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藍鯨舌頭能容納50人,相對史前生物,為什麼如今的生物越來越小了?

藍鯨舌頭能容納50人,相對史前生物,為什麼如今的生物越來越小了?

海洋中最大的生物是藍鯨,藍鯨的身長平均在26.5米左右,體重最大可達180噸,單憑它的舌頭,就可以容納50個成年人。這樣一個龐大的體型在如今的陸地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在今天的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大象,但是其大小也只有藍鯨的二十五分之一。而早在6500萬年前,陸地上的動物的體積卻是十分的龐大,甚至是藍鯨所不能企及的。那為何如今陸地上的生物變得這樣渺小呢?

史前動物的體型之所以龐大,與其生存的環境關係密切。無論是人類世界還是動物世界,都遵循著物競天擇的法則,史前動物為了能夠逃避巨型生物的捕殺,只能不斷增加自己的體積將自己不斷巨大化來增強自己的生存的能力,這就好比一個軍備競賽,巨大的史前動物捕獵體型小的動物,而體型小的動物只能迫使自己體格不斷增大來躲避對方的捕殺,同樣,巨大的史前動物中,長得較小的就會被淘汰出去,散失競爭生存的資格。

除此之外,史前生物生存的大陸並不像如今這樣支離破碎,並且整片大陸基本處於赤道或是靠近赤道附近,完整的大陸板塊使得陸地能夠更好的儲存和吸收熱量,靠近赤道的緯度則讓大陸能夠獲得更多的熱量,這些熱量不但可以加速史前動物自身的新陳代謝,加速它們的增長,而且也能給史前動物帶來足夠的雨量,保障適合史前動物生長的濕潤環境。

再有,原始的地球的表面有著大量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豐富了土壤的肥沃程度,在上充足的光照和熱量,處於食物鏈最低端的植物的生長非常的快,且體型也十分的龐大,這為史前動物的巨大化提供了足夠的軍需,保證了史前動物的成長的需要。

最重要的,當時的地球的氧氣含量十分豐富,有研究表示,動物的體格和氧氣的水平的高低是呈正關係的,含有高濃度的氧氣的大氣保證了巨型動物的生命運作,但是在地球發揮生了劇烈動蕩後,大陸板塊破碎,大氣含氧量銳減,過於巨大化的史前動物難以適存,很快就沒滅絕了,只有體型較小的動物在動蕩後存活下來,這也是我們如今大陸上的動物為何變得如此嬌小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為解決氣候問題,科學家越來越瘋狂,除了海中撒鐵,還有空中潑硫酸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