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學前班?這項權威調查給了我們答案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學前班?這項權威調查給了我們答案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有段話特別觸動我:大一忙考研,高一學積分,初一過四級,小學會編程,不會三門外語都不好說自己上過幼兒園。

雖然這些話有些誇張,還被網友吐槽「初一怎麼過四級」,但是話糙理不糙,對現在「全民搶跑」的現狀來說,確實是一針見血的描述。

因為這就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狀態,各種調查顯示,這種「搶跑式教育」的比例驚人。

網友@寧寜寍寧: 畢業忙找對象,找完對象忙結婚,結完婚忙生孩子,生完孩子忙拼二胎,拼完二胎,忙幫孩子搶跑......

我們拿孩子上學前班來說,很多幼升小的家長都很發愁,不知道孩子到底要不要送到學前班。

有些父母本來不想送孩子去學前班,可在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剛學會100個數,別的孩子就會算20以內的加減法;剛教會自己的孩子寫名字,別的小朋友已經能認上千個字;自己的孩子英語還沒啟蒙,別的孩子就能認識好多英文單詞。

於是,父母忍不住了,只能送孩子去學前班,因為怕上了小學跟不上。

可這種搶跑究竟能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是不是上過學前班的孩子上了小學就能名列前茅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顯示,在我國80%的小學生都上過學前班。但成績優秀的小學生中,「沒上過學前班」的比「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多10.89%,在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中,上過學前班的比沒上過的多大約10%左右。

從這項調查不難看出,到了小學,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反而比上過學前班的孩子表現的更優秀。

原因其實我們都知道:因為很多孩子在反覆地聽自己已經會的內容,甚至說,自己已經非常非常熟練的內容,老師卻在反覆地強調又強調而感到厭煩!久而久之,這些孩子上課就會心不在焉,經常出現開小差的現象。

老師一講就會,考試一考就錯!最大的問題是養成了上課不專心聽講的習慣!

所以,很多人說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分水嶺,如果一二年級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三年級之後就很容易成績下滑。

那是不是就可以肯定的說,從孩子上學前班完全沒必要呢?

我想也不是!

曾經有位媽媽分享過自己孩子剛上小學的一段經歷:因為崇尚快樂教育,女兒的幼兒園實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度過的,她沒有教過孩子任何的文化知識,只是讓孩子盡情的玩。

結果上小學問題來了,班裡的孩子因為大部分都上過幼小銜接,基本上基礎拼音、20以內的加減法都是會的,所以老師的教學進度也相對較快。女兒覺得特別吃力,一開始還勉強跟得上,學到後面就越來越厭煩,媽媽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也越來越焦慮,動不動就對孩子發火。

孩子甚至問媽媽:「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會了,我還不會?我是不是很笨?」

於是媽媽反思自己之前的做法,覺得是不是自己所謂的快樂教育是害了孩子。

其實,快樂教育本身沒有問題,我覺得是執行的過程中太死板。幼兒園階段以玩為主,但並不代表什麼都不用學,按照我國教育部對幼兒教學的要求,學齡前的孩子需要掌握自己名字的正確書寫以及10以內的加減法。

除此之外,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很重要,如果送孩子幼小銜接或是學前班能夠幫助孩子熟悉課堂方式、讓孩子能夠「坐得住」,那麼上一上也未嘗不可。

有位校長曾經說:建議孩子上學前班,有個隱含的假設前提——孩子對課堂學習方式比較陌生,可能不適應、不接受。

如果要送孩子上學前班,那一定是因為你的孩子有這個需要,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私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有小童鞋 的精彩文章:

爸媽做好這3點,孩子愛上閱讀只是時間問題

TAG:家有小童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