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教育是未來的事業。教育的任務是為未來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因此教育必須適應科學技術的變革而引起的社會經濟的變革。

互聯網最大特點是開放性、互動性、個性化、全球性。它改變著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生態環境,改變著教育形態、教育方式、師生關係、家庭關係等方方面面。

這種變革是非常深刻的,顛覆了整個傳統教育的觀念。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這種變革,迎接新的挑戰。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01

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正在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教育

變革之一:教育的概念變化了,學習的渠道拓寬了

以往的學習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在學校進行。現在可以在網上學習,在虛擬世界學習。

正如教科文組織2015年發布的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轉變?》所說的:「我們生活中學習到的許多知識並非有意為之,這種非正式學習是所有社會化經驗的必然體驗。」

學習已經不限於學校,處處可學,時時可學。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變革之二: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

《反思教育》提出,要重新定義教育、知識和學習。教育應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

要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和經濟主義,將人類生存的多個方面融合起來,採用開放的靈活的全方位學習方法,發揮自身潛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

提高人的生命質量,使他能過上有尊嚴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價值,使他能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要將人類生存的多方面融合起來,將受到歧視的那些人包容起來,包括婦女、土著人、殘疾人、移民、老人等。

應該把教育和知識視為全球共同利益,強調人人參與教育過程,只是必然成為人類共同遺產。這意味著知識的創造、控制、獲得、習得和運用向所有人開放,是一項社會集體努力。

知識是人類共同財富,應該人類共享;個人的發展也不是孤立的,是在人類社會共同發展進程中發展的。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變革之三:教育培養的目標轉變了

以往教育只是傳授書本知識,而且只重記憶不重能力,只重結果不重過程。

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創新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今天需要培養創新人才,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變化。因此培養目標要改變,需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培養實踐能力。

思維改變一切。教育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改變人的思維。

變革之四:課程內容的變化

未來課程不僅要增加新的知識內容,而且要把課程內容整合起來,使學習者認識事物的整體。許多科學家認為,未來科技發展是在認知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的綜合點上。

當下正在流行SETAM教育,即基於問題的學習(PBL),把科學、技術、工程、美學、數學等結合起來。

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學習的方式。如果說工業革命使機器代替了人的部分體力,那麼信息革命使電腦代替了個人的部分腦力。互聯網則把個人的腦力聯繫起來,擴大了人類的大腦,變成了人類共有的大腦。

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取各種知識,討論各種問題,共享人類的智慧。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變革之五:互聯網為個性化學習提供條件

互聯網為個性化學習、個別化學習提供了條件。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教師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為每個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這將促進課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增加學生選擇的機會。

變革之六:互聯網改變了師生關係

教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知識的權威。學生已經不是只依靠課堂上老師的知識傳授,而是可以通過各種媒體獲得信息和知識。

教師主要是要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合適的環境,指導學生正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學習計劃;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疑難問題。

02

互聯網時代,教育有哪些是不變的?

不變之一:教育的本質不會變

互聯網使教育發生重大的,可以說是革命性的變革。但教育的本質不會變,教育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本質不會變,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不會變。

正如《反思教育》里所說的,「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化、國際團結和胃可持續的未來共同承擔責任。」教育的這個性質不會變。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不變之二:學校和教師不會消失

有人認為,當今互聯網時代,學生時時可學,處處可學,可以不需要學校了,也用不著教師了。這種觀念已經被多教學者所否定。

正如《反思教育》里所說,學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公共場所,是人生社會化的第一步。兒童進入學校不僅學知識,重要的是要學做人,學會與人溝通與交往。

教師也不會消失。信息技術、互聯網改變了教育環境和方式,但信息技術、互聯網改變了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但信息技術、互聯網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方法需要改變,但教師培養人才的職責沒有變。

兒童的成長需要有思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展。

但是不能迷信信息技術,要認識到他的局限,並且運用恰當,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人是要靠人來培養的,是所有機器代替不了的。教育活動蘊含著人的情感、人文精神、師生情感交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教師在未來教育中發揮作用,就要不斷學習,充分認識教育的本質和科學技術進步給教育帶來的變化,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培養未來社會的公民。

【主 題】人工智慧時代的全民閱讀

地 點】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2號百萬庄圖書大廈創客空間

主 辦】讀聯會閱讀智庫

協 辦】 北京百萬庄圖書大廈、一起悅讀俱樂部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註「微群」

顧明遠:人工智慧時代,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偶爾讀首詩|朱生豪情書:我願意捨棄一切,以想念你終此一生
為什麼世界盃讓拉丁美洲人如此瘋狂?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