但下午的時候顧不上那麼多,只是覺得必須要報本校了。28號填系統報名的學校很少,而且被錄取的機會寥寥,如果不報本校保研可能面臨失敗,失敗的後果就是扣下一屆的保研名額。沒有人可以承受這樣的後果。

21號是周四,而本校的材料最遲在下周一交,而老師們周末都不上班,所以我必須在當天晚上寫好推薦信草稿、聯繫老師,請老師幫忙簽名,所幸我請求幫忙的兩位老師周五都抽空來了學校,幫我簽字,我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說。有一位老師當天就要出差,還是來了學校,簽完字才離開。母校老師們的好是我永遠虧欠著的東西。

我心裡也開始覺得,幾個月來,被保研折騰得心力交瘁,為了去一個好學校費盡心思,心境實在不能更惡劣,而讀研的唯一目的是學習,只要是好好學習,留在母校又有什麼區別,何況學校有這麼多這麼好的老師,所以就拿定了主意:不再去別的學校面試了。雖然後面心態也不穩定,但當時的我覺得自己終於做了件洒脫的事情,感到十分痛快。

那天晚上我是這樣安慰自己的:北師直接拒絕自己也好,如果是通知自己去複試,而自己又沒過,那麼,暑假以來的複習成果不就都付之一炬了嗎?這樣的話,所有的原因都要歸於我的不夠努力、不夠勤奮、不夠專心。所以同樣是被拒,還是一開始就沒有面試機會會更好一些。

而且,仔細想想,母校也有太多值得留戀的地方:首先是有許多令我非常仰慕的老師們,他們人格高尚、學問令人欽佩,培養了我們對於文學的熱愛,也總是給予我們十分熱心的關懷,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這樣的一個我;其次是離國圖、北大、北師非常近,如果想好好學習,機會和資源也十分豐富;最後,由於種種因素,我一直對北京、對民大都有種謎之留戀,所以當天做出決定的我覺得這就是我最好的選擇。

雖然當時的舉動是那麼洒脫,但後來很悲傷地發現其實我的心態並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預料到我後來竟會因此生出自卑。過了些日子,朋友圈裡的同學們都去了更好的學校,而自己總是被好學校拒絕不說,在本校的面試表現也不好,心裡十分慚恧。

3.關於本校的面試

我們學校的推免比較遲,在國慶以後。國慶的小長假里,大家都已經有結果了,我也只能頂住壓力複習。那時候我心態十分不好,後來面試表現也不好。也是過了許久,才意識到,這件事對我來說也許不完全是壞事,因為我由此深刻地認識到,我在學習這件事上遠遠不夠用功。

被多所好學校拒絕、唯一的面試也沒有表現好,說不介懷是不可能的,我感到很慚愧和受挫。心思不專一、讀書不夠多以及愚笨駑鈍,是我挫敗感的最大來源。我也不止一次地懷疑,我是否適合學習。那段時間做什麼都灰溜溜的,無時無刻不想逃避。同時,又不希望自己一直這樣下去,我在心裡對自己說:「如果你要一直這樣對失敗和挫折耿耿於懷,那你就只能看到你失去的,看不到你得到的了。」

常常這樣問自己:相比那些名校出身的同學,我是不是真的差那麼多?如果我沒有在這場較量中勝過他們,是不是意味著我始終不如人?如果出身決定一切,我是不是要一輩子活在高考的陰影里?

這些是很刺傷人自尊心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索它們,但我漸漸明白並確信,每一個人都是耀眼的存在,每一條經過認真思索而確定的生活道路都值得肯定

讀研甚至讀博固然是一條不錯的道路,但並不是唯一的人生道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學業的出色與否與聞道先後、熱愛與否、擅長與否等等複雜因素相關;學業的出色與否也從來都不能完全地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而且每個人的價值都不應該被某些統一划齊而莫名其妙的標準輕易抹殺,他(她)也同樣不應該因為站在這類標準的低處或底端就遭到輕視。如果說母校教會了我什麼,那麼就是以平等和寬容的心態審視這個世界。

就學習而言,我們都是有教無類的個體,千萬不能因為某些評價標準(諸如「高校歧視鏈」一類)抹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創造力,遺憾的是,我在保研過程中沒能擁有自信、豁達、從容的態度,我的惶恐自卑,除了來源不夠努力,恐怕與我自己的視野不夠開闊有很大關係。

不過我們仍需承認的是,在某一領域,人的成就有大小之別、能力有高低之分。這些只意味著人的秉性、性格和能力有所不同,但並不影響我們在人格上的平等,所以我們無需因此感到自卑。

