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未來的根基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未來的根基

編者按

書童小易

親愛的易友們大家好,我是小易,是一個活潑開朗、聰明好學的小書童,今後專為各位易友服務哦。下面這篇文章,由易友周曉紅創作。如果覺得不錯,就在文末贊個賞,鼓勵作者,支持曾師智慧傳播哦~

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教育,源自於家庭。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當孩子呱呱落地開始,有很多父母都是未經過培訓直接上崗,而孩子的學習也正是從父母身上觀摩到,一點一滴形成了自己的態度,性格以及面對事情的處理方法。

孩子最重要的就是0-6歲這個階段,最需要關愛和陪伴。

在這個年齡段應注重腦力開發和生活技能的訓練,因為面臨上幼兒園,一個班20-30個小朋友,老師無暇顧及所有小朋友,所以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在去幼兒園之前就要訓練好,不然去了幼兒園,小朋友笑話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而在三歲到六歲間有個四歲半,這道牆需要家長陪他一起生活,一起走過這段最艱難的里程,給他適當的刺激,如果這道牆過不去,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這個時候有很多家長開始給孩子報各種班甚至親自教孩子學習。其實我覺得孩子不要提早去學習那些學業,這樣反而會影響他後面的發展。六歲前都是一邊玩一邊學,玩學兼并。六歲後學習就是學習,玩就是玩,慢慢去分化。

這個階段不要對他進行高壓或者強迫他去做,更不能用金錢去引誘他!例如,打掃衛生給他五毛,寫篇字一元,這樣他沒有參與感,總認為是給別人做的學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西方的孩子,我們更應該注重品德道德的培養。

2

品德教育的培養

所有的一切事情應該通過引導孩子,建立孩子自願的情況下獨立完成或者請求幫助做這些事,有些家長認為品德在學校就可以教,不可能,有的時候去了學校還會學會一些壞東西,老師的責任有限,教不了的,只能在家裡引導。

品德在當今社會可以說是一張名片,有品德之人方能成就大業。孔孟也提到禮義廉恥,也就是我們的品德修養,講求做人處世的道理和社會秩序的維持。品德的培養是孩子以後的立人之本,萬萬不可忽視。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係,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係。合理的長幼有別與封建家長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謂合理,是指全體家庭成員(包括子女)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儘可能按他們合理的意願辦事。

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不能各自為政,總要有人當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產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應當在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學習。

現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陽,家長卻變成圍著孩子轉的月亮、侍從,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談不上培養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了。

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強胡鬧。

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

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

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護,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

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

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時,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

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3

情商教育和語言的培養

身體的接觸和眼神的交流有助於提高孩子自信,安撫孩子的情緒。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情感表達不出來或沒法被理解而表現出憤怒。

所以,家長要從小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各種情緒,並教導孩子應該如何通過語言或行為去表達自己,讓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交際、溝通的能力。

自信的孩子有著良好的抗壓和抗挫能力,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時可以沉穩應對,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時會比較得心應手。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她們建立自信。

比如孩子在憤怒的時候,要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並詢問他們生氣的原因,進行交流和疏導。切不可在孩子憤怒時進行壓制或以暴制暴,否則孩子不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人際交往中也只會以暴制暴。

對孩子的努力和才氣要予以肯定,這樣即使孩子努力過後沒能成功,也能讓她們也能積極面對自己的挫折,克服負面情緒。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凡是要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決定,大人只給與指導和建議。

樂觀可以對困難產生免疫力;讓人對事情做出正面的思考。就不愁與人交往不會和諧融洽。家長要多帶孩子進行集體活動,或邀請其他孩子到家裡來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在孩子的交流互動中觀察孩子行為,指導孩子正確處理各種矛盾,並肯定他們積極行為。

全中國14億人口,每個家庭都能針對自己孩子的優勢興趣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何愁祖國未來的發展沒有創造性,找不到突破口呢?

說一千道一萬,孩子的教育家庭是根本。身教重於言教,父母以身作則,從各個方面提升自己,並對孩子潛移默化,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

◆◆◆

周曉紅

作者簡介

山東人,曾仕強公眾號選題團優秀成員。希望更多的人能有幸結緣曾教授,從中獲得享用一生的智慧。

本文作者:周曉紅

本文校對:童慧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仕強 的精彩文章:

曾仕強:開口第一句話,就決定了你的層次和前途!
曾仕強:人這一生到底為誰活?太精闢了!

TAG:曾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