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暢談·六祖壇經-善自護念

暢談·六祖壇經-善自護念

暢談·六祖壇經(80

善自護念

整理者:心燈讀誦者:心音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六祖於「三更」「受」「法」之事「,」「人盡不知」「,」五祖「便傳」授六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頓教之法,」「頓教」即直接了當講到本體,當下識心見性。唯識則是從外面、從現象開始慢慢講給你聽。般若經典常從本體的角度切入,尤其是《壇經》。本體最抽象,所以要從心下手,因為你還可以感覺到心。

五祖傳了法,「及」授予六祖「衣」,即袈裟,和「缽,」即應供的器皿。此二者代表心法之授受、傳承。他又告訴六祖「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從今你當自利,好好照顧自己,護持自己的心念。

六祖已是大徹大悟之人,五祖尚且交待他好好照顧他的心,又何況我們呢!出門時,你會帶雨傘或外套,你照顧的常常是色身。你有沒有時時刻刻好好照顧這顆心呢?你用什麼方式照顧它呢?有時候,你真的很矛盾或本末倒置。你過去沒有專心去思考這個問題,所以不太懂。如果你願意去面對、思考這個問題,有一天你照顧你的心就會像照顧你的身體那麼清楚。你要去思考,針對一個好的議題去深入,這不可稱之為妄想,這是思維。照顧心的方式很多:比如有的人用一句佛號,時時念阿彌陀佛;有的人則時時刻刻觀呼吸;有的人察覺到他的起心動念。如果你連心都照顧不好,你如何能「善用其心」呢?就像你連自己的孩子都照顧不好,你如何能讓他成才呢?你要知道如何去訓練、歷練和觀照。

你能照顧你的心,你不再執著,也不染五欲六塵了,你還要「廣度有情,」教導眾生做到像你這樣,度他們認識自己的心。

你當將佛法,尤其是頓教法門「流」通,使其遍「布」「將來,無令」,不要讓這樣的教法「斷絕。」佛法究竟會不會斷,決定於我們這些佛弟子。要荷擔如來家業,首先當明白佛法何為主、何為輔:是上課為主、以開啟智慧為重呢,還是做法會為主?

「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眾生皆有佛性,所以有佛種。在眾生的心田播下佛種是因,「因地果還生」,如是因則如是果,你好好度化一切眾生,等到因緣成熟之時,他們就必能成就佛果。「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無情的木石不可用佛性來形容,但它們具足法性。它們不能下佛種於因地,就不可能成就佛果。

但是,五祖跟六祖程度這麼好,不會交待得這麼膚淺。以《金剛經》的思維來講,這叫一脈相傳:五祖一直讓弟子好好受持《金剛經》,又為六祖講解此經,接下來他一定按照其傳承交待六祖。因此,「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即告訴六祖:「你要度盡一切有情的眾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即《金剛經》所言之「度盡一切眾生已,實無眾生可度。」這樣才能結合,這叫一以貫之。前二句為事,即在現象界當中真的有眾生;後二句為理體,在理上「本來無一物」,何處有眾生可度呢?講得更具體,佛不度眾,是眾生自度。講得更究竟:眾生本來成佛,何須你度?只是眾生不知道他是佛。這樣講的意境就很高,與《金剛經》的思想貫穿,亦符合第一義諦,即釋迦牟尼佛向須菩提所交待的:一切諸法畢竟空寂。

◎聞後思惟:你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心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儒達觀 的精彩文章:

暢談·六祖壇經-面對境界

TAG:禪儒達觀 |