而我也終於能直視自己的短處,不再羞於承認我不夠完美、甚至是有許多許多的缺陷。這世界上厲害的人實在太多,而我又是這樣普通,如果一定要追趕他們,那真是太辛苦了,比較永遠是痛苦的根源。而且我深深地發覺,人生在世,臉皮不妨厚一些,臉皮越厚,越不容易受傷。(這種毒雞湯大家就選擇性吸收吧hhhhh)經歷過保研,我的臉皮就厚了許多。

世界上有出類拔萃的人,就會有不那麼出類拔萃的人,我問自己:憑什麼不能接受我是這樣不出色?難道世界上不好的東西都非得由「我」以外的別人去承受嗎?當然不是。這樣一想,心態總能平和許多。

雖然我的推免過程不盡如人意,但我還是相信做事要拼盡全力。只要我們儘力了,我們就可以享有在失敗後將之推脫給命運的權利,就能理直氣壯地對我們的理想說:「對不起,不能實現你,和我的關係不大。」可是如果沒有儘力,羞愧感便無窮無盡了,所以對待自己的理想,須儘力而為。

命運也許會插手我們的人生,這意味著「失敗」並不比「成功」容易,那麼我也樂於承認:我甘心做一名「失敗者」,並且我這一輩子都可能會是一個「失敗者」。當我不再汲汲於「成功」,我反而更能享受過程本身帶給我的樂趣。

誠然,「努力」也不能過度,努力的對面是「努力焦慮症」,我就曾飽受「努力焦慮症」的煎熬,簡言之,就是一旦我在做與學習無直接關係的事,心裡就不斷譴責和厭惡自己。這種心理一度讓我過得很灰暗。

所以,我必須在說完努力之後不嫌啰嗦地解釋一番:「努力」雖則是正麵價值,但不意味著它可以成為驅趕我們前行、剝奪我們自主權利的主宰。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對自己過於苛責,將所有的原因都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不要給自己太多沉重的負擔;不要總是給自己塞下罪惡感。前車之鑒就是我,這會讓人過得不開心的(認真臉)。

4.小結以上絮聒之言

生活如此廣闊,而我的升學經歷卑瑣如同一地雞毛,今年許多時候,我活得卑微、惶惑而苦悶。通過這件事,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升學路上,有時候得失心會不可控制地變得很重,如果可以再重來一次,我希望自己不再因為暫時的得失牽絆住原本可以更樂觀一些的心態,不再因為這些消減自己的銳氣、增長心中的怨忿。很慚愧地說,這是我今年沒有處理好的事。

不過我已經看到,這些東西在未來會怎樣成為一種饋贈:執著、失意,甚至是長時間難以釋懷的苦悶與狹隘,它們經過時間的撫摩與淘洗,將在某個時刻染上與回憶有關的溫情色彩,最終褪去苦澀,作為時光和成長給予我的一種補償。我也已經看到,它們在未來將怎樣成為一種雲淡風輕的笑容,善意地嘲弄今天年輕的我。

最後的話

很感激學院辛勤工作的所有老師們,他們為學生付出了許多許多;也很感激我的同學們,在升學這個過程中,收穫了許多足以令我長久懷念並珍藏的溫暖與善意。這些好,我都一一記在心裡了!還有我的父母,我總是對他們報憂不報喜,他們也從來不責怪我。正因為有這些寶貴的東西,我才能逐漸拾起信心去正視生活。

也衷心地祝願學弟學妹們的生活一切如願,你們一定都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未來!

但願這篇經驗分享能對大家有哪怕一點點的幫助,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這裡面的經驗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大家幫我指出來,可以讓後來的同學看到我寫得不對的地方。

保研像小馬過河,只有自己趟過以後才知道水深水淺,希望我們的分享給學弟學妹們帶來的是鼓勵、希望以及規避挫折的經驗,而不是嚇到你們了。我可以向大家保證,這件事和大多數事情一樣,雖然沒有那麼容易,但也絕對沒有大家預想的那樣艱難。保研其實沒有太多的光環,也不應該有太多光環。

如果學弟學妹想要諮詢學習方面的問題,十分歡迎來找我,我很願意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不過我離出色還實在很遙遠,可能遠不如你們優秀,可能對你們的幫助也比較有限。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_^

以夢為馬

定當凱歌

保研 | 考研 | 出國

經驗分享平台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圖文 | 王慧

編輯 | 樂享慧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UC樂享 的精彩文章:

TAG:MUC樂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